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合-喬治談40億英鎊
2011-12-08 11:18
我要評論
字號:
1915年5月4日,星期二,勞合—喬治在下院。(《The Daily Telegraph》[注:《每日電訊》?!幷咦,5月5日。)
“……我們國家的收入怎樣呢?在和平時期我們國家的收入共計24億英鎊。
現在收入可能提高了。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在這里花費了幾億的借款。其中大部分是用在我們國內。人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工作而且還加班工作,他們的工資提高了;某些部門的利潤增加了,當然是大大地增加了;因此,目前我國的收入可能比和平時期多。一些人可能得到巨額利潤——(對,對)——而另一些人的收入比他平時收入的水平大大提高了。
我不懷疑,如果我們考慮一下,根據可能,哪些稅收你們應該提高,或者哪些方面應該收費,以便能夠支持兩三年內的戰(zhàn)爭,這是完全對的,——去找那些從戰(zhàn)爭中獲得特殊收入的人,這是完全合理的(鼓掌贊同)……在和平時期我國通常的儲蓄有多少呢?通常儲蓄每年約3—4億英鎊。收入是提高了,而我認為,說歐洲每個國家的生活水平都大大下降了——我不知道,下降到什么程度——這并不是夸大。
但是,在戰(zhàn)爭期間收入提高了的時候,我國的儲蓄應該是增加一倍?!?br> 同一篇演說中的另一個地方:
“我們是一個異常富有的國家——毫無疑問,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我不知道,按人口比例計算,我們是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我們有40億英鎊投入外國和殖民地最好的有價證券……”
{40億英鎊}
“……我們已經開始為我們大部分的盟國的購買供給資金……”
注釋:
[40]中華民國是1912年1月1日宣告成立的?!?36。
[41]這里說的關東是指我國旅大地區(qū)。1898年沙皇政府向清朝政府租借了我國旅大地區(qū),不久在旅大租借地設置了“關東州”。沙俄在日俄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旅大租借地根據1905年的樸茨茅斯條約轉讓給日本后,仍然稱為“關東州”?!?36。
[42]《前進報》(《Vorw?rts》)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的中央機關報(日報)。該報于1876年10月在萊比錫創(chuàng)刊,編輯是威·李卜克內西和威·哈森克萊維爾。1878年10月反社會黨人非常法頒布后被查禁。1890年10月反社會黨人非常法廢除后,德國社會民主黨哈雷代表大會決定把1884年在柏林創(chuàng)辦的《柏林人民報》改名為《前進報》(全稱是《前進。柏林人民報》),從1891年1月起作為中央機關報在柏林出版,由威·李卜克內西任主編。恩格斯曾為《前進報》撰稿,幫助它同機會主義的各種表現進行斗爭。1895年恩格斯逝世以后,《前進報》逐漸轉入黨的右翼手中。它支持過俄國的經濟派和孟什維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持社會沙文主義立場。1933年????!?47。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