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編。第六章 加諾萬尼亞族系其他諸部落的氏族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第二編。第六章 加諾萬尼亞族系其他諸部落的氏族

 

    第二編第六章

 

    加諾萬尼亞族系其他諸部落的氏族

 

    當美洲的幾個區(qū)域被發(fā)現(xiàn)時,其土著處于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1)村居印第安人,他們幾乎完全以園藝為生;處于這種狀態(tài)的有新墨西哥、墨西哥、中美以及安第斯高原地帶各個部落;(2)無園藝的印第安人,他們以魚類、面包薯和狩獵為生;哥倫比亞河谷、哈得孫灣地區(qū)、加拿大個別地方等的印第安人都屬于這一類。介于中間地位,以一種察覺不到的漸變方式聯(lián)結(jié)著這兩個極端的則是(3)半村居和半園藝的印第安人;例如:易洛魁人、新英格蘭和弗吉尼亞州的印第安人、克里克人、喬克塔人、徹羅基人、明尼塔里人、達科塔人、肖尼人。所有這些部落的武器、技術(shù)、習俗、發(fā)明、舞蹈、房屋建筑、管理機關(guān)的形式和生活方式,都帶有共同心理的印記;這一切在廣闊的范圍內(nèi)表明了同一原始觀念的連續(xù)發(fā)展階段。

 

    (歐美作者們)起先是對村居印第安人的比較進步估計過高,而對無園藝的印第安人的發(fā)展估計過低;由此就認為他們是兩個不同的種族。但是,部分無園藝部落處在蒙昧時代高級階段;介于中間的部落處于野蠻時代低級階段,而村居印第安人則處于野蠻時代中級階段。他們出于同一起源的證據(jù),現(xiàn)在已累積到使這一點無可置疑的程度。愛斯基摩人則屬于另一族系。摩爾根在其《血親制度……》一書中,說明了七十個美洲印第安人部落的血親制度;他指出,這些部落具有同一個制度,而且他們的制度有一個共同的起源;他把所有這些部落列為一個單獨的、名之為“加諾萬尼亞”的族系(“弓矢族系”)。

 

    這里,他引用了關(guān)于加諾萬尼亞族系各個部落的氏族的材料(按照《血親制度》一書中使用的分類方法)。

 

    Ⅰ.霍德諾索尼諸部落

 

    (1)易洛魁人。

 

    氏族: (1)狼氏,(2)熊氏,(3)海貍氏,(4)龜氏,

 

           (5)鹿氏,(6)鷸氏,(7)鷺氏, (8)鷹氏。

 

    (2)維安多特人:古代休倫人的殘余,與易洛魁人至少在四百年以前已經(jīng)分離。

 

    氏族: (1)狼氏,(2)熊氏,(3)海貍氏,(4)龜氏,

 

           (5)鹿氏,(6)蛇氏,(7)豪豬氏,(8)鷹氏。

 

    鷹氏現(xiàn)已絕滅,還有五個氏族與易洛魁人共同;它們的名稱現(xiàn)在已經(jīng)改變。

 

    世系按女系計算;氏族內(nèi)禁止通婚;酋長(民政酋長)的職位在氏族內(nèi)繼承,但在氏族成員間選舉產(chǎn)生;酋長的職位由兄傳弟或由舅父傳外甥;軍事酋帥的職位用以酬賞功勛;他們有七名酋長和七名軍事酋帥;財產(chǎn)在氏族內(nèi)繼承;已婚和未婚的子女繼承母親的物品(從父親那里得不到任何東西);每個氏族都有權(quán)罷免和選舉其酋長。

 

    現(xiàn)在已滅絕的或被其他部落所合并的伊利部落、中立民族、諾托維部落、圖特洛部落和蘇斯克漢諾克部落,都屬于這一分支。

 

    Ⅱ.達科塔諸部落

 

    達科塔諸部落在其被發(fā)現(xiàn)時,已分為許多集團,他們的語言也分成許多方言;但他們居住在大體上相鄰接的地區(qū);他們占據(jù)了密西西比河上游和密蘇里河兩岸長達1000英里以上的地區(qū);易洛魁人及其各親屬部落可能都是這支人的分支。

 

    (1)達科塔人,或蘇人;他們現(xiàn)在約有十二個獨立部落;他們的氏族組織已經(jīng)消亡,但是他們的最近的親屬即密蘇里諸部落卻還有這種組織;他們有類似氏族的以動物名稱命名的組織,但氏族現(xiàn)在已不復存在。

 

