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塞爾:《德國大銀行及其集中》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里塞爾:《德國大銀行及其集中》


  里塞爾博士:《德國大銀行及其隨著德國整個經(jīng)濟發(fā)展而來的集中》,第3版,耶拿,1910。
  (某些數(shù)字,但不是全部的數(shù)字,是根據(jù)1912年第4版補充的。)
  1900年前(1900年的危機前,這次危機在頗大程度上是由電力工業(yè)生產(chǎn)過剩而引起的)德國的電力工業(yè)(里塞爾,第3版,第542頁及以下各頁) [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82頁?!幷咦:
  7個集團(總共有27個(原文如此!!)公司):
  
  9——Ⅴ.赫利奧斯集團(“已清理”:第4版第582頁)
  (5個公司)
  8——Ⅵ.拉邁爾集團,1910年大多數(shù)股票被電氣總
  公司掌握(第4版第583頁)(2個公司)
  2——Ⅶ.庫梅爾集團——于1900年破產(chǎn)(7個公司)
  7個集團
  {有許多是重疊的}
  【公司∑=28,而不是27,里塞爾在第542頁(第4版第582頁)上寫的是27。在第568頁上,里塞爾又說是28個公司】
  集中過程的結果(第568頁及以下各頁)。
  目前     “我國各工業(yè)部門中最現(xiàn)代化的”電機工業(yè)……7個
  2               集團,共有28個加入了康采恩的公司……
  2   化學工業(yè)……2個主要集團(見下面)
  2   采礦工業(yè)——2個辛迪加(鋼廠聯(lián)盟;萊茵—威斯特伐利亞煤業(yè)辛迪加)……
  2   海運業(yè)——2個公司(漢堡—美洲包裹投遞股份公司;和北德勞埃德航運公司,“這兩個公司通過一些協(xié)定在彼此之間并且同一個英美合辦的托拉斯有聯(lián)系”)……
  5   銀行業(yè)——5個集團(“總共包括41家加入了康采恩的銀行”)
  13
  我的總計            18個集團(我的總計)
  大銀行和地方銀行聯(lián)合成利益共同體的數(shù)目的增加。(第505頁)
  集中的增長(第4版第542頁):
  1881——1    1908——32(41)
  1895——2    1911——26(46)
  1902——16
  (里塞爾,第547頁及以下各頁)
  德國化學工業(yè)
  (集中)[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40頁。——編者注]
  
 ?、瘛ⅱ騼蓚€集團已開始“接近”,
  訂立價格“條約”等等。
  
  第560頁及以下各頁:《采礦工業(yè)》。
  兩個家族:奧古斯特·蒂森和胡戈·斯汀尼斯。[48]他們的巨大作用(在煤炭工業(yè)和鋼鐵工業(yè)中),作用的增大。
  “……蓋爾森基興礦業(yè)股份公司、亞琛紅土鋼鐵聯(lián)合企業(yè)與蒂森夏爾克煤礦和鋼鐵聯(lián)合企業(yè)于1905年1月1日結成利益共同體,這一步驟一方面使幾個相互競爭的銀行,即貼現(xiàn)公司、德意志銀行、德累斯頓銀行和沙夫豪森聯(lián)合銀行在一個共同的企業(yè)中聯(lián)合起來,同時又使以委員身分參加該聯(lián)合企業(yè)‘總委員會’的胡戈·斯汀尼斯和奧古斯特·蒂森的勢力擴大了。”(第563頁)(第4版第603頁)
  (第577頁)同上,第4版第624頁
  1882——職員在50人以上的28家銀行:2697職員——
  占總數(shù)的11.8%
  1895——""""""""66"""7802職員——     21.6%
  5個和不到5個職員的+59.9%
  +189.3%
  6—50    """"+34.5%
  1907約占1/3
  德意志銀行    1907——4439個銀行職員(第578頁)
  1908——4860
  “根據(jù)我的計算,1910年年底,柏林6大銀行的職員為18000人。”(第4版第625頁)
  在里塞爾這本書的最后是同社會主義者的論戰(zhàn),是討好官方、宣傳和諧的論戰(zhàn)(里塞爾就是這種人)。
  {哈哈!!)  他說,社會化這種預言并“沒有實現(xiàn)”(第585頁)。
  第582頁(第4版第629頁):
  “銀行和交易所”(黑體是里塞爾用的):
  “至于談到集中過程對交易所的職能和狀況的影響,那下面這種情況是一個事實:由于各種委托匯集在大銀行,這些大銀行便通過買賣的對交,在某種程度上承擔了交易所的職能,而只把其中無法對交的那部分委托,轉交給交易所。在有價證券的買賣方面,也就是說,無論在資本市場上,或者在貼現(xiàn)業(yè)務方面即在金融市場上都有同樣的情況發(fā)生。
  因此,遭到交易所法嚴重破壞的交易所,愈來愈多地失去為正常確定行情所必需的大量有價證券,因而變得更加軟弱無力了,而這將導致極其危險的后果,特別是在緊急的關頭,一些不好的例子都證明了這一點(附注:從最近的例子中,指出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的日子就足以明白了)。
