(1897午5月8日〔20日〕和1899年1月30日〔2月11日〕之間)
1.第1冊。費·費·埃里斯曼主編。
1890年莫斯科版
[69—70] 我們曾多次指出,從前有過世襲占有性質的工廠,這一事實在俄國現代的工廠日常活動方式中起著突出的作用。這一現象,按埃里斯曼教授的公正意見,就其對俄國中部無地的工廠無產階級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完全值得歷史學家、政治經濟學家的注意,而我們還要指出一點,從工業(yè)衛(wèi)生的角度來看也是如此。
[88]所以,當只有英國一個國家于1802年首先頒布纖維品加工廠兒童勞動法時,俄國的法律至少在理論方面已超過許多西歐工廠法,盡管關于標準工作日等法令的確還停留在紙面上,而且只適用于“在工廠注冊的農民”。
[91]無庸置疑,不僅在俄國大的工業(yè)中心,而且在小的工業(yè)區(qū),就現有的工廠企業(yè)數目來看,存在著產生工廠無產階級的歷史條件和日常生活條件。
[92] ……例如,迫使梁贊人(普龍斯克,米哈伊洛夫、斯帕斯等縣)拋棄自己故鄉(xiāng)的農業(yè),幾乎是整村整村地涌進博戈羅茨克工業(yè)區(qū)的工廠。[102][95—98]
表Ⅰ.
經我們檢查的工廠的資料[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3卷第287頁?!幷咦
工 人 人 數
最多時 最少時 現有的
全省共計………………146338 94214 114381
128% 82% 100%



列寧在表XIII《工廠和工人人數在各縣、各等級各類行業(yè)中的分布》(第130—136頁)中,把面粉磨坊和精粉磨坊、染布、紙煙嘴、封套和制盒等作坊數及其中的工人人數劃分出來。


[169—170] 表XXI.
各主要行業(yè)類別和使用各種動力的工人的分布[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3卷第495頁?!幷咦
發(fā)動機種類 共計
絕對數
機械發(fā)動機……………………92302
馬力傳動………………………3559*)
手工發(fā)動………………………18520
百分比
機械發(fā)動機……………………80.7
馬力傳動……………………… 3.1
手工發(fā)動………………………16.2
(*)根據第163—166頁的表格的計算表明:這全是馬力傳動;既用馬力傳動、也用蒸汽和水力傳動的不包括在內。
列寧在關于棉紡織業(yè)、絲織業(yè)和毛紡織業(yè)的資料(第176—177頁)中摘出關于手工織機和機器織機的數據。
[209]……機器織布廠的女工比手工織布廠要多得多……
[210] ……在追求一己私利的廠主和在道義上負有保護弱者和無依無靠者的責任的國家之間定會發(fā)生與現代因童工而引起的斗爭性質相同的新的斗爭,不過將在另一種在經濟和衛(wèi)生方面并非不太重要的基礎上——在保護女工的基礎上進行。
{傻瓜!!!}
[240] ……在各個不同的縣,本地人出身的工人在縣內工廠工人總數中所占的百分比完全不同……
本縣工人的 本縣工人的
縣 縣
百分數 百分數
莫扎伊斯克…………93.40% 德米特羅夫斯克74.85%
沃洛科拉姆斯克……92.43% 謝爾普霍夫……57.99%
克林…………………86.37% 韋列亞…………51.90%
布龍尼齊……………83.12% 波多利斯克……51.38%
魯扎…………………80.00% 博戈羅茨克……50.38%
茲韋尼戈羅德………77.16% 科洛姆納………39.72%
······ 莫斯科…………24.24%
{參看第124頁——-工業(yè)最發(fā)達的縣~~~=工業(yè)最不發(fā)達的縣}
因此,我們可以作出結論:一個縣的工廠生產有巨大發(fā)展,會促進外地人流入該縣。[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3卷第504頁?!幷咦
[243] 本縣出生的工人在本縣和外縣工廠做工的人數:
本縣 外縣
1.布龍尼齊……………5442 1734
2.博戈羅茨克……… 13938 1414
3.德米特羅夫斯克……6717 1413
4.莫扎伊斯克………… 792 1391
5.沃洛科拉姆斯克…… 537 1017
6.魯扎………………… 228 970
7.謝爾普霍夫………… 8849 941
8.莫斯科……………… 5476 840
9.波多利斯克……… 1727 793
10.科洛姆納……………3442 772
11.茲韋尼戈羅德………1172 532
12.韋列啞………………1457*) 338
13.克林…………………3461 315
*)∑=53238=占工人總數103175人的51.6%[103] (參看第247頁)
[245] 表ⅩⅩⅡ.
