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莫爾尼[1—4]
耶格爾[5—11]
德莫爾尼:《波斯問題和戰(zhàn)爭》
古·德莫爾尼:《波斯問題和戰(zhàn)爭》,巴黎,1916。
((作者是波斯政府的法律顧問和德黑蘭政治學學校的教授。他用波斯文和法文寫了許多關(guān)于波斯的著作和文章。))
這本書是極其值得注意的,它描述了波斯遭受俄、英、德這三個——首先是這三個——大國最無恥的侮辱和掠奪的真正悲慘狀況。作者當然完全是一個法國的“愛國者”。因此更有意思的是,他不得不對俄英之間的斗爭——最兇狠的斗爭進行無情的揭露。
波斯在這場戰(zhàn)爭中在形式上是中立的。而事實上,無論是俄國人和英國人,或者是土耳其人同德國人都是在波斯的領(lǐng)土上打仗和講行掠奪的。
第277頁:1915年8月27日德國副領(lǐng)事舍內(nèi)曼攻擊俄國領(lǐng)事和英國領(lǐng)事等。
書里附有波斯地圖,圖中標明了俄英兩國的“勢力范圍”。
俄英兩國關(guān)于在波斯瓜分“勢力范圍”的條約(1907年)并沒有滿足(“實施(1907年條約的實施)沒有達到目的”(67))它們的要求,——兩國之間的斗爭和互不信任(“英俄競爭”,第64頁及其他各頁)仍在繼續(xù)。德國利用了這一點,它同俄國的條約(1910年的波茨坦會晤)就是“德國外交的勝利”(第57頁)——是德俄瓜分波斯的一次企圖。“讓我們來瓜分波斯,把英國排擠出去”(57)——德莫爾尼就是這樣表述這項條約的內(nèi)容(確切些說:目的和實質(zhì))的。
“英印帝國主義”(第65頁及其他各頁)。
事實上,在“中立”地帶(波斯國內(nèi))也是英國主宰一切,同俄國的斗爭仍在繼續(xù)。
“從政府起,一切在國內(nèi)有意義的東西,都是處在俄國、德國或英國的保護之下?!?78)
多次引用摩根-舒斯特的《扼殺波斯》一書(紐約,1912)。他是因為“獨裁”作風而被俄國人逼走的(1912年1月11日)。英國人曾經(jīng)試圖保護他,但未成功。作者把他的書叫作“辛酸”的書(“埋怨波斯、俄國、英國和德國的一本辛酸的書”(86)),并說,他“不了解情況”,他“不是外交家”(“很糟糕的外交家”(85))。
外國沒有得到俄國或英國的同意,是不能在波斯取得租讓權(quán)的(80)。
他說,(我們法國人)在盤算的時候不要忘記敘利亞(82)……
領(lǐng)事們(所有三個大國的)正在進行無恥的陰謀,收買匪幫,煽動斗爭,“領(lǐng)事的狂暴行動”(第110頁及其他各頁),詆毀“溫和的”大使等等(第89頁及其他談到俄國的各頁)。
“都在力圖控制國家的財政,這種控制已成為偽裝起來的保護制度的新公式,這種公式在目前極為行時?!?93,注釋)
“俄國帝國主義”(第120頁及其他各頁)……
“……朱利法—大不里士—雷扎耶—德黑蘭鐵路的租讓權(quán)是在1913年1月24日—2月6日給予在德黑蘭的俄國貼現(xiàn)銀行的……”(168)
“從1912—1914年,英俄的競爭仍以同樣的形式在波斯繼續(xù)進行?!?196)
“……同時還有一個激烈地討論過的橫貫波斯的大鐵路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得到波斯政府巧妙地支持的英俄競爭被德國巧妙地利用了。也正是在這個問題上,法國的利益至今仍然受一些金融集團的秘密勾當?shù)闹洹?262)
“12月24日<1915年還是1914年?>預定用來謀殺俄、法、比、英四國公使的一枚炸彈在德黑蘭爆炸了,但謀殺沒有成功,卻炸死了德國—土耳其匪幫策劃的陰謀的一名參加者。德國外交使團并不灰心,它招募了1000個匪徒,每人每月發(fā)給90法郎,并給以武器。這些匪徒趕緊把槍枝彈藥賣掉溜了。”(273)
俄國工業(yè)家們1910年11月23日在莫斯科舉行的會議反對橫貫波斯的鐵路,因為這條鐵路會加強英國和德國的競爭力。(266—267)