  由此可見,交易所正在愈來愈失去為整個經(jīng)濟和有價證券流通所絕對必需的性能,即不僅作為‘匯集到它那里的各種經(jīng)濟運動’的最準確的測量器,而且作為‘對這些經(jīng)濟運動幾乎自動起作用的調節(jié)器’[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54—355頁?!幷咦 (附注。引自里塞爾的《修改交易所法的必要性》;柏林,1901)。它一方面愈來愈沒有能力‘通過行情的漲落'反映出‘關于大多數(shù)國家、市政機構、股份公司和公司的信用能力以及管理方法的輿論’,另一方面也愈來愈沒有能力控制這種輿論。
  從前在交易所確定有價證券的行情和開盤行情,曾十分準確地(就可能范圍而言)顯示出‘在任何地方也沒有這樣可信賴地統(tǒng)一起來和在任何地方也沒有這樣清楚地認識其共同性的那些經(jīng)濟過程’,從而也顯示出供求關系,而現(xiàn)在這樣一來,就必然失去其精確性、穩(wěn)固性及可靠性,這對公共利益來說是一件令人非常惋惜的事情。
  此外,應該提防的是,這樣下去還會日益排除中介機構(經(jīng)紀人等),可能使銀行與交易所發(fā)生隨著時間的推移愈來愈尖銳的矛盾,這種矛盾也是非常危險的。這種矛盾將不僅表現(xiàn)在銀行與其他同交易所有關的集團之間的曾經(jīng)多次出現(xiàn)過的某些緊張關系上,同時也將在交易所的主要活動方面即確定行情方面表現(xiàn)出來。
  實際上,現(xiàn)在甚至在內行專家中間,有一些人給銀行和交易所這兩個概念下了意義完全相同的定義,然而這是完全錯誤的(附注:埃申巴赫在1903年9月16日寫的《社會政治協(xié)會的爭論》一文(載于《Schriften des Vere-ins für Sozialpolitik》[注:《社會政治協(xié)會學報》。——編者注],第113卷)中,對這兩個概念所下的定義就正是這樣);而另一些人卻相反,認為銀行與交易所是彼此完全對立的機構,這同樣也是錯誤的。”(附注,參看恩斯特·洛布,載于1904年4月18日《National-zeitung》[注:《民族報》。——編者注]№244)(第583頁)(第4版第630頁)
  里塞爾(1910年第3版),第499頁:
  大銀行(1908年)的銀行資本的增長:
  德國[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   1870    1908  1911
  第27卷第350—351頁?!幷咦
  1.德意志銀行………………………     15    200    200
  2.德累斯頓銀行……………………   9.6    180    200
  3.貼現(xiàn)公司…………………………     30    170    200
  4.達姆施塔特銀行…………………  25.8    154    160
  ∑(單位百萬馬克)……  80.4    704
  沙夫豪森聯(lián)合銀行……  15.6    145    145
  柏林貿易公司…………  16.8    110    110
  ∑∑=112.8    959    1015
  法國                 1870      1908
  1.里昂信貸銀行………………………20——  250
  2.國民貼現(xiàn)銀行………………………50——  150
  3.工商信用銀行………………………15——  100
  4.總公司………………………………60——  300
  ∑(單位百萬法郎)………145——  800
  =116——640(單位百萬馬克)
  3家大銀行:德國:54.6——550(馬克)
  法國:   130——700(法郎)
  (104——560(馬克))
  2家大銀行:德國:  24.6——380(馬克)
  法國:   80——550法郎
  (64)    (440)
  第367頁同上,第398頁
  收到的信件、發(fā)出的信件(數(shù)目)[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50頁?!幷咦:
  1852    6135        6292
  1870    85800       87513         (貼現(xiàn)
  1880    204877      208240        公司)
  1890    341318      452166        柏林
  1900    533102      626043(封)    大銀行
  里塞爾,第3版,第693頁(附錄8)(第4版第745頁):
  
  [注:同上,第349頁?!幷咦
  【注意在第3版中談的是8家銀行,在第4版中談的是6家。】
  #數(shù)字摘自第4版第745頁(是下面6家銀行的數(shù)字:達姆施塔特銀行、柏林貿易公司、德意志銀行、貼現(xiàn)公司、德累斯頓銀行和沙夫豪森聯(lián)合銀行)。
  (括弧里的是德意志銀行的數(shù)字)
  注意德意志銀行。周轉額:
  1870    1875    1885    1895    1905    1908    1911
  23900萬  55億   151億   379億  772億   945億  1121億
  這8家銀行中所包括的,首先是分別構成“集團”的5家銀行:達姆施塔特銀行(工商銀行)、德意志銀行、貼現(xiàn)公司、德累斯頓銀行和沙夫豪森聯(lián)合銀行,——其次還有下面3家銀行:柏林貿易公司、商業(yè)貼現(xiàn)銀行和德國國民銀行。
