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隊和革命政府[169]
(1905年6月27日〔7月10日〕)
敖德 薩的起義和“波將金號”裝甲艦轉(zhuǎn)到革命方面,標志著反對專制制度的革命運動的發(fā)展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事變以驚人的速度證明,號召起義和號召成立臨時革命 政府是適時的,這是無產(chǎn)階級有覺悟的代表通過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向人民發(fā)出的號召。重新燃起的革命烈火,照亮了這些號召的實踐意義,并迫使我 們把革命戰(zhàn)士在俄國當前時期面臨的任務更準確地規(guī)定下來。
全民武裝起義在事變自發(fā)進程的影響下眼看著成熟起來和組織起來。不太久以 前,人民同專制制度作斗爭的唯一表現(xiàn)形式是暴亂,即不自覺的、無組織的、自發(fā)的、有時甚至是野蠻的騷動。但是,工人運動,即無產(chǎn)階級這個最先進階級的運 動,很快就從這個開始階段成長起來。社會民主黨自覺的宣傳和鼓動已見成效。暴亂被有組織的罷工斗爭和反對專制制度的政治示威游行取代了。幾年來野蠻的軍事 鎮(zhèn)壓“教育了”無產(chǎn)階級和城市平民,使城市平民作好了進行更高形式的革命斗爭的準備。專制制度把人民拋入了戰(zhàn)爭,這場可恥的罪惡戰(zhàn)爭使人民忍無可忍。群眾 開始試圖對沙皇軍隊進行武裝抵抗。人民同軍隊開始進行真正的巷戰(zhàn),街壘戰(zhàn)。最近,高加索[170]、羅茲、敖德薩、利巴瓦[171]向我們樹立了無產(chǎn)階級 英雄氣概和人民熱情奮發(fā)的榜樣。斗爭發(fā)展成起義。充當扼殺自由的劊子手的可恥角色,充當警察走卒的角色也不能不漸漸擦亮沙皇軍隊的眼睛。軍隊開始動搖。起 初,出現(xiàn)個別不服從命令的現(xiàn)象,后備隊鬧事,軍官們反抗,在士兵中進行鼓動,個別連或團拒絕向自己的工人弟兄開槍。后來,部分軍隊轉(zhuǎn)到起義方面。
最近的敖德薩事件的巨大意義恰恰在于,這里沙皇制度的一支巨大軍事力量——一艘裝甲艦——第一次公開轉(zhuǎn)到革命方面。政府千方百計地拼命向人民隱瞞這一事 件,打算把水兵的起義在剛一露頭時就加以撲滅。一切都無濟于事。派去鎮(zhèn)壓革命裝甲艦“波將金號”的軍艦,拒絕打自己的伙伴。專制政府向整個歐洲發(fā)布消息, 說什么“波將金號”投降了,沙皇命令擊沉革命的裝甲艦了,這只不過是使自己在全世界面前大丟其丑。艦隊返回了塞瓦斯托波爾,政府趕忙解散水兵,解除軍艦的 武裝;盛傳黑海艦隊的軍官紛紛辭職;已投降的“常勝者喬治號”裝甲艦上又開始騷動。利巴瓦和喀瑯施塔得的水兵也起義了;同軍隊的沖突日益頻繁;(利巴瓦) 正在進行水兵和工人反對士兵的街壘戰(zhàn)。國外報刊報導許多別的軍艦(“米寧號”、“亞歷山大二世號”等等)發(fā)生騷動。沙皇政府的艦隊完蛋了。沙皇政府當時頂 多只能阻止艦隊積極轉(zhuǎn)到革命方面。而“波將金號”裝甲艦仍然是一塊不可征服的革命領域,不管它的命運如何,擺在我們面前的無疑是一個意義極其重大的事實: 這是一次組織革命軍隊核心的嘗試。
任何迫害、對革命的任何局部勝利,都抹殺不了這一事變的意義。第一步已經(jīng)邁出。盧比孔河已經(jīng)渡過 [172]。軍隊轉(zhuǎn)到革命方面,轟動了全俄國和全世界。繼黑海艦隊事變之后,一定還會有更加積極地組織革命軍隊的嘗試?,F(xiàn)在我們的任務就是全力支持這些嘗 試,向最廣大的無產(chǎn)階級和農(nóng)民群眾說明革命軍隊在為自由而斗爭的事業(yè)中具有的全民意義,幫助這支軍隊的各個部隊舉起能夠吸引群眾、能夠把那些可以打垮沙皇 專制制度的力量團結起來的全民自由旗幟。