(現(xiàn)在,1915年,在波斯)“已經(jīng)沒有勢力范圍,俄國人和英國人現(xiàn)在彼此正在接近,以壓迫德國人。300個哥薩克離開了梅舍德,跟蹤不久以前離開這個城市前往阿富汗想去煽動暴動的4名德國軍官和83名巴赫蒂亞里人。”(296)
如此等等。
有波斯貿(mào)易的數(shù)字:
總額62800萬“克蘭”(=0.45法郎)
(1)俄國——占整個貿(mào)易的63%(第247頁)
(2)英國——25%
(3)土耳其——9%
(4)德國——(2400萬克蘭)
(5)法國——(1100)
(6)意大利
耶格爾:《波斯和波斯問題》
教授Th.耶格爾博士(漢堡):《波斯和波斯問題》,魏瑪,1916。
(《德國東方叢書》,恩斯特·耶克版,XIV)(共179頁) {注意:這本書比前一本好。}
是一本很好的書,寫得詳盡、清楚,敘述得很確切,多處引用文獻資料。波斯地圖好極了,標明了英俄的勢力范圍。當然,作者是一個帝國主義混蛋。
引用了一位“波斯愛國者”寫的、在該書付印時出版的《波斯和歐洲戰(zhàn)爭》一書。(價格?出版地點?)
書中在各種不同的地方引用了寇松的《波斯》一書(倫敦,1892。共2卷)。
本書一開始就援引了《彼得大帝遺囑》,他說,拿破侖第一“在1812年當他需要制造向俄國進軍的情緒時,曾經(jīng)提綱挈領(lǐng)地口述過這份遺囑”(第9頁)。
1722—3:彼得大帝奪取了杰爾賓特、巴庫、拉什特和吉蘭的大部分地區(qū)(波斯西北的一個省,靠近里海)。
1735——吉蘭、杰爾賓特和巴庫重新歸還波斯。
1802——格魯吉亞成為俄國的一省。
1800——拿破侖第一同保羅一世策劃進攻印度。
1807——拿破侖第一駐波斯的軍事使團(加丹將軍率領(lǐng)的70名軍官和其他人員)。
1808——英國派一名特使到波斯;英國幫助波斯同俄國作戰(zhàn)。
1813——波斯在對俄戰(zhàn)爭中被打敗。古利斯坦和約。波斯割讓了杰爾賓特、巴庫及其他等等地方。保證不在里海停泊軍艦。
1814——英國同波斯簽約:“攻守同盟”(13)……
1825——波斯同俄國作戰(zhàn)(他說,俄國象英國在1899年把布爾人拖入戰(zhàn)爭一樣,把波斯拖入了戰(zhàn)爭)。英國背棄了波斯:說這種情況不在我們的條約范圍之內(nèi)!!
1828——波斯在對俄戰(zhàn)爭中被戰(zhàn)敗。土庫曼徹和約(割讓納希切萬、埃里溫等地);350萬英鎊的軍事賠款。
1890——英國(一家英國公司)用30萬馬克+1/4的純利獲得了為期50年的煙草壟斷租讓權(quán)。
這家資本為1300萬馬克的公司,在作了各種扣除以后,獲得了750萬馬克,即50%的純利。(第17頁)因此引起的民眾風潮……(“數(shù)百人被打死”!!第17頁)——1892年,波斯政府以1000萬馬克(!!)贖回租讓權(quán)。這1000萬是以6%的利息向英國借來的!!!
1906年8月5日。波斯王答應給人民以憲法和議會。
1909年。由于英國的堅決要求,最無恥地煽動陰謀活動等的俄國代表哈特維希(馮·哈特維希)被從波斯召回(派往貝爾格萊德,他在那里后來成了“謀殺大公-皇太子夫婦的主謀之一”,第21頁)。
1908年6月23日。波斯政變。在利亞霍夫的幫助下解散了國會。
1908年5月31日—6月13日——利亞霍夫給高加索軍區(qū)總參謀部的信(全文)——引自布朗的《1905—1909年的波斯革命》,劍橋,1910,第222頁。在波斯進行反革命活動、收買、制造大暴行等的最無恥的計劃。((耶格爾一書第26—28頁))
1911年11月29日——俄國(給波斯)的最后通牒(第二次):摩根-舒斯特調(diào)走等。
俄國不斷在阿塞拜疆推進。(從朱利法到大不里士的鐵路開始興建。)
從布朗的書中引用了許多關(guān)于哥薩克最無恥的搶劫和暴行的事實……(38及以下各頁)……哥薩克絞殺伊斯蘭教僧侶(41)等等!!