  下面就是這5家銀行的“集團”【“在利益一致基礎上的聯(lián)合”】及其“資本實力”(第484頁及以下各頁):
  
  [注:手稿上,“89家私人銀行”這個總數(shù)用箭頭與下表(“加入康采恩的銀行”)(見本卷第391頁)中的同一數(shù)字相連接?!砦陌婢幷咦
  注意:這里計算的只是股份資本和準備金,即只是自己的資金,他人的資金沒有計算在內。
  1)這是把“友好銀行”計算在內的數(shù)字。
  
  所有大銀行及其康采恩到1908年12月31日止一共吞并了164家私人銀行+60家銀行,注意(第500頁)。
  1899年,有分行100個以上的銀行在英國有12家,共有2304個分行(“Niederlassung”)。
  1901年,有分行100個以上的銀行在英國有21家,共有6672個分行(第521頁)(第558頁)。
  “僅只倫敦市和密德蘭銀行這一家銀行,在1905年年初就有447個分行,也就是說比柏林各大銀行連同1904年年底與它合并的52家地方銀行的總數(shù)還要多257個分行;1907.12.31(#),據(jù)《The Economist》[注:《經(jīng)濟學家》雜志?!幷咦報道,英國的股份銀行至少有6809個分行和支行,當時英國股份銀行只有74家(殖民地銀行和外國銀行除外),其中35家有銀行券發(fā)行權?!?522)
  里塞爾著作摘錄(續(xù))
  (#)在第4版中(第558頁):“截至1908年12月31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存款銀行有63家,它們的分行和支行至少有6801個。1910年年底,分行數(shù)目已達7151個。這時,英格蘭和威爾士的4家銀行各有400個以上的分行。這就是:
  倫敦市和密德蘭銀行…………………………689(1900年為315)
  勞埃德銀行……………………………………589(—"—311)
  巴克萊公司……………………………………497(—"—269)
  首都和地方銀行………………………………447(—"—185)
  其他4家銀行各有200多個分行;11家銀行(包括蘇格蘭和愛爾蘭的20家)各有100多個分行?!盵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49  ?!幷咦(第559頁)
  法國的代辦所和分行的數(shù)目如下(第522頁)(第559頁):
  1894                 1908
  在國外
  銀行:         在巴黎    在地方     在巴黎      在地方   (包括在阿
  和郊區(qū)               和郊區(qū)                爾及利亞)
  里昂信貸銀行    27    —    96        62    —    175        20
  貼現(xiàn)銀行        15    —    24        49    —    150        —
  總公司          37    —    141       88    —    637        2
  在《附錄7》(第666頁及以下各頁)中列有加入大銀行“康采恩”的公司和銀行的一覽表。我從那里選錄了一些國外銀行:
  
  
  關于殖民地銀行(幾乎全部都是柏林大銀行創(chuàng)設的)問題,里塞爾所得出的總數(shù)是這樣的(對1910年的補充,引自第4版,第375頁[注:圓括號的是列寧根據(jù)該書第4版(第375頁)對正文所作的補充,在手稿上,這些補充寫在正文的行間,有的寫在與之相比較的正文相應的數(shù)字的上面,有的寫在下面?!砦陌婢幷咦):
  “90年代末,德國只有4家海外銀行;1903年有6家海外銀行和32個分行,而到1906年年初,已經(jīng)有13家資本在1億馬克以上的銀行擁有分行70多個。
  然而,這些數(shù)字同其他國家在這方面的成就比起來,相對地講還是很小的,例如,英國在1904年就有32家(1910年是36家)董事會設在倫敦的殖民地銀行、2104家(1910年是3358家)董事會設在殖民地的殖民地銀行,以及其他18家(1907年是30家)(1910年是36家)國外的英國銀行和175個(2091)分行。法國在1904/5年就有18家殖民地銀行和國外銀行及104個分行;荷蘭有16家海外銀行和68個分行?!?第346頁)
  1910                    1904
  總計:    德國…………………13——  70
  72——5449    英國…………………50——2279
  法國…………………18——104
  荷蘭…………………16——  68[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80頁?!幷咦
  第一個數(shù)字=殖民地銀行和一般國外銀行的數(shù)目;第二個數(shù)字是它們的分行的數(shù)目(或設在殖民地的獨立的銀行的數(shù)目)。
  
  [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56頁?!幷咦