暴亂——游行示威——巷戰(zhàn)——建立革命軍隊,這就是人民起義的發(fā)展階段?,F(xiàn)在我們終于走上了 最后的階段。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整個運動都已經(jīng)處在這個新的最高階段上了。不是的,運動中還有許多不成熟的東西,敖德薩事變還帶有舊時暴亂的明顯特征。但 是,這意味著自發(fā)巨流的浪頭已經(jīng)沖到專制制度“堡壘”的門前了。這意味著人民群眾本身的先進代表,不是從理論考慮出發(fā),而是在日益發(fā)展的運動的推動下,已 經(jīng)達到新的更高的斗爭任務這個目標,即同俄國人民的敵人作最后的斗爭。專制制度為準備這場斗爭做了一切。多年來它促使人民同軍隊進行武裝斗爭,而現(xiàn)在它該 自食其果了。革命大軍的隊伍從軍隊本身源源而來。
這些隊伍的任務是:宣告起義,對群眾實行進行國內(nèi)戰(zhàn)爭和其他任何戰(zhàn)爭都必需的軍事領 導,建立公開的全民斗爭據(jù)點,把起義擴大到鄰近地區(qū),保證(起初哪怕是在國內(nèi)一小部分地區(qū))充分的政治自由,著手對腐朽的專制制度實行革命改造,全面發(fā)揮 下層群眾的革命創(chuàng)造精神,在和平時期,這些下層群眾很少參加這種創(chuàng)造活動,但在革命時代他們卻走上了第一線。革命大軍的隊伍只有意識到這些新的任務,只有 大膽而廣泛地提出這些任務,才能獲得徹底勝利,才能成為革命政府的支柱,而革命政府,在人民起義的現(xiàn)階段,也象革命軍隊一樣,是迫切必需的東西。革命軍隊 是進行軍事斗爭和對人民群眾實行軍事領導以對付專制制度軍事力量的殘余所必需的。革命軍隊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只有靠暴力才能解決偉大的歷史問題,而在現(xiàn)代 斗爭中,暴力組織就是軍事組織。除了專制制度軍事力量的殘余外,還有鄰國的軍事力量,搖搖欲墜的俄國政府正在向這些鄰國苦苦求援,這一點我們下面再談。 [注:見本卷第325—329頁。——編者注]
革命政府之所以必要,是為了對人民群眾實行政治領導,——起初在革命軍隊已從沙皇制度 那里奪來的地區(qū),然后在全國。革命政府之所以必要,是為了立即著手進行革命所爭取的政治改造:建立革命的人民自治,召集真正全民的和真正立憲的會議,實現(xiàn) 正確表達人民意志所不可缺少的“自由”。革命政府之所以必要,是為了把實際上已同專制制度徹底決裂的一部分起義人民從政治上聯(lián)合起來,從政治上組織起來。 當然,這種組織只能是臨時的,正如以人民的名義執(zhí)掌政權來保證實現(xiàn)人民的意志,并依靠人民進行活動的革命政府只能是臨時的一樣??墒沁@種組織工作應當立即 開始進行,與起義的每一步勝利緊密配合,因為政治聯(lián)合和政治領導是一分鐘也不能拖延的。為了使人民徹底戰(zhàn)勝沙皇制度,必須立即對起義人民實行政治領導,其 必要性并不亞于對起義人民的力量實行軍事領導。
專制制度的擁護者和人民群眾之間的最終斗爭結局究竟怎樣,任何一個稍有思考能力的人都 是不會懷疑的。但是我們也不應當視而不見嚴峻的斗爭剛剛才開始,巨大的考驗還在后頭。無論革命軍隊或革命政府,都是高級類型的“機體”,它們要求建立復雜 的機關,要求發(fā)揚公民的自覺精神,如果指望輕而易舉地一下子立即完全實現(xiàn)這些任務,那就錯了。不,我們并不指望這樣,我們善于重視社會民主黨一向進行的、 而且將始終進行的那種頑強的、緩慢的、往往是不顯眼的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但是我們也不應當允許有在當前更加危險的那種對人民的力量失去信心的表現(xiàn)。我們 應當記住,當強大的歷史事變把老百姓從偏僻的角落、閣樓和地下室拉出來并迫使他們成為公民時,革命具有何等巨大的啟發(fā)和組織的力量。革命的幾個月,對公民 進行教育之快和充分,有時勝過政治停滯時期的幾十年。革命階級自覺的領導者的任務是:在這種教育事業(yè)中總是走在這個階級的前列,說明新任務的意義,并且號 召向我們偉大的最終目標前進。在進一步組織革命軍隊和建立臨時革命政府的嘗試中,我們必然還會遇到挫折,這些挫折只會教會我們?nèi)绾螌嶋H解決這些任務,只會 吸引那些現(xiàn)在還蘊藏著的新生的人民力量也來解決這些任務。
