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布雷希特·維爾特:《世界現(xiàn)代史》,第4版,萊比錫,1913(及其他資料)。
【序言很特殊:“1783—1870”(只有這么兩個日期)】
6.=占領(lǐng) д.=瓜分
B.=戰(zhàn)爭 np.=對[注:這是列寧對其后來的筆記中的縮寫字的說明。這些縮寫字在本卷中都已改成全寫?!欢砦陌婢幷咦
Д.=條約

[注:括號里的數(shù)字表示人口數(shù)目(單位百萬)?!幷咦
[注:即我國臺灣省。——編者注]
[注:“維持現(xiàn)狀”。——編者注]




國際危機:
1779?
1789—1871
1877—78 俄國對土耳其
1885 俄國對英國
1895 俄國+德國+法國對日本
1898 英國對法國
1904/5 俄國對日本
1905 法國對德國
1911 法國(法國+英國)對德國
1872—79(“三國”同盟)
1879—1891(法俄同盟)
1891—1898(法索達事件以前)
1898—1904(日俄戰(zhàn)爭以前)
1904—1914(世界大戰(zhàn)以前)
1914
外交史上的里程碑:
1879:德奧同盟(1881+意大利)。
1891:法俄同盟。
1898:法索達事件。
1904:英法協(xié)定。
1907:英俄協(xié)定;日俄協(xié)定;法日協(xié)定。
作者在談到消滅奴隸制和為此目的而舉行的歐洲會議(——1890年——幾次!第132頁)時指出,美國消滅了奴隸制,“然而愈往后,在南方各州又重新被迫淪為農(nóng)奴的黑人就愈多,以致現(xiàn)在他們在許多地方實際上已經(jīng)喪失了選舉權(quán)”(132)。
“在我看來,人們也許總是享有同樣的自由……歐洲現(xiàn)在廢除了奴隸制,然而,連斯瓦希里部落的奴隸也會看不起歐洲輪船上的從事低賤繁重的勞動的水手;而大城市的許多男女工人,不是對自己的主人唯命是從的農(nóng)奴,又是什么呢?……阿里斯托芬的勇敢,在今天簡直是聞所未聞的,路德要是在今天,一定會以侮辱教會、蔑視教會、煽起階級仇恨和侮辱陛下的罪名一天受一百次的懲辦。奴隸制的情況也是這樣。”(133)
{不壞!}
作者在關(guān)于愛爾蘭的一章中說道:“壓迫激起反抗,而溫和則被說成是退讓和軟弱。怎么辦呢?我認為,一切都要看應當加以爭取的那個較弱小民族的特點而定。阿爾巴尼亞人永遠不會屈服于暴力。在阿爾薩斯-洛林,和解政策也是正確的……塔斯馬尼亞人被英國人滅絕了。但是愛爾蘭人不是塔斯馬尼亞人!他們不是能干脆殺光的。”(133)
19世紀80年代:愛爾蘭起義;——戒嚴;——帕內(nèi)爾等等。
“馬關(guān)事件以后不久,日本的著作家們把對中國的戰(zhàn)爭比作普魯士對奧地利的戰(zhàn)爭”(187):他們說,以后再聯(lián)合反對歐洲。這個觀點,日本貴族院議長近衛(wèi)篤?公爵表達得特別明顯。
{注意 對1894—5年戰(zhàn)爭的估計}
第299頁:“帝國主義世紀”(現(xiàn)在)——并見于本書其他地方。((例如,本書第5頁第一句。))
“德意志帝國的停滯”(第306頁及以下各頁)。1899—1911年一無所獲。
(第309頁)德國 541000平方公里,1870年3200000〃〃〃〃,1903
法國——536000平方公里在海外6600000
亞洲鐵路的修筑:
德國:1100公里(1884—1904)
俄國:13900公里(1886—1904)
{!! (第311頁)。}
非洲(南部)的“問題”之一:黑人的增殖比白人快得多。“有些殖民者簡直想暴動,以便阻止卡菲爾居民[86]的危險的增加,消滅他們的權(quán)利和地產(chǎn)?!?385)
{原文如此!!!!}
在《非洲的改革》一章中。
第396頁:歐洲在非洲的屬地(亨施:《Geographische Zeit-schrift》[注: ①《地理雜志》。——編者注],1912):
1890 1912
英國………………2.1(單位百萬平方公里)8.8
德國………………2.1 2.4
比屬剛果…………2.1 2.4
法國………………1.8 9.2
葡萄牙……………1.8 2.1
“卡萊爾說,早在18世紀,為了英國的利益而進行戰(zhàn)爭,就是大陸國家的‘責任’。”(408)
{說得好!}