  1)其中有克虜伯公司的經(jīng)理(Dr.B.);漢堡—美洲包裹投遞股份公司、北德勞埃德航運公司和蓋爾森基興礦業(yè)股份公司的經(jīng)理(D.Ges.);海伯尼阿的經(jīng)理;哈朋內股份公司和上西里西亞煉鐵工業(yè)股份公司的經(jīng)理及其他人(B.H.Ges.)等等。
  大銀行所創(chuàng)設的海外銀行的數(shù)目(里塞爾的一覽表,第327頁及以下各頁)(第354頁及以下各頁)
  {顯然是不完全的統(tǒng)計材料}
  
  [注:《施穆勒年鑒》?!幷咦
  [注:里塞爾的原文如此。——編者注]
  
  “根據(jù)貿易部對1898年的估計,在這一年中,英國從銀行手續(xù)費和其他手續(xù)費中獲得的總收入達1800萬英鎊(約合43200萬克朗)(第399頁)(第431頁)……在歐洲大陸的海外貿易中,通過英國支付的款額,‘似乎’每年在60億馬克以上……”【第4版第431頁】
  {從銀行業(yè)務中獲得的!!!收入達45000萬法郎。}
  英國每年的運費收入為18億馬克;德國為2—3億馬克(第400頁)(同上,第432頁)。
  1907年德國銀行職員的調查表:擁有職員24146人的1247家銀行的回答(第579頁)(第626頁)
  其中                                    平均薪水    私人銀行職員
  (單位馬克)    的平均薪水
  264家股份銀行   16391職員     20—39歲   1459—3351   1467—2380
  708家私人銀行   5938""      40—54"    3638—4044   2413—2358
  275家合作銀行   1817""      55—70"    3899—2592   2264—1879
  “轉帳數(shù)目從1876年的3245次增加到1908年的24821次(1910年為24982次),但是,這些轉帳除了國庫進行的以外,主要都是由大工商企業(yè)進行的,因此國家銀行的轉帳業(yè)務迄今仍保持著某些財閥的性質。”(122)(第131頁)
  1907年每個帳戶(國家銀行轉帳的)的平均額=24116馬克。轉帳額=2606億馬克,1910年為3541億馬克(第132頁)。郵政支票流轉(1909)=23847個帳戶,1910年——49853個帳戶,他們的財產(chǎn)=9400萬馬克(第132頁)。
  票據(jù)交換所的結算總額(第123頁)
  (單位十億馬克)
  1884       1908    1910
  德國    12.1     45.9    54.3
  法國    3.3      21.3    23.7
  英國    118.5    260.1   299
  美國    143.2    366.2   422
  {他說,德國轉帳較發(fā)達,但是支票及其相互結算卻不發(fā)達}
  德國國家銀行的總周轉額,1908年=30525000萬馬克
  1910——3541億
  
  [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38頁?!幷咦
  注意?!皬纳厦嬉C的對比可以看出德國的存款與英美兩國的存款相比,在現(xiàn)在也還沒有很大的意義,與法國相比,大概也落后不少?!?164)(同上,177)
  里塞爾,第354頁(第384頁):
  “德國前一個時代(1848—1870年)的進步并不太慢,但是同德國現(xiàn)時代(1870—1905年)整個經(jīng)濟特別是銀行業(yè)發(fā)展的速度比起來,就好象拿舊時郵車的速度同現(xiàn)代汽車的速度相比一樣;現(xiàn)代汽車行駛之快,對于不小心的行人和坐汽車的人都是很危險的……” [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436頁?!幷咦
  在緊接著這段話的下一句話中,這個資產(chǎn)階級的庸人(徹頭徹尾的小市民)、大財主的奴仆里塞爾認為,“社會安全”和“真正進步”的保證在于領導者的“崇高德行”,即知道分寸!!!
  而在下一頁(355——第385頁)上,他認為銀行……“就其任務和發(fā)展而言,‘不是帶有單純私有經(jīng)濟性質’的企業(yè)1),而是日益超出單純私有經(jīng)濟調節(jié)范圍的企業(yè)”[注:同上,第437頁?!幷咦。
  1)引自第一次全德銀行代表大會(1902年9月19日和20日在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召開)的主席里塞爾的演說。
  但是,承認這一點并不妨礙這個資產(chǎn)階級的白癡寫出這樣的話:
  “但是,社會主義者所預測的集中運動的另一個后果,即最終將導致他們所希望的和應當在‘未來的國家'內實現(xiàn)的生產(chǎn)資料社會化的后果,在德國并沒有實現(xiàn),今后也未必能實現(xiàn)?!盵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438頁。——編者注](第585頁)(第633頁)
  {!!哈哈!!“駁倒了”……}
  (單是德意志銀行就有945億馬克的周轉額(第361頁)(1910年為1121億,第391頁),它與一個由12家銀行構成的集團有聯(lián)系,支配著十億馬克的資本(這個集團和“友好”銀行的資本),它吞并了52家銀行,在德國有116個分行、存款部及其他機構,——在120家工商業(yè)公司的監(jiān)事會中占有席位,等等。這還不是“社會化”!!!!!!)