拿軍事來說。任何一個哪怕懂得一點點歷史,學過偉大的軍事行家恩格斯的著作 的社會民主黨人,從來不曾懷疑過軍事知識的巨大意義,從來不曾懷疑過人民群眾和人民的各個階級用來解決偉大歷史沖突的軍事技術和軍事組織這一武器的重要 性。社會民主黨從來沒有搞過軍事陰謀,當業(yè)已開始的國內(nèi)戰(zhàn)爭條件還不具備的時候,它從來沒有把軍事問題提到第一位。[注:參看列寧的《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的 任務》一文第23頁關于對沙皇制度發(fā)動決定性進攻的手段問題不合時宜(在1897年)這一段話(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卷第441—443頁。——編者 注)。]而現(xiàn)在所有的社會民主黨人都提出了軍事問題,軍事問題即使不占首位,至少也是首要問題之一,把研究軍事問題和使人民群眾熟悉軍事問題提上了日程。 革命軍隊應當在實踐上運用軍事知識和軍事武器來解決俄國人民今后的整個命運,來解決第一個最迫切的問題,即自由問題。
社會民主黨過去 和現(xiàn)在從來都不以感傷主義的觀點看待戰(zhàn)爭。社會民主黨堅決譴責戰(zhàn)爭,認為它是解決人類爭端的野蠻方式,同時社會民主黨也知道,只要社會分成階級,只要人剝 削人的現(xiàn)象存在,戰(zhàn)爭就是不可避免的。而要消滅這種剝削,我們就回避不了到處總是由剝削者、統(tǒng)治者和壓迫者階級自己挑起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與戰(zhàn)爭不同。有一種戰(zhàn) 爭是冒險,它滿足王朝的利益、強盜的貪欲、大發(fā)資本主義橫財?shù)挠⑿蹅兊哪康?。也有一種戰(zhàn)爭是資本主義社會唯一合法的戰(zhàn)爭,這就是反對人民的壓迫者和奴役者 的戰(zhàn)爭。只有空想主義者和庸人才會從根本上譴責這種戰(zhàn)爭?,F(xiàn)在在俄國只有出賣自由的資產(chǎn)階級叛徒才會對這種戰(zhàn)爭,即為人民的意志而進行的戰(zhàn)爭袖手旁觀。無 產(chǎn)階級在俄國開始了這一偉大的解放戰(zhàn)爭,它將繼續(xù)這一戰(zhàn)爭,自己組織革命大軍的隊伍,鞏固轉(zhuǎn)到我們方面來的士兵或水兵的隊伍,吸引農(nóng)民,使那些在國內(nèi)戰(zhàn)爭 的戰(zhàn)火中成長起來并得到鍛煉的新的俄國公民都充滿為自由和全人類幸福而斗爭的戰(zhàn)士的英雄主義和熱忱。[注:這段話在手稿上已全部刪掉,全文在《無產(chǎn)者報》 發(fā)表時亦未收入。——俄文版編者注]
建立革命政府的任務象在軍事上組織革命力量的任務一樣,既是新任務,也是艱巨而復雜的任務。但 是,這個任務也可以而且應當由人民來解決。在這一方面,每次局部的挫折都會使手段和方法得到改善,[注:手稿上是:“在這一方面,每次嘗試,每次局部的挫 折都會使人去仿效,十倍地增強毅力,使手段和方法得到改善……”