有位法國人的信也談到這些事(《Siècle》[注:《世紀報》?!幷咦,1910.1.11)——第39頁。
為了維持秩序,請來了瑞典的憲兵隊……(42)1914年——俄國人把俄國農(nóng)民移居到阿塞拜疆……
波斯現(xiàn)在既沒有“現(xiàn)代的官吏”,也沒有“貨幣”(49)。征稅完全包給別人辦理。引證摩根-舒斯特的《扼殺波斯》(1912)。((摩根在內(nèi)閣會議上揭發(fā)了一個大臣受賄83000托曼=332000馬克。回答說:我不知道這件事,這是我的私人秘書干的!))
比利時的海關(guān)官員也干這種事。(德·諾斯用在波斯“掙來的”錢買了一所公館(53))
波斯=1645000平方公里。
人口——400萬(“大約”)(1000萬是夸大了,第60頁)。

波斯從德國輸入 0.9(單位百萬馬克) 4.6
從俄國輸入 45.5 — — — 131.6
從不列顛帝國輸入 50.1 — — — 60.0
從法國輸入 9.5 — — — 4.4
從土耳其輸入 5 — — — 9.5
波斯對德國輸出 0.07 — — — 7.8
對俄國輸出 35.3—————— 120.0
對不列顛帝國輸出 10.2—————— 20.3
對法國輸出 2.6—————— 1.9
對土耳其輸出 7.2—————— 15.3
俄國把波斯看成是“自已的”土地,不許自由進入波斯境內(nèi)(67)……
規(guī)避這種措施的辦法:投寄郵包:
共計 其中德國
1904 — — 10— — — — 1
1913 — — 384368 193816
?。ǖ?8—9頁)
俄國試圖從1914年2月1日起禁止投寄郵包,但遭到所有大國的反對(包括英、法在內(nèi)),俄國只得讓步。(第70—71頁)
1902年,俄國同波斯簽訂了貿(mào)易條約,使“自己的”糖、煤油等得到了市場(71)……
摩根-舒斯特說,這種稅率對波斯極為有害,對俄國有利(73)——(舒斯特的書第270頁)……
這樣,俄國就在波斯北部取得了壟斷地位(74),迫使波斯人用高價購買低劣的商品!!
為在波斯的影響進行斗爭:學校(俄國的,法國的,德國的),醫(yī)院(俄國的,英國的,德國的)等等。德國藥房(88),地毯貿(mào)易公司(89)。
1861—1891年,俄國在中亞細亞侵占的地區(qū)(1911年的估計)
平方公里 居民
(1869—1873)外里海州 598090 451000
哈拉—— 203430 1500000
(1873)希瓦—— 67430 800000
錫爾河—— 489240 1874000
1884年 (1875—6)費爾干納 — 142790 2069000
麥爾夫 撒馬爾罕 — 87560 1184000
1588540 7878000
1903年5月5日拉明頓勛爵在上院發(fā)表演說(第100頁及以下各頁)(反對俄國:他說,波斯灣是我們所必需的——它是印度邊界的屏障……)
埃倫伯勒勛爵也發(fā)表了演說:
“……我寧愿在君士坦丁堡看到俄國,而不愿在波斯灣海岸看到一個歐洲兵工廠。”(111)
1907年8月31日俄英條約(條文:第114頁及以下各頁)(“英俄關(guān)于瓜分的條約”)……
俄國的范圍——790000平方公里
英國 〃〃〃——355000〃〃〃〃(第119頁)……
英國和俄國大使照會波斯(1912年2月18日)——第124頁及以下各頁————答應兩國各貸10萬英鎊給波斯,利息7%!!!等……大臣們都是俄國的走狗,當然同意!!
1911年8月19日的波茨坦條約——(條文:130及以下各頁)。德國承認俄國在波斯的勢力范圍,俄國同意不反對巴格達鐵路。
德國首相在帝國國會發(fā)表演說,也談到這個問題(1910年12月10日)……
俄國同英國瓜分了以后,又由德國再保險!!
{再保險!!}
他說,德國必須有一條通往波斯和印度的路,——當然,僅僅是為了貿(mào)易,僅僅!!——巴格達鐵路的終點在波斯灣,這不行,可能被英國封鎖。鐵路的終點要在阿巴斯港(!!)
