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塔弗爾:《北美托拉斯……》
2011-12-08 12:49
我要評論
字號:
保爾·塔弗爾博士,有執(zhí)照的工程師:《北美托拉斯及其對技術進步的影響》,斯圖加特,1913。
(作者在美國工作過7年——見序言。)
第1頁——托拉斯的開始(約在)
19世紀80年代。
1900——185個托拉斯
1907——250個托拉斯傭有70億美元
{根據(jù)利夫曼的《卡特爾與托拉斯》}
{托拉斯產(chǎn)生的時間}
第2頁——有股票(鋼鐵托拉斯的股票)的人數(shù)>100000??!
第8—9頁——美洲已經(jīng)直接過渡到鐵路交通?!懊绹F(xiàn)在還沒有冬夏都能暢通的大路……”(71,注釋9)
關于托拉斯的經(jīng)濟條件和形式寫得很冗長。
第48頁:“關于鋼鐵托拉斯的最主要競爭對手——匹茲堡的瓊斯—拉夫林公司,據(jù)說,該公司的企業(yè)的設備比托拉斯的企業(yè)還要現(xiàn)代化?!聘锿欣沟墓蓶|抱怨管理處,說業(yè)務情況不妙是由于管理處在企業(yè)中不注意采用技術設備。美國的收割機托拉斯夸耀說,它不惜花費大量開支用最新技術成就裝備自己的工廠,以便減少費用、壓制競爭?!?引自《Kartellrundschau》[注:《卡特爾評論》雜志?!幷咦,1910,第53頁和第902頁。)
在這方面走在最前頭的大概是煙草托拉斯。官方的報告在談到這一點時說:“托拉斯比它的競爭者優(yōu)越,是因為它的企業(yè)規(guī)模大,技術裝備優(yōu)良。煙草托拉斯從創(chuàng)辦的時候起,就竭力在各方面大規(guī)模地采用機器來代替手工勞動。為此目的,它收買了與煙草加工多少有關的一切發(fā)明專利權,在這方面花費了巨額款項。有許多發(fā)明起初是不適用的,必須經(jīng)過在托拉斯供職的工程師的改進。在1906年年底設立了兩個分公司,專門收買發(fā)明專利權。為了同一目的,托拉斯又設立了自己的鑄造廠、機器廠和修理廠。設在布魯克萊恩的一個這樣的工廠有大約300名工人;這個廠對有關生產(chǎn)紙煙、小雪茄、鼻煙、包裝用的錫紙和紙煙筒、煙盒等等的發(fā)明進行試驗;如果有必要的話,在這里還對各種發(fā)明進行改進。”[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39—340頁?!幷咦(《專門委員會委員關于煙草工業(yè)聯(lián)合公司的報告》,華盛頓,1909,第266頁。)
“十分明顯,這種政策在有力地促進技術的進步。除上面提到的托拉斯以外,其他托拉斯也雇有所謂技術開發(fā)工程師(develop—ing engineers),他們的任務就是發(fā)明新的生產(chǎn)方法,進行技術改良的試驗。鋼鐵托拉斯給那些在提高技術或減少費用方面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工程師和工人以高額獎金?!盵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40頁?!幷咦
除競爭以外,刺激技術進步的另一動力是大多數(shù)托拉斯的財務情況混亂(由于過度資本化(注意))。
鋼鐵托拉斯的資本約=10億美元(“占全部國民財產(chǎn)的1/7”)。股東原來有1張股票的可以得到3張股票。(并參看格利爾,載于《Conrad's Jahrbǖcher》[注:《康拉德年鑒》。——編者注],1908,第594頁。)
應該從這三倍的資本“賺取”利息!!!鐵路資本=138億美元。其中約有80億虛擬資本!!(第52頁)
其次。如果是完全的壟斷又會怎樣呢?(現(xiàn)在大部
分是(α)局外人
(β)世界市場
在美國只有郵政是國家掌管的。其余一切(鐵路和電報等等)都是私人公司。
1880——有177個電報公司和包裹投遞公司,共擁有資本6650萬美元;
1907——有25個公司,共擁有資本15500萬美元
其中6個←→占總收入的97.7%
價格劃一,電報費比歐洲“貴得多”(第60頁)。
鐵路情況紊亂:米歇爾森(大權威!)說鐵路是“無政府狀態(tài)的、無人管理的、不雅觀的、不科學的、與美國人民的天才不相稱的”(第63頁)
{{——每當高漲時期(1902年;1906年),在許多地方,車皮常常不夠,如此等等。}}
{參看《Conrad's Jahrbǖcher》(布盧姆),1908,第183頁)
最近美洲的鐵路技術情況惡化了:落在歐洲后面。(第63頁)
鐵路業(yè)的集中運動在1899年已經(jīng)結束:1904年每噸英里的運費自0.724美分提高到0.780美分。((!!第62頁))
技術的作用。樟腦:
單位百萬磅 每磅價格
1868輸出=0.6 16.4美元
1907″″=8.4 168.5美元
?。?905年用人工方法制造成功;價格下降;但是原料(松脂)昂貴)
托拉斯的地位不穩(wěn)固:“泥足巨人”[19]……第67頁(美國一個作者的話)……前途暗淡……
注意。關于托拉斯問題往往援引《The North American Review》[注:《北美評論》雜志?!幷咦…… 1904;1908; 1902,第779頁;1906;1910,第486頁;以及其他
E.A.赫伯:《日本的工業(yè)勞動》,蘇黎世,1912。注意。這是一本非常詳盡的著作。
引用了約·格倫采爾:《生產(chǎn)力問題上的錯誤》。
《Zeitschrift fǖr Volkswirtschaft,Sozialpolitik und Verwal-tung》[注:《國民經(jīng)濟、社會政治和行政管理雜志》。——編者注],第20卷,第3期和第4期。引用了塔弗爾
約·格倫采爾:《工業(yè)主義的勝利》,1911。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