  德意志銀行:
  自己的資本=2億+1億準備金
  周轉額=945億馬克
  總利潤=5500萬馬克(1908)(第352頁)
  =6290"""(1910)(第382頁)
  德意志銀行的職員數(shù)目為4860人(1908),——第578頁((在1895年,66家職員在50人以上的銀行共有職員7802人,同上))
  里塞爾在第114頁及以下各頁上談到德國的商業(yè)航海業(yè)及其發(fā)展的情況時,指出:
  H.—A.P.A.—G.(漢堡—美洲包裹投遞股份公司),資本(1908年)12500萬馬克(+7600萬的債券),162艘輪船(價值達18590萬馬克)。
  北德勞埃德航運公司,資本(1908年)12500萬馬克(+7600萬的債券),127艘輪船(價值達18910萬馬克)。12500+7600=20100。
  “這兩家公司于1902/3年同國際商輪公司締結了實質相同的合同。該公司是美國銀行家和輪船老板在1903年1月1日成立的,它擁有資本12000萬美元(=48000萬馬克),包括美英兩國的九條輪船航線?!?第115頁)這就是所謂的摩根托拉斯。
  合同的內容:瓜分利潤和瓜分世界(德國的公司不再爭奪英美方面的貨運;合同中規(guī)定了誰可以駛進哪些海港,等等等等)。設立了一個共同的監(jiān)察委員會。合同期定為20年(解除合同需在一年前通知),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該合同即告廢止(第116頁末尾)(第4版第125頁)[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86頁。——編者注]。這也不是“社會化”!!
  “至于德國國家銀行,根據(jù)銀行調查委員會的資料(第179頁)在1906年9月1日,在票據(jù)周轉方面總的說來有信用能力的公司和個人的數(shù)目德國全國有70480個”:
  即:
  (a)商人和貿易公司……………………29020=  41%
  (b)工業(yè)家和工業(yè)公司…………………21887=  31
  (c)農(nóng)村業(yè)主、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工廠企業(yè)…9589=  14
  (d)各種合作社…………………………… 883=   1
  (e)食利者、手工業(yè)者和從事手藝的人…9101=  13
  70480   100
  同上,第194頁
  {注意有信用能力的為數(shù)不多}
  (杜塞爾多夫)鋼廠聯(lián)盟于1904年3月30日創(chuàng)立(期限3年,1907年4月30日又決定繼續(xù)保持5年)。1904年,它的產(chǎn)量=790萬噸(第141頁)(第153頁)。
  1904年11月28日,它訂立了一項鋼軌輸出協(xié)議,輸出的比例是:英國得53.5%,德國得28.83%,法國和比利時得17.67%(+法國4.8—6.4%?!啤?104.8,106.4%)(第147頁)(第159頁)。
  目前,在美國鋼鐵公司加入后,德國的份額=21%
  {鋼軌卡特爾}
  鋼架銷售卡特爾
  (鋼梁的輸出)——份額:
  德國    73.45%
  法國    11.50%
  比利時    15.05%
  {瓜分世界}
  “1909年2月還成立了'國際鋅業(yè)聯(lián)盟'(第159頁),起初,規(guī)定到1910年12月31日期滿,以后大概又延續(xù)了3年。加入這個聯(lián)盟(根據(jù)工廠的地理位置)的有三個集團。這就是包括全部德國工廠和某些比利時工廠的集團A,包括比利時、法國和西班牙10個工廠的集團B和英國工廠組成的集團C。1908年時歐洲鋅的總產(chǎn)量按整數(shù)計算為513000噸,當時德國生產(chǎn)的有……226900噸,比利時為165000噸,法國和西班牙總共為55800噸,英國為54500噸。參加這個聯(lián)盟的工廠的產(chǎn)量約占歐洲總產(chǎn)量的92%。
  根據(jù)最新協(xié)議的規(guī)定,雖然生產(chǎn)的份額是固定的,但是這個聯(lián)盟的每個成員卻可以生產(chǎn)任何的數(shù)量,但有一個條件,如果到一定的時候(最初規(guī)定到1911年3月31日),庫存量達到5萬噸這個最低數(shù)字,那么在一定條件下就應當按百分比減少生產(chǎn),以適應原來規(guī)定的生產(chǎn)份額?!?第4版第160頁)
  銀行聯(lián)合成集團(或銀行團),以便經(jīng)營規(guī)模特別大的業(yè)務:
 ?、瘢?a)普魯士銀行團——在1909年,28家銀行(第310頁)
  (b)國債銀行團——             29"""(311)
  (c)路特希爾德集團——在1909年,包括13家銀行(312)(其中有路特希爾德的3家銀行,即維也納、倫敦和巴黎的銀行)
  2.亞洲業(yè)務集團
  等等
  等等
