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德國有誰打算寫一本門外漢的喜劇,那么奧·弗·格魯培博士先生便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人物。命運(yùn)使他這個人具有大人物,至少是大門外漢所不可缺少的鐵一般的倔強(qiáng)勁。如果格魯培先生的奇遇象??啤づ性钠嬗瞿菢?,多半是在受到模棱兩可的贊許的情況下結(jié)束的話,那么格魯培先生賴以獲得桂冠的那種喜劇的樸實(shí)和動人的天真,卻給他這些成功的單調(diào)帶來某種多樣化。甚至不能不承認(rèn)在指導(dǎo)格魯培先生作出下述論斷的徹底性中,不無偉大的精神。這個論斷是:既然我已被開除出語文學(xué)班,所以我的任務(wù)就是被開除出美學(xué)的舞廳和哲學(xué)的殿堂。這樣的事情可多了,然而還不是全部。我的角色只演到我被開除出神學(xué)廟宇時為止,——而格魯培先生則十分認(rèn)真,非把他的角色演到底不可。
可是,格魯培先生在最近的表演中,已經(jīng)有點(diǎn)從他所持的立場的頂峰降下來了。老實(shí)說,我們一分鐘也沒有懷疑,他撰寫最新著作《布魯諾·鮑威爾和學(xué)院的教學(xué)自由》,不是“替某個黨派服務(wù),或者受某個人影響”的。格魯培先生感到了被開除出神學(xué)廟宇的絕對需要,但是這里處世本領(lǐng)出來幫了他的喜劇天性的忙。格魯培先生象真正的喜劇演員那樣,用極其可笑的嚴(yán)肅和極其罕見的夸張一直表演到現(xiàn)在。一知半解、浮光掠影、歪曲誤解是他命中注定的東西,但不是他的傾向。這位大人物表演了自己的本性,不過他是為自己,而不是為別人表演。他以演丑角為職業(yè);但是我們毫不懷疑,他在最近的表演中,扮演的是奉命的和領(lǐng)獎金的丑角。他的邪惡的意圖、昧心的歪曲和卑鄙的背信棄義,對讀者也是毋庸置疑的。
假如我們打算旁征博引地對格魯培先生進(jìn)行評論,那么,這會與我們對喜劇角色的看法相抵觸的。誰想要?dú)W倫施皮格爾的批判史呢?人們需要的是奇聞軼事,而我們就提供格魯培先生的奇聞軼事,即他的小冊子中的奇聞軼事。它涉及鮑威爾對馬太福音第12章第38至42節(jié)的解釋。我們請求善良的讀者體諒,暫時讓神學(xué)問題打攪一下,不過請讀者別忘記,我們的目的不是神學(xué),而是格魯培先生。既然鮑威爾的品格和學(xué)說已成了新聞界的某種神話,那么把對鮑威爾的反對者的評價公之于眾,讀者定會認(rèn)為這是公正的吧。
為此,我們把馬太福音中有關(guān)的章節(jié)全部摘錄如下:
“當(dāng)時有幾個文士和法利賽人說:夫子呵!我們愿意你顯示個神跡給我們看。耶穌卻回答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跡,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跡以外,再沒有神跡給他看。約拿三日三夜在鯨魚肚腹之中,人子也要三日三夜在地里頭。當(dāng)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yàn)槟崮嵛⑷寺犃思s拿傳的道就悔改了。看哪,在這里有一個人比約拿更大。當(dāng)審判的時候,南方的女王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yàn)樗麖牡貥O而來,要聽所羅門的智慧之言。看哪,在這里有一個人比所羅門更大?!?br> 新教神學(xué)家們注意到了一個矛盾:耶穌在甲地否定了神跡,而他自己卻在乙地創(chuàng)造了神跡。他們注意到了一個更大的矛盾,即在同一瞬間上帝既拒絕求看神跡,又答應(yīng)顯示神跡,——而且是偉大的神跡:他自己游地府三晝夜的神跡。
但是,因?yàn)樾陆躺駥W(xué)家們太不信神以至不容許圣經(jīng)和自己的理性發(fā)生矛盾;又因?yàn)檫@些神學(xué)家過于虔誠以至不容許自己的理性和圣經(jīng)發(fā)生矛盾,所以對圣經(jīng)上的明明白白的話和簡單的意思作了篡改、顛倒和歪曲。他們斷言:耶穌在這里并沒有把他的教義和他的精神人格同求看神跡的事情對立起來。他們斷言:
“他說的是他的全部神通,他的神通比所羅門和約拿的神通都大,他的奇跡‘其實(shí)’是這種神通之一。”[68]
鮑威爾以精細(xì)入微地分析圣經(jīng)的方法,向他們證明這樣的解釋是荒誕的。[69]鮑威爾給他們引證了路加福音[注:圣經(jīng)《新約·路加福音》第11章第29—30節(jié)。——編者注],在那里根本沒有什么在鯨魚肚腹中和游地府三晝夜之類的瞎說。路加福音中是這樣說的:
“這是一個邪惡的世代,他求看神跡,除了約拿的神跡以外,再沒有神跡給他看。約拿怎樣成為尼尼微人的神跡,人子也要照樣成為這世代的神跡?!?br> 接著,據(jù)路加福音記述,上帝說,尼尼微人聽了約拿的傳道以后,就懺悔了;又說南方的女王來自地極,要聽所羅門的智慧之言。鮑威爾指出,馬可福音[注:圣經(jīng)《新約·馬可福音》第8章第12—13節(jié)?!幷咦中關(guān)于這一情節(jié)說得更簡單。
耶穌說:“這世代為什么求看神跡呢?我老實(shí)告訴你們,沒有神跡給這世代看。他就離開他們?!?br> 鮑威爾亟力反對神學(xué)家們對圣經(jīng)的錯誤解釋和肆意歪曲,他向他們指出圣經(jīng)記載的東西,同時再次把耶穌圣諭的意思概述在下面這段話中:
“去你的吧,神學(xué)家!圣經(jīng)記載:在這里有一個人比約拿更大,比所羅門更大,這就是說,尼尼微人聽了約拿傳道以后就懺悔了,南方的女王來自地極,要聽所羅門的智慧之言;你們卻不相信我的話,我的圣諭,其實(shí)這些話屬于一個精神無限偉大的人的,而約拿和所羅門卻是有局限性的人。好吧!只給你們看看約拿的神跡吧,其他的神跡除了我個人及其在言詞中的表現(xiàn)(盡管也是無限的)以外,就不給你們看了?!?br> 鮑威爾這樣解釋了耶穌圣諭之后,又補(bǔ)問:
“那么,說實(shí)在,奇跡究竟在哪里呢?”
