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戈蒂埃:《國家—金融家》,巴黎,1910。
2011-12-08 13:03
我要評論
字號:
愛德華·德里奧:《現(xiàn)代世界。政治和經(jīng)濟概論》,巴黎,1909(共372頁)。
[《Jahrbücher》[注:《年鑒》?!幷咦第41卷第269頁上有一篇書評以贊賞的語氣談到這本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讀本”,特別是關(guān)于“經(jīng)濟過程對現(xiàn)代政治”的作用。]
弗·?!ぴ聘瘢骸睹绹慕?jīng)濟政策》,柏林,1910。
戈德費爾諾:《法國的殖民地鐵路》,巴黎,1911(共439頁)。
奧·泰里埃和沙·穆雷:《法國的擴張》,巴黎,1910。
沙爾·迪昂:《金融帝國主義》,法國貿(mào)易和工業(yè)發(fā)展促進總公司。書的開頭附有一封給財政部長的信。巴黎,1910(共95頁)。?(巴黎,《商業(yè)和財政評論》。)
讓·布爾多:《在兩種奴隸制之間》(……社會主義……帝國主義……),巴黎,1910。
杰弗里·德雷奇:《帝國的商業(yè)組織》,倫敦,1911(共374頁)。
拉·喬·萊維:《發(fā)行銀行》,巴黎,1911(共628頁)。
馬塞爾·格拉:《論機器的運用及其后果……》,巴黎,1911。(學(xué)位論文。)
埃德蒙·泰里:《歐洲經(jīng)濟》,第2版,巴黎,1911(共332頁)。
同上。《法國的國民財富》,巴黎,1911。
律西安·于貝爾:《德國的努力》,巴黎,1911。
愛·普法伊費爾:《費邊社和英國社會主義運動》,巴黎,1911。(學(xué)位論文。)
阿爾蒂爾·布歇(上校):《法國是不久將來的戰(zhàn)爭的勝利者》,巴黎,1911(共93頁)。
《Jahrbücher》,第42卷(1911)。注意 戈爾德施米特關(guān)于新西蘭的土地法和土地制度的文章。
施奈德:《Jahrbuch der deutschen Kolonien》[注:《德國殖民地年鑒》。——編者注],第4年卷。1911。
馬姆羅特:《工業(yè)憲制》,耶拿,1911(書評載于1912年第43卷)。
沙赫納爾:《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社會問題》,耶拿,1911(在1912年第43卷內(nèi)有詳盡的介紹)。
奧韋爾齊爾:《美英航運托拉斯》,柏林,1912(4馬克)。
戈爾德施米特:《論德國煤炭工業(yè)的集中》,1912(《巴登高等學(xué)校國民經(jīng)濟論叢》)。
同上:布里夫斯:《酒精卡特爾》,1912。
希爾林豪斯:《德國幾個鋼鐵辛迪加在向一個辛迪加發(fā)展》,萊比錫,1912。(3馬克)
恩里科·萊奧內(nèi):《擴張主義和殖民地》,羅馬,1911(共235頁),2里拉。
《Jahrbücher》,第44卷(=1912,2):
?!づ了_馬:《工業(yè)集中的新形式》,巴黎,1910(共341頁),8.50法郎。
博森尼克:《德國新的混合銀行經(jīng)濟》,(分析。)慕尼黑,1912(共366頁)。
阿爾根塔里烏斯:《一個銀行經(jīng)理的信》,柏林(銀行出版社),1912(1馬克)(
)。
保·豪斯邁斯特爾:《德國銀行業(yè)中的大企業(yè)和壟斷組織》,(通俗的論述。)斯圖加特,1912。
萊昂·埃內(nèi)比克:《西方帝國主義。英國帝國主義的起源》,布魯塞爾,1913。(共295頁,6法郎)【第45卷】。
勒內(nèi)·皮農(nóng):(1870—1913年的法國和德國》,巴黎,1913。
埃米爾·貝克:《資本的國際化》,蒙彼利埃,1912(共432頁),6法郎。
B.伊施哈尼安:《俄國國民經(jīng)濟中的外國成分》,柏林,1913(共300頁),7馬克。
書評載于第47卷:資本輸入談得很多。
根據(jù)作者的計算,俄國欠西歐的債務(wù)達60億盧布。
保爾·??斯兀骸妒澜缃?jīng)濟科學(xué)概論》,比勒菲爾德,1913(共140頁)(2.30馬克)。
弗朗索瓦·莫里:《近十年來法國的有價證券》,巴黎,1912。(為資本家作的近十年來的統(tǒng)計。有許多附有%等等的統(tǒng)計材料,有保證的%等等。)
路易·布律諾:《德國在法國》
路易·布律諾:《德國在法國》,第2版,巴黎,1914(是發(fā)表在《La Grande Revue》[注:《大評論》雜志?!幷咦上的文章)。
引用的書目:
律·尼科:《德國在巴黎》(1887)。
G.蒙巴爾:《敵人》(1899)。書末這樣說:“如果高盧想活下去,就得把德國摧毀。”
莫·施沃布:《德國的危險》,1896。
?。?nbsp; """《搏斗之前》,1904。
埃·讓尼桑:《德國的怪影》,1906。
安德列·巴爾:《德國的威脅》,1908。
讓·德埃佩:《大德意志》,1910。
亨利·加斯東:《德國處于絕境》,19……?[注:該書于1912年出版?!幷咦
德國缺乏生鐵(過40年后即將用完(第3頁))——輸入增加:
1908年 800萬噸
1911年 1100—— (第2頁)
而法國在默爾特—摩澤爾發(fā)現(xiàn)了礦藏——在法國洛林———
生鐵產(chǎn)量……………………1890年 260萬噸
1900年 440""
1911年 1480""
南錫···· 2億噸礦石
布里埃···20
隆維···· 3
克律內(nèi)···5
30億噸礦石(第5頁)
諾曼底發(fā)現(xiàn)了礦藏:1—7億噸礦石
法國運往德國的鐵礦石:
1909年170萬噸
1912年280""(第21頁)
德國運往法國的煤炭:
1909——300萬噸
1912——570""
有一個荷蘭商人(波特)在諾曼底大量收買蘊藏鐵礦的土地(已經(jīng)買了3496公頃),開采礦石,把它運往德國。(第24—5頁)(下面談了一些細節(jié)。)
斯汀尼斯和克虜伯收買鐵礦石的生產(chǎn)(30—31)——部分通過波特。
“參與”和董事會的成員的例子(35)……
……(大部分是法國人+德國人)……
蒂森及其發(fā)展等等。
例子,董事會的成員,金融參與,等等等等。
把公司遷往法國等等。
沒有總結(jié)。
(看《La Grande Revue》。)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