  政治前哨戰(zhàn)是在金融的基礎上開展起來的。但是這種金融前哨戰(zhàn)在什么時機進行、反對誰、采取什么方式,完全是由本國對外政策的負責領導者決定?!?第402頁)(第434頁)
  法國資本在突尼斯和摩洛哥
 ?。ⅲⅲⅲⅲ⒍韲?br> ?。ⅲⅲⅲⅲ⒁獯罄?通過金融上的接近開始了政治上的接近)
  德國"""波斯(對英國的斗爭)
  歐洲各國金融資本為貸款給中國和日本而進行的斗爭
  法國和英國的資本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等(第403頁)[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432頁?!幷咦
  {里塞爾的書第1版,序言注明的日期是1905年7月4日}
  德國的票據(jù)周轉額(按票據(jù)稅計算)1885年為120億馬克,1905年增到255億,1907年增到315億(第228頁),1910年又增到334億(第246頁)。
  德國的國民財富(馬爾霍爾1895:1500)1300—2160億(里塞爾):2000億馬克(第76頁)(施泰因曼:3500)。
  德國的國民收入為250—300億馬克(第77頁)。
  法國:國民財富:馬爾霍爾(1895)——1980億馬克;福維爾(1902)——1610;勒魯瓦—博利厄(1906)——2050;泰里(1906)——1610。
  國民收入=200億馬克(勒魯瓦—博利厄)(第78頁)。
  英國——2040億馬克(吉芬1885),——2350(馬爾霍爾1895),2280(基奧扎—莫內1908)。
  美國——國民財富=4300億馬克(1904,調查局)。
  在德國,“全國每年的儲蓄投入有價證券的,每年約有12億馬克,即約占1/3”(第81頁)——(同上,第86頁)。
  里塞爾的參考書目
  (特別推崇或特別重要的著作加上*標記。)
  *瓦爾特·洛茨:《發(fā)行業(yè)的技術》,1890。
  阿爾弗勒德·蘭斯堡:《德國的銀行業(yè)》,1909。
  *阿爾弗勒德·蘭斯堡:《通過銀行對國民財富的控制》,載于《Die Bank》[注:《銀行》雜志?!幷咦,1908。
  舒馬赫論銀行的集中,《Schmolier's Jahrbuch》[注:《施穆勒年鑒》。——編者注],第30年卷,第3編。
  瓦爾紹埃爾:《關于監(jiān)事會問題》,《Conrad's Jahrbücher》[注:《康拉德年鑒》?!幷咦。(第3、27卷。)
  西奧多·伊·伯頓:《金融危機……》,紐約,1902。
  **詹·威·吉爾伯特:《銀行的歷史……》,倫敦,1901。
  《schriften des Vereins für Sozialpolitik》[注:《社會政治協(xié)會學報》?!幷咦。
  第110卷和第109卷及其他各卷。(1900年的危機。)
  笫113卷:《危機的教訓》。
  威·桑巴特:《19世紀的德國國民經(jīng)濟》,1909年第2版。
  路·波勒:《19世紀德國經(jīng)濟生活的發(fā)展》,1908年第2版。
  A.紹克:《工業(yè)中的……大企業(yè)……擴大了嗎?》《Conrad's Jahr-bücher》第3、31卷。
  馮·哈雷:《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德國國民經(jīng)濟》,1902。
  梅伊論國民收入的分配?!禨chmoller's Jahrbuch》,1899。
  *格利爾:《美國的鋼鐵工業(yè)》,《Schmoller's Jahrbuch》,第27年卷,第3編;第28年卷
  同上,《Conrad's Jahrbucher》,第35卷(1908)。
  愛·瓦貢:《1870—1900年德國股份公司的金融發(fā)展》,耶拿,1903。
  詹克斯:《托拉斯》,《Conrad's Jahrbücher》,第3類,第1卷(1891)。
  弗爾克爾:《德國的鋼鐵工業(yè)》,《Revue economique internatio-nale》[注:《國際經(jīng)濟評論》雜志?!幷咦,Ⅲ.4(1904)。
  科爾曼:《鋼廠聯(lián)盟》,《Die Nation》[注:《國民》雜志?!幷咦,1905(第22年卷)。
  瓦爾德馬爾·彌勒:《德國的信用組織》,《Bank-Archiv》[注:《銀行文匯》?!幷咦,1909(第8年卷)。
  瓦爾紹埃爾:《德國銀行生理學》,1903。
  ?!ぱ刨M:《英國的銀行業(yè)》,1905。
  齊·布夫:《德國的支票流轉》,1907。
  *阿·維貝爾:《萊茵—威斯特伐利亞銀行與危機》,1903。
  阿·維貝爾:同上,《Schriften des Vereins für Sozialpolitik》,第110卷。
  *同上:《存款銀行和投機銀行》。
  **奧托·耶德爾斯:《德國大銀行與工業(yè)的關系》,《schmoller's Jahrbuch》,(?《調查》?)1905。
  **W.普里翁:《德國的票據(jù)貼現(xiàn)業(yè)》,1907,《Schmoller's For-schungen》[注:《施穆勒叢書》?!幷咦,第127編。
  弗·萊特納爾:《銀行業(yè)及其技術》,1903。