可是格魯培先生又如何說的呢?格魯培先生說:
“最令人奇怪的是,鮑威爾用他的離奇的方式,把自己描繪成一個先知。從第296頁上我們可以看到下面這句語氣很重的話:‘去你的吧,神學(xué)家!’”(第20頁)
格魯培先生無恥地妄想給讀者造成一種印象:鮑威爾在詮釋耶穌圣諭的時候,是在談他本人,是在把自己冒充為一個無限神通的人。不管我們多么寬大為懷,我們?nèi)圆荒芤蚋耵斉嘞壬忻倪t鈍和淺薄無知而原諒他的這種混淆概念,這種歐倫斯皮格爾式的行徑。這純粹是一種欺騙。問題不單是格魯培先生向讀者隱瞞了爭論的真相!我們還可以想象到,這個門外漢偶然翻開鮑威爾的著作第296頁,由于急忙全力炮制他的小冊子,都沒有時間去閱讀他所援引的那個地方的上下文。但是,格魯培先生隱瞞了那段“語氣很重的話”的結(jié)尾,一段不會引起任何誤解的結(jié)尾:
“好吧!只給你們看看約拿的神跡吧,其他的神跡除了我個人及其在言詞中的表現(xiàn)(盡管也是無限的)以外,就不給你們看了。那么,‘說實(shí)在’,奇跡究竟在哪里呢?”
格魯培先生認(rèn)識到,這些話必定會使讀者,即使是膽小的、十分愚蠢(不是在鮑威爾的著作中尋找鮑威爾的觀點(diǎn),而是在格魯培先生的著作中尋找鮑威爾的觀點(diǎn))的讀者也相信,鮑威爾在這里談的不是他本人,而是圣經(jīng)記載的東西。至于其他一切荒謬之處就更不必說了,不然,“那么,說實(shí)在,奇跡究竟在哪里呢?”這句話會有什么意思?
我們懷疑,在德國書刊中能否再找到其他這樣無恥的例子。
格魯培先生在前言中寫道:
“我在寫作期間越來越相信,我們是生活在空談家和詭辯家的時代?!保ǖ冖繇摚?br> 如果這是一種自我表白,那么我們堅決反對這種自我表白。格魯培先生既不是空談家,也不是詭辯家。在他撰寫論鮑威爾的小冊子以前,他一直是一個喜劇角色,他是一個幼稚的搗亂鬼;從那以來他只不過失去他的天真和稚氣,而變成現(xiàn)在的——究竟變成什么樣子還是讓他的良心去告訴他吧!不過,鮑威爾可以把下述情況看作是對他的精神優(yōu)勢的承認(rèn),即能夠搬出來反對他的,只是一些既無精神生活又不出色,因而只有在他把自己降低到他們的水平的情況下才能對付的人。
卡·馬克思約寫于1842年10月底—11月初
載于1842年11月16日《德國科學(xué)和藝術(shù)年鑒》雜志第273期
署名:卡·馬·
原文是德文
注釋:
[67]馬克思這篇文章是針對德國哲學(xué)家格魯培攻擊1841年萊比錫出版的布·鮑威爾的著作《復(fù)類福音作者的福音史批判》第1—2卷(《Kritik der evangelischen Geschichte der Synoptiker》.Bd.1-2.Leipzig,1841)而寫的。格魯培以哲學(xué)的超黨派性和中立性作幌子(馬克思在本文中套用了格魯培的聲明:“作者本人從來不替某個黨派服務(wù),也不受某個人影響”),在他那本反對青年黑格爾派領(lǐng)袖的小冊子《布魯諾·鮑威爾和學(xué)院的教學(xué)自由》(《Bruno Bauer und die akademische Lehr-freiheit》)中,企圖破壞福音史料的批判者鮑威爾的威信。青年黑格爾派的雜志《德國年鑒》針對格魯培的小冊子還發(fā)表了一系列維護(hù)鮑威爾的文章?!?92頁。
[68]這里馬克思闡述的是布·鮑威爾在《復(fù)類福音作者的福音史批判》(第2卷第296頁)中引用新教神學(xué)家奧·內(nèi)安德1837年在漢堡出版的《在故事聯(lián)系和故事發(fā)展中所表現(xiàn)的耶穌基督的一生》第265頁(《Das Leben Jesu Christi in seinem geschichtlichen Zusammenhange und seiner geschichtlichen Entwicklung dargestellt》.Hamburg.1837,S.265)上的話?!?94頁。
[69]以下馬克思從布·鮑威爾《復(fù)類福音作者的福音史批判》第2卷第297、299和296頁轉(zhuǎn)引了新約的幾段摘錄?!?94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