在本縣工廠做工及在莫斯科省其他縣工廠做工的男女工人人數資料。
本縣出生工人 : 在本縣工廠做工的

[247] 表ⅩⅩⅢ.
當地居民人數和本地出生工人人數的比例
外來的工人 本地出生的工人
縣 男工 女工 總計 男工 女工 總計
共計 43823 22018 65841 47419 27577 74996 ∑=140837
[288—289] ……表中所列的所有工人中,有10%不滿11歲就進廠做工,有33%,或整整三分之一的工人,不到12歲就進廠做工,即比我國新的工廠法規(guī)定的兒童進廠做工的最小年齡還小。12—14歲這個年齡進的人數相對來說最多(30.71%),總算起來,幼年就進廠的占63%左右,即幾乎占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二。已滿25歲進廠的工人很少(總共9.42%),——這一事實也表明:我們在這里
見到的絕大多數是真正的工人階層,他們可以說素來是工廠工人,而不是偶然進廠的。
2.第2冊。葉·米·杰緬季耶夫和費·費·埃里斯曼合編。1893年莫斯科版
第四篇
工廠的工房和住房
[25] 問題在于,梭子有時猛烈地沖出織機打到工人臉上,往往擊中眼睛;筘座頂部有一塊預防梭子向上沖出的檔板,即使梭子沖出,也只能沖向下面或旁邊,因而有時會劃破或損壞正在織的亞麻布。在我們的工廠里,則寧可保持織物完好而不保全工人的眼睛。
[27] 大型織造廠
在第28頁上列寧計算了各類織造廠中平均每家工廠擁有的織機數和工人數:第Ⅰ類——大型織造廠(大多是染織廠,很少是織造廠),第Ⅱ類——織機不超過10C臺的規(guī)模不太大的工廠(大多是沒有染色車間的織造廠)和第Ⅲ類——通常被地方自治局的統計學家算作手工業(yè)工廠的小織造廠。
(第29頁)
每一家工廠 工人人數
?、?nbsp; 156臺織機 Ⅰ 215
Ⅱ 34臺織機 Ⅱ 43
?、?nbsp; 18臺織機 Ⅲ 16 (22
)
第35頁 第36頁
[29] 作坊本身不大,又擺滿了織機,相對來說,簡直是太擠了。拿我們所采用的3立方俄丈的標準來衡量,我們看到,142家作坊中只有28家符合這一標準,即占作坊總數的19.7%,而使用機器的紡織企業(yè),符合標準的則為78%,而且主要是只供較少數工人使用的整經和絡紗車間…… 和使用機器的工廠的織造車間相比,手工織造作坊不符合我們所采用的每個工人3立方俄丈標準的要多得多:在那里,我們發(fā)現這樣的織造車間占總數的50%,而在這里,102家作坊中就有96家,即占94%。
[31]按慣例,晚間照明完全由工人自己料理,每個織工或整經工點蠟或點燈的費用自理。當然,這樣的照明總是很差的,即使煤油燈按噴嘴的大小來說可以達到足夠的亮度,織工們?yōu)榱斯?jié)省讓燈光若明若暗。廠主在這方面的干預也只限于偶爾要求織工不要使用煤油,而使用不太容易引起火災的重煤油?!獡u緯工(年幼的和年老的)由于工資微薄,點不起燈,晚上只好在織機旁幾乎一片漆黑的過道上干活。
[34] 小型織造廠
[35]
縣 有工廠的 工廠 其中 織機
村鎮(zhèn)數 數目 小木房 臺數
莫斯科…………………5 17 21 177
克林………………… 19 34 56 732
謝爾普霍夫……………1 7 9 116
科洛姆納…………… 14 23 25 330
韋列亞…………………4 24 34 ?
沃洛科拉姆斯克…… 11 31 53 682
茲韋尼戈羅德……… 6 11 13 ?
莫扎伊斯克……………7 7 9 ?
67 154 220 2037+?
