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致威廉·白拉克(1877年4月11日)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不倫瑞克
1877年4月11日[于倫敦]
親愛的白拉克:
您的扉頁[注:普·利沙加勒《一八七一年公社史》一書的扉頁。——編者注]很好;不過應(yīng)該寫“原著正文”或者就寫“原著”——這隨您的便——而不是“正文”。
隨信把第一印張的校樣退給您。這一印張還可以,因為我們的女士[注:伊·庫爾茨。——編者注]雖然對我表示不滿,但是仍相當準確地按照我的意見修改。然而她在一些地方仍犯了離奇的錯誤。第14頁上有這樣一句話:“幸虧一個不明確的消息這時沖進了門。”“一個消息”,而且是“不明確的”,怎么能夠沖進門呢?法文是《une vague nouvelle》,意思自然是“一個新的浪潮”(人的)!
此外,翻譯進度至今極其緩慢。
您能否給我寄一份近幾年德國出版的有關(guān)那里的工商業(yè)危機的著作的概目?
對于您的病來說,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個“好”醫(yī)生。對此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這種病初發(fā)時容易治好,如果耽誤了,就很危險。
恩格斯對于《前進報》用那樣的方式刊登他反對杜林的著作[注:弗·恩格斯《反杜林論》。——編者注]很不滿意。先是非要他接受一定的條件,然后又經(jīng)常違反這些條件。在選舉期間,根本沒有人看什么文章,他的論文不過是作填補空白之用;后來又把文章分成零碎的小段發(fā)表,這個星期發(fā)表一段,隔兩三個星期再發(fā)表一段,這就使讀者(尤其是工人)根本看不出其連貫性。恩格斯已給李卜克內(nèi)西去信提出警告[注:參看下一封信。——編者注]。他認為,他們是故意這樣做的,編輯部被杜林先生的一小撮信徒嚇壞了。既然那些傻瓜起先大叫大嚷,抱怨對這個極愚蠢的丑角“置之不理”,那么現(xiàn)在他們決定對他的觀點的批判也置之不理,這是十分自然的。莫斯特先生不配說論文過于冗長。他那幸而沒有問世的對杜林的頌揚才是長而又長的;[25]不僅普通工人和象莫斯特本人那樣的、自以為在很短時期內(nèi)就能知道一切并學(xué)會評論一切的曾經(jīng)是工人的人,而且真正有科學(xué)知識的人,都能夠從恩格斯的正面闡述中汲取許多東西。如果莫斯特先生沒有發(fā)現(xiàn)這一點,那么,我只能對他的智力表示惋惜。
致衷心的問候。
您的 卡·馬·
又及:《l’expropriation de toutes les denrées de première nécessité》[注:“剝奪一切生活必需品”。——編者注]的意思是政府加以剝奪或收歸公有,而庫爾茨小姐卻譯為“公開出讓”,這完全歪曲了原意(第16頁)。
Rationnement——應(yīng)譯為口糧配給(例如,在被包圍的要塞中或在快要斷糧的船上)——她卻譯為“對全體公民的糧食供應(yīng)”(第16頁)。由此可見,她是隨便揀到一個詞就用上,而不管它是否合適。
還是在第16頁,她把《pour faire lever les provinces》譯為“以便在一個省招募”,其實應(yīng)譯為“以便在各省舉行起義”(而不是“在一個省”)。
注釋:
[25]指的是約·莫斯特吹捧歐·杜林《哲學(xué)教程》一書的稿件。莫斯特關(guān)于杜林的文章1876年夏發(fā)表在《柏林自由新聞報》(《Berliner Freie Presse》)上。——第14、15、18、242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