這里和下面的腳注中,按手稿恢復了在報上發(fā)表時經(jīng)米·斯·奧里明斯基 改動過的最重要的地方。——俄文版編者注]鞏固和擴大成果。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在它的決議中指出了解決新任務的一般條件,現(xiàn)在是著手討論并準 備實現(xiàn)這項任務的具體條件的時候了。我們黨有最低綱領,這是一個完備的改革綱領,這些改革在民主主義(即資產(chǎn)階級)變革范圍內(nèi)是完全可以立即實現(xiàn)的,也是 無產(chǎn)階級進一步為社會主義變革而斗爭所必需的。但是這個綱領有基本要求,也有從基本要求中派生出來的局部要求或不言而喻的局部要求。重要的是每作一次建立 臨時革命政府的嘗試,恰恰都要提出基本要求,以便簡明扼要地向全體人民、甚至向一切最落后的群眾說明這個政府的目的和它的全民任務。
我們認為這樣的基本點可以指出六條,它們應當成為任何革命政府的政治旗幟[注:手稿上是:“它們應當首先提出來,應當成為……政治旗幟……”——俄文版編 者注]和最近綱領,它們應當使人民支持這個政府,而人民的全部革命干勁也都應當集中到這些基本點上來,也就是集中到最迫切的工作上來。
這六條是:(1)全民立憲會議;(2)武裝人民;(3)政治自由;(4)被壓迫的和沒有充分權利的民族享有充分自由;(5)八小時工作制;(6)農(nóng)民革 命委員會。自然,這里列舉的只是大致的條目,這里只是些標題,標出了為爭得民主共和制而必須立即實行的一系列改革。我們不打算在這里詳談。我們只是想把我 們對某些基本任務的重要性的看法談清楚。必須使革命政府力求依靠下層人民,依靠廣大的工人階級和農(nóng)民,——不這樣,革命政府就不能維持下去,沒有人民的革 命主動性,革命政府就等于零,甚至比零更糟。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告誡人民提防響亮而荒謬的冒險承諾(如立即實行“社會化”,說這種話的人自己也不懂這是什么 意思),并且提出當前確實可行并為鞏固革命事業(yè)真正所需的改革。革命政府應當喚起“人民”和調(diào)動人民的革命積極性。使被壓迫的各族人民獲得充分自由,即承 認他們不僅有文化自決權,而且有政治自決權,——保證采取緊急措施來保護工人階級(八小時工作制就是這一系列措施中的第一個),最后,保證采取不考慮地主 私利的重大措施以利于農(nóng)民群眾,——在我們看來,這些就是任何革命政府都應當特別著重強調(diào)的主要之點。我們不談頭三點,這三點非常清楚,無須加以解釋。我 們不談即使在不大的地區(qū),譬如說,在從沙皇制度手里奪過來的地區(qū),實際實現(xiàn)改革的必要性,實際實現(xiàn)比任何宣言重要一千倍,當然,也困難一千倍。我們要注意 的僅僅是,現(xiàn)在就必須立即采取一切措施廣為宣傳,讓大家正確理解我們最迫切的全民任務。必須善于向人民(就這個詞的真正含義而言)不僅一般號召斗爭(這在 成立革命政府以前時期是足夠的),而且直接號召立即實現(xiàn)最基本的民主改革,立即主動地把這些改革付諸實施。
革命軍隊和革命政府,這是 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這是為了起義成功和鞏固起義果實所同樣必需的兩個機構。這是必須作為唯一徹底的革命口號提出來并加以說明的兩個口號?,F(xiàn)在我國有很多 人自稱民主派。但是,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173]“立憲民主黨”的饒舌家多,而在赫赫有名的“上流社會”,在所謂民主主義地方自治機關,真正的民 主派少,也就是說,真心擁護徹底的人民專制,能夠同人民專制的敵人、同沙皇專制的衛(wèi)士進行殊死斗爭的人少。