    卡弗(《北美旅行記》,1796年費拉得爾菲亞版第164頁)1767年曾到過他們那里;他訪問過密西西比河沿岸的東達科塔人,對他們的部落和氏族作了確切的敘述,他們的首領(lǐng)完全相當于酋長和軍事酋帥,等等。摩爾根在1861年訪問過東達科塔人,1862年訪問過西達科塔人,因而是在卡弗之后將近一百年訪問這兩部分人的;他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氏族的痕跡;達科塔部落在他們被驅(qū)逐到草原并淪為一些游牧群期間,生活方式就改變了。

 

    (2)密蘇里諸部落。

 

    (a)蓬卡人。

 

    氏族:(1)灰熊氏,(2)多民氏,(3)麋氏,(4)臭鼬氏,

 

         (5)野牛氏,(6)蛇氏, (7)巫氏,(8)冰氏。

 

    在這個部落中,世系按男系計算,子女屬于父親的氏族。酋長的職位在氏族內(nèi)繼承;酋長由選舉產(chǎn)生,但最有資格的是已故酋長的兒子。古老(制度)的改變可能是不久以前的事,因為密蘇里八個部落中的奧托和密蘇里兩個部落,以及曼丹部落(密蘇里河上游各部落),其世系依然按女系計算。財產(chǎn)在氏族內(nèi)繼承;氏族內(nèi)禁止通婚。

 

    (b)奧馬哈人。

 

    氏族:(1)鹿氏,(2)黑氏, (3)鳥氏, (4)龜氏,

 

         (5)野牛氏,(6)熊氏, (7)巫氏, (8)鴉聲氏,

 

         (9)頭氏, (10)赤氏,(11)雷氏, (12)多季氏。

 

    世系的計算、繼承制度、婚姻規(guī)定都與蓬卡部落相同。

 

    (c)衣阿華人。

 

    氏族:(1)狼氏,   (2)熊氏,    在衣阿華和奧托兩部落中,曾有一

 

         (3)牝野牛氏,(4)麋氏,    海貍氏,現(xiàn)在已經(jīng)滅絕;世系的計算

 

         (5)鷲氏,   (6)鳩氏,    等等都與蓬卡部落相同。

 

         (7)蛇氏,   (8)梟氏。

 

    (d)奧托人和密蘇里人。這兩個部落已經(jīng)合而為一,有下列八個氏族:

 

    (1)狼氏,   (2)熊氏,     世系按女系計算。酋長的職位和財

 

    (3)牝野牛氏,(4)麋氏,     產(chǎn)都在氏族內(nèi)繼承;氏族內(nèi)禁止通

 

    (5)鷲氏,   (6)鳩氏,     婚。

 

    (7)蛇氏,   (8)梟氏。

 

    (e)卡烏人。

 

    氏族:(1)鹿氏,  (2)熊氏,   (3)野牛氏,    世系計算、繼承

 

         (4)白鷲氏  (5)黑鷲氏, (6)鴨氏,      制度、婚姻規(guī)定

 

         (7)麋氏,  (8)浣熊氏,(9)郊狼氏,    都與蓬卡部落相

 

         (10)龜氏, (11)大地氏,(12)鹿尾氏,    同。

 

         (13)天幕氏,(14)雷氏。

 

    卡烏部落是美洲土著中最蒙昧的一個部落,但卻聰明;1869年時,他們的人口急劇縮減到約700人,每個氏族平均約50人。摩爾根沒有訪問奧薩格和夸帕兩個部落。所有這些部落都住在密蘇里河及其支流兩岸,從大蘇茲河口直到密西西比河,并沿密西西比河西岸往下到阿肯色河。他們都操與達科塔語很相近的方言。

 

    (f)溫內(nèi)巴哥人。[注:據(jù)摩爾根原書,溫內(nèi)巴哥人不屬于密蘇里諸部落,而是與達科塔諸部落和密蘇里諸部落并列的部落?!g者注]

 

    氏族:(1)狼氏,(2)熊氏,(3)野牛氏,(4)鷲氏,

 

         (5)麋氏,(6)鹿氏,(7)蛇氏, (8)雷氏。

 

    這個部落被發(fā)現(xiàn)時是住在威斯康星州的溫內(nèi)巴哥湖附近;他們是達科塔族的一個分支;他們隨著易洛魁人的蹤跡向圣勞倫斯河河谷遷移;休倫湖和蘇必利爾湖之間的阿耳貢金人阻止了他們繼續(xù)前進。他們與居住在密蘇里河沿岸的諸部落有最近的親屬關(guān)系。

