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人”仲裁法庭的總結(jié)(1911年12月8日〔21日〕)
大家知道,在1910年一月中央全會上,布爾什維克派的代表(全會全體成員一致公認的該派代表)同我們黨所有其他派別簽訂了協(xié)定。這個協(xié)定發(fā)表在中央機關報第11號上,大意是:在所有其他派別自行解散和執(zhí)行黨的路線即反取消派和反召回派路線的條件下,布爾什維克解散自己的派別,并把自己的財產(chǎn)交給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通過的協(xié)定明確規(guī)定,這些條件一旦被破壞,就要把款項歸還給布爾什維克(見發(fā)表在中央機關報第11號上的決議)。
人所共知的其他派別破壞這個協(xié)定的事實,使布爾什維克不得不在一年以前,即在1910年12月5日提出申請,聲明廢除這個協(xié)定,并要求把款項發(fā)還給他們。
這個要求須由考茨基、梅林和蔡特金組成的“保管人”仲裁法庭審理。仲裁法庭決定:在1911年11月1日以前,先把一部分款項交給由布爾什維克、調(diào)和派和波蘭人的代表組成的技術(shù)委員會和國外組織委員會使用,用后上報帳目。
1911年10月間,梅林和考茨基這兩個仲裁人辭去了自己的職務。這樣一來,第三個仲裁人一個人就無權(quán)進行工作,所以他猶豫一陣之后也辭去了自己的職務。
于是,1910年12月5日廢除了同其他派別的協(xié)定的布爾什維克派,從1911年11月2日起,就同前保管人解除了協(xié)定關系。因此,它就開始掌管自己的印刷所和掌管本派的其他財產(chǎn)。
不言而喻,布爾什維克派同取消派、召回派和純粹搞陰謀活動的—些國外集團斷絕“聯(lián)系”以后,正象它的成員在建立俄國組織委員會方面的活動已經(jīng)證明了的,就會竭力把所有護黨分子團結(jié)在俄國組織委員會和它所召集的全黨代表會議的周圍。
在1910年一月全會上簽訂 協(xié)定的布爾什維克派代表[注:接著是列寧、列·波·加米涅夫和格·葉·季諾維也夫的簽名?!砦陌婢幷咦
附言:當我們看到載有兩個前仲裁人1911年11月18日的來信的所謂中央委員會國外局的傳單的時候,上述聲明已經(jīng)送交中央機關報編輯部。拉脫維亞人,甚至梯什卡都退出了中央委員會國外局,伊哥列夫和李伯爾還把自己裝扮成中央委員會國外局,這是想騙誰呢?他們?yōu)槭裁床惶徇@些人已經(jīng)退出的事實呢?為什么不提,到11月18日法庭解體已有兩個半星期,因而1911年11月18日的信就沒有也不可能有任何意義了呢?或許是伊哥列夫先生和馬爾托夫先生在1911年11月1日以前不承認仲裁法庭?請你們說說看,并證明這一點吧,先生們!或許是你們在1911年11月1日以后才承認仲裁法庭?1911年11月1日以前,大家公認的仲裁法庭譴責了你們,既沒有給你們,也沒有給托洛茨基一文錢,盡管你們提出請求、要求和“抗議”。受到大家公認的合法的仲裁法庭譴責的先生們現(xiàn)在企圖為自己打掩護,借口說這是前仲裁人的個人意見,對任何人都沒有約束力。1911年11月1日以后,仲裁法庭就不存在了,就這點說,我們又都恢復到了全會以前的狀況。如果還由前保管人來保管布爾什維克的款項,那就是違法的了。
然而,問題就在于,伊哥列夫先生和李伯爾先生只想“嘩眾取寵”,而不敢根據(jù)精確的文件來敘述仲裁的經(jīng)過。不行騙,貨就賣不出去,這就是他們的箴言。
載于1911年12月8日(21日)《社會民主黨人報》第25號
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第21卷第34—36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