{112家工廠2037臺織機。平均每家工廠18臺織機。}
列寧在第36頁上計算出每家工廠平均有多少工人,并記載如下:
2461÷156=16
2461÷112=22
[36—37] ……每個工人只有很少量空氣的作坊更加常見。在所有作坊中,近1/3的作坊每人得到的空氣不到1立方俄丈,而3/5——不到2立方俄丈。在這方面,三種類型手工織造廠之間有一定的序列性。不到3立方俄丈的,在第Ⅰ類工廠中占總數的78.5%,在第Ⅱ類工廠中巳占83.7%。而在小型織造廠中,則占93.6%。
[38] ……在所檢查的作坊里,空氣差不多總是很難聞的,而且經常塵土飛揚,所以,用織工們自己的話說,“不見天日”。
[39] ……小型織造廠晚間照明經常比頭兩類工廠更差。這里晚間照明由工人自理——每個織工(多半是女織工)自費照亮自己的織機。
[40] 3.染色-漂白-后處理和印花廠
[50] ……(*)
[97] 9.椴皮席廠
……椴皮席廠的特點在于:所有工人都住在做工的作坊里,從來都是帶全家人,連吃奶的孩子也不例外……
[98] ……椴皮席作坊的每個宿舍,無論大小,都像單馬欄一樣,全家人晝夜24小時都在那里度過。
[102] 在飲食衛(wèi)生方面,椴皮席作坊差得令人難以置信:這是馬廄,而不是作坊。
(*)這樣一直延續(xù)到1886年6月3日法令104頒布。在禁止向工人收作坊照明費用以后,這種慣例當然就打破了,但結果是相應地減少了印花工的計件工資。
[105] 12.制革、手套和制靴作坊
[109]油漆作坊…… 空氣污染嚴重,不習慣的來訪者即使在作坊呆不大一會兒都會頭痛得很厲害,甚至惡心;盡管這樣,卻沒有一家工廠的油漆間或干燥室有通風設備。
[117] 15.制氈和氈靴作坊
……所有的制氈工都用磚砌的沒有煙囪的大爐子取暖——“不用煙囪”……
[253] 第五篇
工人的衛(wèi)生經濟狀況
[258] Ⅱ.工廠工人同農業(yè)的聯系。
[280一282] 這樣看來,使工廠工人與土地斷絕聯系的最重要原因,是手工生產變?yōu)闄C器生產。雖然比較起來手工生產的工廠數目還相當多,可是其中的工人人數,同機器生產的工廠中的工人人數比起來,卻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們所得到的兼務農的工人百分比是很小的,即全部成年工人的14.1%與純粹農民等級的成年工人的15.4%[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3卷第494頁?!幷咦。
[注:此處應為‰?!幷咦

[292] 從純粹農民等級的全部成年男子和未成年男子中算出兼務農的工人的百分比,我們就可得出以下數字:
兼務農的工
人的百分比
有染房的手工棉織廠…………………72.5
*)絲織廠………………………………63.1
***)瓷器廠……………………………31.0
手工印花廠和經線分活站……………30.7
**)制呢廠(全部生產)……………… 20.4
紡紗廠和自動機織廠…………………13.8
有印花廠和后處理房的自動機織廠… 6.2
機器制造廠…………………………… 2.7
機器印花廠和后處理廣……………… 2.3[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3卷第494頁。——編者注]
*)有4700臺手工織機和100臺機器織機加工絲綢、天鵝絨和錦緞(I,177)。 ,
**)有4130臺手工織機和3018臺機器織機加工毛線 (同上)。
***)在25家工廠中有22家是手工傳動或腳踏傳動的(Ⅰ,165)。
[296] 不管情況如何,不管是什么原因促使以前的農民變?yōu)楣S工人,但是這種專門工人已經存在了。他們只被算作農民…… 因此,在我們面前出現的是一個已經形成的工人階級,這個階級沒有自己的家園,實際上也沒有任何財產,這個階級毫無羈絆,身無隔宿之糧。這個階級不是從昨天起才形成的,它已經有自己的工廠系譜,而且不小的一部分已經是第三代了[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3卷第496頁?!幷咦。




[328] 說到我們這里所有工廠的月平均工作天數,無論如何不能說超過22天半,確切地說,正象我們下面所看到的,只是22天。
{22×12=264
22.5×12:270}
[330] 我們的工廠平均工作天數應該是多少呢?這張圖表就回答了這一問題。機器生產的工廠為276天,而手工生產的工廠則為268天。
{365-276=89
365-268=97}
[363] 用普通的計算算術平均值的方法能更確切地算出這里工廠每晝夜平均工作時間。它等于12小時又39分。因此,一周(如果在這一周內沒有節(jié)日)平均工作小時為76小時。
{參看第371頁}