阿曼事實上在英國手里。(第144頁)
大不里士(居民22萬)。貿(mào)易(1906/7)
輸出——2340萬馬克
輸入——3090〃〃〃
其中 俄國 34.0%
英國 31
奧地利 10
土耳其 4.2
法國 3
意大利 5.6
德國 4.5
∑=92.3(第150頁)
(他說,這同德國的貿(mào)易能力不相適應。)
1914年夏天:關(guān)于瓜分小亞細亞鐵路的條約。
法國在土耳其獲得了4522公里的鐵路
德國獲得了4909公里
{(第151頁)!!}
阿富汗——山區(qū)。
624000平方公里,445萬居民。名義上是完全獨立的。事實上,全部對外政策都掌握在英國手里;艾米爾[注:東方一些伊斯蘭教國家統(tǒng)治者的稱號。——編者注]的薪俸由英國發(fā)給。根據(jù)俄英條約(1907.8.31),英國承認在阿富汗的貿(mào)易自由,俄國承認阿富汗“不屬于它的勢力范圍”。
英國人甚至不允許外國人進入(!!)阿富汗。(!!第154頁)
阿富汗人在軍事上“絕不是可以低估的對手”(157)。
英國對他們極其小心:
“這里表現(xiàn)出了英國的‘絲絨手套’政策的英明,因為英國人實際上對任何人也不會象對他那樣謹慎小心?!?158)
土耳其斯坦(=中亞細亞)。烏拉爾州、圖爾蓋州、阿克莫林斯克州、塞米巴拉金斯克州、費爾干納州、撒馬爾罕州、謝米列奇耶州、錫爾河州、外里海州(第161頁)
——3488530平方公里和10957400居民
+ 希瓦和布哈拉
∑∑=376萬平方公里和1325萬居民。
居民幾乎都信仰伊斯蘭教。
“目前這些地方的特使們,特別是吉爾吉斯州的,正在遍走四個聯(lián)盟國和一些中立國的宮廷,向它們控訴俄國的壓迫,要求擺脫俄國的束縛,復興自己過去的國家。”(162)
關(guān)于土耳其斯坦,他說,請看已譯成德文的“札記”(克里沃舍因的?)和《俄國的土耳其斯坦》,比利時領(lǐng)事的報告(布魯塞爾,第160卷。1912)。
俄英關(guān)于西藏的協(xié)定(同年,1907年)——雙方承認中國的主權(quán)(條文,第169頁)和西藏領(lǐng)土不受侵犯等等。(把爭奪西藏的斗爭移到北京的“朝廷”)……
“巴格達鐵路問題……成了波斯問題……”(173)俾路支在形式上是獨立的。英國擁有鐵路和兩旁各200碼的“英國領(lǐng)土”(“租借”!!)。整個國家“同英國有著極其緊密的友好和聯(lián)盟關(guān)系”,(這個國家)“當然把自己的全部對外政策完全交給它(英國)掌管,但是在其他方面,同阿富汗或尼泊爾一樣,是一個獨立的土著人的國家?!?174—5)
作者的結(jié)論:
“與此相反”(與惡劣的英國和俄國不同),“德國唯一的愿望,只能是不要作為第三種力量站在俄英這兩兄弟之間,以免在某種情況下遭到雙方的攻擊;德國的目的,象在一切類似場合(土耳其、摩洛哥)一樣,僅僅是要波斯成為一個強大的獨立的國家,給各國以同樣的權(quán)利,——至多給德國以一些優(yōu)待……”(176)
土耳其從德國輸入 土耳其向德國輸出
1882——590——— 120萬馬克
1887——1200——— 320
1891——3700———1380
1900——3440———3050
1912——9840———7400(第179頁)
1914年7月17日:英國下院通過了(254票>18)政府關(guān)于收購英波石油公司股票的提案(卡倫河上的豐富的石油資源)。作者把這同收購蘇伊士運河股票相比。
第158—9頁:阿富汗的老艾米爾(阿卜杜爾-拉曼)的遺囑——應竭力使波斯、土耳其和阿富汗結(jié)成聯(lián)盟,以保衛(wèi)整個穆斯林世界不受俄國侵犯……
載于1933—1938年《列寧文集》俄文版第22、27、28、29,30,31卷;筆記“δ”載于1938年《無產(chǎn)階級革命》雜志第9期
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第28卷第1—710頁
注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