  **布·布赫瓦爾德:《銀行企業(yè)的技術》,第5版,1909。
  亨·扎特勒爾:《證券銀行》,1890。(里塞爾未加推崇。)
  注意【阿·瓦格納的序言。里塞爾對國家社會主義者瓦格納[49]非常惱怒!!】
  弗·歐倫堡:《監(jiān)事會》,《Conrad's Jahrbücher》,第3類,第32卷。
  "  """  《現(xiàn)代的危機……》,同上,第3類,第24卷。
  *喬·迪烏里奇:《德國銀行在國外的擴張》,巴黎,1909。
  理·羅森多爾夫:《德國的海外銀行》,《Bl?tter für vergleichende Rechtswissenschaft etc.》[注:《比較法學……雜志》?!幷咦,第3年卷,1908。
  安·?!げ紖螌帲骸秶忏y行業(yè)的發(fā)展》,1907。
  理·羅森多爾夫:《德國銀行的海外聯(lián)系》,《Schmoller's Jahr-buch》,第28年卷,第4編。
  魯·施泰因巴赫:《柏林大銀行的管理費用》,《Schmoller's Jahr-buch》,第29年卷,第2編。
  艾·莫爾:《股份公司的贏利》,耶拿,1908。
  C.赫格曼:《法國大銀行的發(fā)展》,明斯特,1908。
  查·杰·布洛克:《銀行的集中》,《The Atlantic Monthly》[注:《大西洋月刊》。——編者注],1903,8月。
  亨·弗爾克爾:《德國大工業(yè)的聯(lián)合形式和分占利潤的形式》,《Schmoller's dahrbuch》,第33年卷。
  路·埃施韋格:《德國鋼鐵工業(yè)中的革命化趨勢》,《Die Bank》,1909,4月。
  約翰·科伯恩·麥克唐納:《資本集中在少數(shù)人手中所帶來的經(jīng)濟影響》,銀行業(yè)務研究所,1900,10月。注意(?)
  第70頁及以下各頁(略)
  對第二個時期德國銀行業(yè)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影響的重要事件一覽表:
  1871—2:戰(zhàn)爭結束。50億?!芭畈摹备邼q……
  “工業(yè)卡特爾化的開始”……
  1873。危機。
  1874—8。蕭條。
  1879—82。經(jīng)濟高漲。濫設投機公司。
  1879。金本位制。(與奧地利聯(lián)盟。)
  1883—87。蕭條。(1887。與意大利聯(lián)盟。)
  1888—90。高漲。濫設投機公司。投機。
  1891—94。蕭條。
  1891。柏林許多銀行破產(chǎn)。
  1895。高漲開始。
  1896—7。高漲加強。電機工業(yè)蓬勃發(fā)展。
  1897。成立萊茵—威斯特伐利亞生鐵辛迪加。
  1898—1900。高度景氣。
  1899。改組、創(chuàng)立公司和發(fā)行證券達到最高點。
  1900/1。危機。采礦工業(yè)有價證券下跌,許多銀行破產(chǎn)?!按筱y行積極干預。集中進一步發(fā)展”……
  1901/2?!皩ω泿诺拈L期需求和特別高的需求”……美國鋼鐵公司創(chuàng)立。
  1902—6?!皬吞K”。
  1904。鋼廠聯(lián)盟創(chuàng)立。集中蓬勃發(fā)展。
  1907。美國的危機。貼現(xiàn)率提高到7+1/2%。
  1908。美國的嚴重危機結束。“復蘇”。貨幣充裕。
  1909。貨幣更加充裕及其他。
  1910:不斷好轉……(第4版,第76頁)
  {注意  1895—1900  “第一次移民入境超出”注意  (第75頁)}
  新的參考書目
  注意:麥克斯·奧格斯廷博士:《美國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慕尼黑,1914。(4馬克。)
  威·維克:《小信使》,蘇黎世,1914。(共416頁)(《商業(yè)手冊》)
  里塞爾在第4版中談到國外的(投在國外的)資本(第426頁及以下各頁):
  德國(1905年)至少有240—250億馬克(目前“無疑”“遠遠超過了”,第436頁末尾),其中有160億馬克是外國的有價證券……
  “法國有價證券的總數(shù),據(jù)埃德蒙·泰里(《法國的經(jīng)濟進步》……第307頁)在1908年年底計算為1000億法郎,據(jù)奈馬爾克在1906年計算為970—1000億法郎(其收入為45億法郎)。根據(jù)泰里的計算,1908年年底在法國的全部有價證券中,將近有385億法郎是外國有價證券。
  當然,這些統(tǒng)計出入是很大的,但是每年的增加額至少有10億法郎,這是大家都承認的。據(jù)前里昂信貸銀行的經(jīng)理昂利·熱爾曼的計算,每年的增加額(在1905年以前的幾年)為15億法郎,而據(jù)保爾·勒魯瓦—博利厄不久以前的計算,甚至有25億法郎。