[371] 最后,在我們這里各行各業(yè)所有工廠的周平均工作時間可確定為74小時(第363頁和第367頁),可是在英國,周平均工作時間不超過56小時,因此這里的周平均工作小時整整多三分之一,即多32%。
[380—381] Ⅲ.半節(jié)日(*)
{共計41家工廠有半節(jié)日}
椴皮席廠的休息日
(第48—52號)
工作時間:從10月20日起,至6月29日止。
1月1日 割禮節(jié)
1月6日 顯現節(jié)
(*)在某些工廠,工作在過節(jié)前結束或在過節(jié)后中午開始。這些不完整的工作日被算作半節(jié)日。
1月7日 約翰先知會議日 無
1月30日 三圣會議日 無
2月2日 主進堂日 無
3月25日 先知圣母領報節(jié) ∨
5月9 日 圣主教尼闊賴圣尸遷移日 無
5月25日 第三次找到約翰先知頭顱日 無
6月24日 約翰先知誕辰 無
6月29日 宗徒彼得和保羅致命日 無
有8月6日、
8月15日、
9月8日。
10月22只 喀山先知圣母日 無
10月28日 代替母神節(jié) 無
11月28日 大天使米哈伊爾會議日 無
11月21日 先知圣母進堂日 無
12月6日 圣主教尼闊賴逝世日 無
12月24日 圣誕節(jié)前夜 無
12月25日 耶穌誕辰 ∨
12月26日 先知圣母會議日 ∨
小齋占禮七日 無
耶穌受難周的星期六 ∨
耶穌受難周的
星期五
星期一是復活節(jié)的星期六
星期一
或星期二
是1月2日
圣誕節(jié)節(jié)期
圣靈降臨節(jié)
星期日(36個,偶爾37個)。
總計:1897年6月2日的作息規(guī)范[105]在同一時期內:
+4個節(jié)日
-18個節(jié)日
共計——14
注釋:
[101] 《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一書第7章《大機器工業(yè)的發(fā)展》的最后兩節(jié)即第11節(jié)和第12節(jié),利用了衛(wèi)生統計匯編(《莫斯科省統計資料匯編》第4卷第1、2冊)的實際材料。這本匯編載有地方自治局保健醫(yī)生收集和整理的1879—1885年莫斯科省工廠衛(wèi)生調查的綜合報告。列寧仔細地整理了匯編的材料,計算了兼務農的工人的百分比和務農的時間、工廠的工作日數和節(jié)假日數,把匯編的資料同1879年《工廠一覽表》作了比較,把莫斯科省各縣分為工業(yè)縣和工業(yè)最不發(fā)達縣兩類。工廠的勞動強度、工資報酬以及工廠衛(wèi)生狀況等問題吸引了他的注意。他還計算了每一家工廠平均有多少工人等等。在這兩冊統計資料中有列寧作的大量批注和計算。
列寧指出,莫斯科衛(wèi)生統計,即葉·米·杰緬季耶夫的著作(《莫斯科省統計資料匯編》第4卷第2冊),對大機器工業(yè)徹底割斷工廠工人同農業(yè)的聯系的問題進行了實際研究(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3卷第493頁)。列寧利用這些資料揭露了民粹派對事實的歪曲,他們硬說俄國資本主義生產依賴工人-耕作者,俄國工人認為在工廠勞動只是副業(yè),等等。列寧還引用了莫斯科地方自治局統計工作人員對10萬名以上工廠工人進行調查的資料,這些資料駁斥了民粹派經濟學家抹殺資本主義所造成的人口流動性的進步意義的論據(同上,第504—505頁)?!?64。
[102] 以上是列寧在載于《莫斯科省統計資料匯編》第4卷第1冊第1—92頁的亞·瓦·波果熱夫的《18世紀末19世紀初莫斯科省世襲占有性質的工廠及其日常活動》一文上的批注。列寧在《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第7章第3節(jié)引用了這篇文章(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3卷第430頁)?!?65。
[103] 列寧在《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一書中利用了對莫斯科省103175個工廠工人進行的調查的資料(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3卷第504頁)?!?71。
[104] 指1886年6月3日(15日)頒布的《關于對工廠工業(yè)企業(yè)的監(jiān)督和廠主與工人的相互關系的條例》。該法令主要是對廠主隨意課處工人罰款作了某些限制,因此通常被稱為“罰款法”。列寧在《對工廠工人罰款法的解釋》這本小冊子中詳細分析和批判了這個法令(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卷第25—64頁)。——474。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