工人階級沒有作為一個階級 的資產(chǎn)階級所特有的這種怯懦性、這種虛偽的兩面搖擺性。工人階級可以而且應當成為最徹底的民主派。工人階級用自己灑在彼得堡、里加、利巴瓦、華沙、羅茲、 敖德薩、巴庫以及其他許多城市街頭的鮮血[注:手稿上是:“工人階級用自己的英勇斗爭,用自己……的鮮血”。——俄文版編者注],證明自己有權在民主主義 革命中擔任先鋒隊的角色。在目前這個決定性關頭,它也應當勝任這個偉大的角色。無產(chǎn)階級有覺悟的代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黨員,應當向全體人民提出先進的民 主主義口號,同時一分鐘也不忘記自己的社會主義目的,自己階級的和黨的獨立性。對于我們,對于無產(chǎn)階級來說,民主主義變革只是使勞動徹底擺脫一切剝削、達 到偉大的社會主義目的的第一階段。正因為這樣,我們就應當更加迅速地通過這個第一階段,我們就應當更加堅決地清算人民自由的敵人,我們就應當更加大聲疾呼 地宣傳徹底的民主主義口號:革命軍隊和革命政府。
載于1905年6月27日(7月10日)《無產(chǎn)者報》第7號
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第10卷第335—344頁
【注釋】
[169]本卷《附錄》里收有這篇文章的兩個提綱(見第381—385頁)。——316。
[170]指外高加索各地的罷工。1905年5月,巴庫工人為了抗議沙皇政府煽動各民族間的仇視,在布爾什維克的領導下舉行了罷工。在罷工期間,工人們 提出了一系列經(jīng)濟要求和政治要求,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增加工資、出版和集會自由等。6月20—28日(7月3—11日)梯弗利斯工人接著舉行了總罷工。 這一罷工得到了哥里、捷拉夫、庫塔伊西和巴統(tǒng)等地工人的響應。在各種群眾會議上,工人們通過了要求召開立憲會議、解除黑幫武裝、把軍隊從城市撤走、宣布言 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等決議。——316。
[171]利巴瓦是拉脫維亞的港口城市,1905年在這里掀起了革命浪潮。從1905年4月 30日起,在立陶宛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的號召下,整個拉脫維亞舉行了五一罷工,其中利巴瓦的罷工特別有組織。罷工期間,工廠停止了生產(chǎn),商店、市場停 止了營業(yè),電車停止行駛,全市生活陷于癱瘓。拉脫維亞社會民主黨人加緊了武裝起義的準備,組織了工人戰(zhàn)斗隊,并同停泊在利巴瓦的軍艦上的水兵建立了聯(lián)系。 6月2日(15日),利巴瓦再次爆發(fā)總罷工,所有的工廠和鐵路工廠都停了工。在總罷工期間,有5艘軍艦舉行了起義,參加起義的人員達4000人。起義的水 兵們奪取了軍火庫,釋放了早先被捕的水兵。但是水兵和市內(nèi)工人的力量未能聯(lián)合起來。當局嚴禁水兵進城,港口司令召來陸軍殘酷地鎮(zhèn)壓了利巴瓦的起義。—— 316。
[172]盧比孔河已經(jīng)渡過意思是作出了最后抉擇,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盧比孔河是古羅馬時意大利本土與高盧的界河。公元前 49年,任高盧總督的凱撒與龐培爭雄,相傳他率軍進抵盧比孔河時,經(jīng)過一番躊躇,最后下定決心不顧禁令而渡河,終于擊敗龐培,成為全羅馬的獨裁者。—— 317。
[173]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意思是徒有其名者多而夠格者少,出自圣經(jīng)《新約全書·馬太福音》第22章。耶穌為了向門徒 說明想進天國的人多,而能夠入選進天國的人少,曾設一譬喻:一個國王為兒子娶親大張宴席,命仆人守在路口,凡遇到的人都召來赴宴。在客人來到后,國王卻把 不穿禮服的人剔除出去。——323。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