“現(xiàn)在,整個世界被拖入某種聯(lián)盟體系,分別加入企圖奪取世界的兩大康采恩:或者是由于羅馬尼亞而加強了的三國同盟,或者是由英國領(lǐng)導的集團。只有美國還不想加入。同時,出現(xiàn)這樣奇怪的情況,上述兩個在整個舊大陸彼此這樣敵對的康采恩,卻一致維護南美,反對北美。”(411)
波斯的居民遠不是同一個民族:波斯人,庫爾德人(200萬),巴赫蒂亞里人;阿拉伯人;俾路支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土耳其人(150萬)和許多其他民族(416)。
土耳其的居民(1909):土耳其人——900萬;阿拉伯人——700萬;希臘人——250—300萬;阿爾巴尼亞人——250萬;庫爾德人——150萬;亞美尼亞人——125萬;保加利亞人——100萬;列萬特人——100萬;塞爾維亞人——75萬;猶太人——約66萬;瓦拉幾亞人——50萬;在的黎波里的柏柏爾人和黑人——70萬;其他——1OO萬?!?2900萬(第422頁)……
“在波斯最近愈來愈復雜的局勢發(fā)展中,最重大的事件當然是英俄聯(lián)合提供的巨額貸款。波斯歷史上最大的一筆貸款:7000萬馬克。這是現(xiàn)代帝國主義的典型交易。在摩洛哥也干過同樣的事情。不管什么國家都會引起現(xiàn)代強國的貪婪欲望。這個國家——無論是古巴,還是利比里亞,還是伊朗——遇到了困難,國內(nèi)發(fā)生了騷亂,然而,如果誰也不去干涉,騷亂是可以平息的。外國不讓傷口愈合,竭力擴大現(xiàn)在的騷亂,而且除了舊的騷亂以外,還挑起新的騷亂。往往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某個挑撥者——例如馬拉喀什的莫尚博士或尼加拉瓜的北美海盜被打死了;或者是把俄國一個逃兵的失蹤(過幾天又在遠處的玉蜀黍地里找到了)歸咎于大不里士的警察局,并且闖進屋里去搜查逃兵,哪怕這是宗教界上層人物的內(nèi)室。所以,在發(fā)生騷亂的國家,人們自然會痛恨煽動騷亂的外國人。事情往往弄到民憤爆發(fā)、采取殘暴行動的地步。外國為了替他們報仇,便把軍隊派來,而同時要受侵的國家償付他們?nèi)肭值馁M用。這個國家支付不起。怎么辦呢?于是,入侵的外國面帶愉快的笑容表示愿意幫助親愛的朋友擺脫這點小小的困難,向他提供貸款。當然,利息不是很低的。因為提出的保證是完全不可靠的。于是這個國家就落入了高利貸者的魔掌?,F(xiàn)在它已經(jīng)不能逃脫自己的命運——讓入侵的友好國家傳播文明了?!?第443頁)
{這是一位資產(chǎn)階級作家寫的!注意}
“意大利的帝國主義除了進行征服以外,還表現(xiàn)在日益強烈的榮辱與共的感情上面,表現(xiàn)在泛意大利主義上面。早在1908年10月就在羅馬舉行過全體意大利人代表大會,后來在1912年又在弗利舉行”……意大利籍美國人等等……“在國外有600萬意大利臣民”……(476)。
“直到現(xiàn)在,阿爾巴尼亞還是不如中非的大部分地區(qū)那樣出名。”(50)
{極能說明問題!!}
“過去進行擴張還有一些余地;所有的西方民族都給自己找到了各自足以在自己的‘新歐洲’中進行發(fā)展的地盤,那時對立只會引起富有成果的競爭。但是現(xiàn)在,北美已經(jīng)再也不愿意聽到關(guān)于移民入境的事情,澳大利亞已經(jīng)把門戶關(guān)閉,西伯利亞只是一個特定的國家的臣民的利益,而在南非,極其明顯地看出這樣一個令人不快的事實,就是要在變得如此狹窄的世界上得到一塊地方,移民出境已經(jīng)不能象以往那樣對我們有所幫助了,歐洲人不得不互相扼殺。土地在現(xiàn)在也還是很多的,但是,過去的小國成了大國,過去的大國則成了世界強國,它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要考慮為自己未來的居民找到足夠的面積。美國佬不會把巴西的土地讓給我們,而屬于意大利人的的黎波里的干旱地帶正引起法國人的嫉妒。變得更加嚴酷的生存斗爭正在加深歐洲人之間的仇恨,使他們互相殘殺起來。而這種情況反過來有利于東方?!?215)
在《爭奪古巴的戰(zhàn)爭》的一章中:
“美國佬在開始時提倡人人平等,力求建立一個充滿和平和自足的幸福的理想國。而最后他們深信,人與人的不平等是改變不了的,終于采取了強暴的征服政策。他們在開始時主張一切自由,主張貿(mào)易和交往自由,對其他的宗教、種族和國家采取忍讓態(tài)度。后來他們竟然實行了最強烈的保護關(guān)稅制度,愈來愈仇恨天主教徒,對其他的種族和國家堅決實行侵略。他們先是剝奪中國人取得國籍的權(quán)利,禁止他們?nèi)刖?,后來他們不是在法律上,而是在事實上消滅了他們在偉大的?nèi)戰(zhàn)期間曾經(jīng)那樣徒勞無益地和愚蠢地為之而戰(zhàn)的那些黑人的權(quán)利,最后是采用各種小手段限制他們曾經(jīng)那樣熱烈期望過的白人僑民的流入。日益加強的閉關(guān)自守制度同美國的世界政策是同時并進的。使日益強烈的排外性和中央集權(quán)徹底完成,所缺少的只是專政了……”(252)
{#同書,第345頁:“實質(zhì)上,戰(zhàn)爭(內(nèi)戰(zhàn))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戰(zhàn)爭當年是為黑人而進行的,而黑人現(xiàn)在又正在被剝奪掉一切權(quán)利?!眪
德美(薩摩亞(*))之間、德英之間、英法(法索達)之間的摩擦的加劇,軍備的增加……“表明這種普遍的進攻情緒的通用詞就是‘帝國主義’。”(253)
(*)參看第269頁:“從1899年3月至5月,德國人和薩摩亞人在阿皮亞附近同英國人和美國人處于公開作戰(zhàn)的狀態(tài)?!?br> 在《太平洋和澳大利亞》一章中:
“當英國決定批準自己的北美屬地合并成加拿大自治領(lǐng)的時候,大多數(shù)英國人連聽也不愿意聽到這種冒險政策的繼續(xù)。特別是澳大利亞仿效這種政策,使他們極為擔憂。經(jīng)??梢月牭竭@樣的意見:成立加拿大這樣的殖民地聯(lián)邦制國家,只不過是完全脫離宗主國的開始?,F(xiàn)在,澳大利亞聯(lián)邦的實現(xiàn)在英國被看作是殖民政策的勝利,張伯倫作為擴大和加強了帝國的殖民地大臣而被捧上了天!最有力地促成這種情況的,是英國在南非戰(zhàn)爭期間所取得的經(jīng)驗。所有的殖民地并沒有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利用宗主國的困難處境,并沒有象悲觀主義者所預言的那樣想要削弱自己同英國的聯(lián)系,它們都毫無例外地最熱烈地支持英國的斗爭;它們所表現(xiàn)的與其說是愛國主義,不如說是一種沙文主義,使人不再懷疑幾十年來執(zhí)行的自由主義殖民政策的正確性。澳大利亞站在那些用自己的軍隊支持宗主國的殖民地的最前頭。尤其是當時所有澳大利亞的殖民地都是處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因此對澳大利亞所作出的犧牲更應予以珍視。英國很快地同意它們所締結(jié)的聯(lián)邦,就是表示承認它們的愛國主義,就是證明宗主國信任它們的忠誠?!?271)
{? 印度?}
{注意:在澳大利亞享有特權(quán)的、壟斷組織的參加者的同盟——廣大領(lǐng)土的壟斷占有者,共同掠奪“黃種人”和“黑人”……}
A.馮·佩茨:《英國和大陸》,1910。
羅洛夫:《歐洲歷史紀事》……【即舒爾特斯的】。
齊默爾曼:《論世界政治》,1901。
再保險條約[87](何時?1884年產(chǎn)生;1887年恢復,直到1890年)。德國+俄國答應保持友好中立,如果第三強國進攻的話。誰?英國還是奧地利!!(德國反對奧地利的秘密步驟。)
關(guān)于法俄同盟的歷史:布朗熱主義1886—1889:1886.1.7——布朗熱參加內(nèi)閣。1889.4.4——布朗熱因為被控從事陰謀活動而逃往布魯塞爾(1891.9.30:布朗熱自殺)。
順便提一下:維爾特提供了數(shù)字:在普魯士的波蘭政策的結(jié)果:1890—1910普魯士的德意志居民+29.37%;波蘭居民+23.48%(第101頁)。幾億馬克用于“移民”!!
參考書目:
施米茨:《政治的藝術(shù)》,1912,柏林。
德康:《新非洲》。
萊奧波德(比利時)是生意人、金融家、奸商,他買下了剛果并“發(fā)展了”剛果。這家伙!![88]
瓦爾內(nèi)克:《福音派傳教士團的歷史》。(傳教士團在殖民掠奪中的作用。)
維爾特,第85頁:1880—1900年,傳教士團的活動“幾乎增加了一倍”。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