  據(jù)一位著名的英國財政政治家埃德加·斯派爾爵士于1900年6月7日在銀行業(yè)務研究所作報告(《關于國家財政的一些見解》)時的估計,英國的國外投資總額為25億英鎊,即將近500億馬克(按整數(shù)計算),每年的收入為11000萬英鎊(×)。而根據(jù)他在自由殖民俱樂部作報告時的計算,1910年年底國外投資總額為35億英鎊,即將近700億馬克。
  這種估計同喬治·佩什對1907/8年的估計大致相符。據(jù)喬治·佩什的估計,這段時期的國外投資總額為27億英鎊,即將近540億馬克。投在印度和殖民地的數(shù)目(131200萬英鎊)同投在國外的數(shù)目(138100萬英鎊)幾乎相等。他認為1910年年底時國外的投資額為319200萬英鎊或將近640億馬克,同時,他在皇家統(tǒng)計學會作報告時,根據(jù)主管國內收入的專員的年度報告,估計英國1911年國外投資的收入大約為18000萬英鎊;但是費利克斯·舒斯特爵士在就斯派爾1911年5月27日的報告進行辯論時,認為這個數(shù)字是夸大了?!?第427頁)
  (×)“同時,這個報告還十分正確地指出,輸出的加緊、國外有價證券的大量發(fā)行、業(yè)務的大發(fā)展,都不過是同一現(xiàn)象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而已。在第二個報告中有一段的標題是:《英國資本的輸出是帝國繁榮的主要原因》?!?第426頁)
  
  注釋:
  [44]這里用雙線框起的地方是《筆記“?”(“太塔”)》的第1頁,上面記有該筆記目錄的縮寫。筆記中前3篇摘錄有統(tǒng)一的頁碼(1—10),而雅·里塞爾的《德國大銀行及其集中》一書的摘錄則單獨編了頁碼(1—16)。因此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的大綱中標注引用本筆記材料的頁碼時,使用了兩種符號:“?”和“?R”即“?里塞爾”(見本卷第239—252頁)?!?69。
  [46]魯·希法亭《金融資本》一書的這條注釋說:“強加給一定的事物以資本的屬性乃是錯誤的,就如同我們把事物所固有的某種東西強加給空間一樣。只有我們的直觀賦予事物以空間的形式,同樣,只有一定的社會發(fā)展階段賦予事物以貨幣或者資本的形式?!边@里所說的直觀賦予事物以空間形式是德國哲學家伊·康德的觀點。康德認為,時間和空間不是客觀事物本身存在的形式,而是人的認識能力(“感性”)所固有的主觀的形式??磥碛捎谶@個緣故,列寧在這里批了“康德主義者”一詞?!?70。
  [47]魯·希法亭在他的著作的這條注釋里說:“杜岡-巴拉諾夫斯基的功績在于他在其名著《現(xiàn)代英國的工業(yè)危機及其原因和對人民生活的影響》中指出了”馬克思關于社會生產(chǎn)過程的研究“對于危機問題的意義”。這里標的問號和嘆號看來表明列寧對希法亭的這種說法是不贊成的。列寧在《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第1章第6節(jié)《馬克思的實現(xiàn)論》中就已指出過米·伊·杜岡—巴拉諾夫斯基在他的上述著作中“不恰當?shù)乇畴x了馬克思,并且對馬克思的理論說明得不夠”(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3卷第35頁,并參看第41頁)?!?73。
  [48]奧古斯特·蒂森是德國魯爾區(qū)最大的工業(yè)巨頭。他在1871年創(chuàng)辦的軋鋼公司,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歐洲最大的礦山冶金聯(lián)合企業(yè)。1926年,蒂森家族對創(chuàng)辦德國最大的軍工聯(lián)合企業(yè)——鋼鐵托拉斯起了主要作用。這個家族還積極支持希特勒上臺。蒂森鋼鐵托拉斯同希特勒德國其他大工業(yè)和銀行壟斷組織以及國際壟斷資本有密切聯(lián)系。笫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這個鋼鐵托拉斯分成“蒂森”和“萊茵鋼鐵公司”兩大康采恩。蒂森壟斷集團的鋼鐵產(chǎn)量居西德首位。
  胡戈·斯汀尼斯是德國壟斷資本巨頭,1893年開辦采礦工業(yè)企業(y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靠軍需供應發(fā)了橫財,戰(zhàn)后又利用通貨膨脹和搞金融投機,建立起巨大的康采恩,包括1500多家各種工業(yè)部門的企業(yè),其中600家在國外。斯汀尼斯于1924年去世,此后不久他創(chuàng)建的這個龐大康采恩就破產(chǎn)了。由于他的繼承人得到了關國銀行的大力支持,才幸免被消滅的命運。笫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斯汀尼斯康采恩主要經(jīng)營煤礦、海運、內河航運、煤炭批發(fā)與零售商業(yè)、機器制造業(yè)等?!?85。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