 

    世系計算、繼承制度、婚姻規(guī)定都與蓬卡部落相同。奇怪的是,達科塔系統(tǒng)有這么多部落已由女系世系變?yōu)槟邢凳老?,因為在他們被發(fā)現(xiàn)時,他們的財產(chǎn)還剛剛超出萌芽的階段。可能,所有這些是在不久以前受到美國人和傳教士的影響而發(fā)生的。1768年卡弗在溫內(nèi)巴哥人中曾發(fā)現(xiàn)其世系還按女系計算的痕跡(見《旅行記》,第166頁)。他說:“某些民族,在顯要職位實行繼承的情況下,只限于女系繼承。酋長去世后,其姊妹的兒子較其親生的兒子具有繼承職位的優(yōu)先權(quán);要是酋長沒有姊妹,則由其最近的女系親屬繼承這個職位。這就是溫內(nèi)巴哥民族[注:此段引文中“民族”(nation)一詞,馬克思寫為“族系”(family),現(xiàn)按摩爾根所引卡弗原文翻譯?!g者注]的女子能夠為首的原因;當我不知道他們的規(guī)則時,這種情況曾使我感到奇怪?!?869年時,溫內(nèi)巴哥部落有1400人,每一氏族平均150人。

 

    (3)密蘇里河上游諸部落。

 

    (1)曼丹人。

 

    氏族:(1)狼氏,(2)熊氏,(3)松雞氏,(4)好小刀氏,

 

         (5)鷲氏,(6)扁平頭氏,(7)高村氏。

 

    曼丹人在智力和生活技能方面都超過了他們所有的親屬部落,這可能是由于明尼塔里人的影響。世系按女系計算,職位和財產(chǎn)在氏族內(nèi)繼承,氏族內(nèi)禁止通婚。這證明,達科塔系統(tǒng)的諸部落其世系最初是按女系計算的。

 

    (2)明尼塔里人。這個部落和烏普薩羅卡人(或稱克勞人),是一個原始部落的分支;他們不一定屬于加諾萬尼亞族系的這一支;因為在他們的方言中有相當多的詞與密蘇里和達科塔諸部落是共同的,所以從語言上把他們列在一起。他們將園藝、木造房屋和一種特殊的宗教制度帶到這一地區(qū),傳給了曼丹人;他們可能是筑丘人的后裔。

 

    明尼塔里人和曼丹人現(xiàn)在同村而居;他們是目前居住在北美洲的紅種人中最漂亮的人。

 

    (3)烏普薩羅卡人,或克勞人。

 

    氏族:(1)土撥鼠氏,(2)壞裹腿氏, (3)臭鼬氏,(4)二心廬氏,

 

         (5)失落廬氏,(6)污名氏,   (7)屠氏,(8)遷徙廬氏,

 

         (9)熊掌山氏,(10)黑足廬氏,(11)漁氏, (12)羚羊氏,

 

        (13)大鴉氏。

 

    世系計算、繼承制度、氏族內(nèi)通婚的禁止,等等,都與明尼塔里人相同。

 

    如果一個接受了某種贈品的人在逝世時還占有這一贈品,而贈送者已經(jīng)死去,則這一物品應歸還贈送者的氏族。妻子所制造或獲得的物品,在她去世后傳給她的子女,她的丈夫的物品則轉(zhuǎn)歸他的同氏族人。如果某個人在將禮物贈送給朋友后去世,則后者應該有某種公認的哀悼表示,例如,在為贈送者舉行葬儀時切斷自己的一節(jié)手指,或是將禮品歸還死者的氏族。這種哀悼表示在克勞人中十分常見;這種表示,在舉行“巫術(shù)集會”這種宗教大典時,也有宗教獻禮的意義。

 

    克勞人有一種關(guān)于婚姻的習俗,摩爾根至少在其他四十個印第安部落中都發(fā)現(xiàn)過這種習俗:如果一個男子與某一家庭的長女結(jié)婚,那么,在他妻子的所有妹妹成年時,他都有權(quán)利娶她們?yōu)槠蕖#ㄆ漳锹穪喠曀椎臍堄?。)多妻制在所有美洲土著中都是為習俗所許可的,但是由于人們沒有能力贍養(yǎng)一個以上的家庭,所以這種制度從未廣泛流行過。

 

    Ⅲ.墨西哥灣諸部落

 

    (1)穆斯科基人或克里克人。克里克部落聯(lián)盟由六個部落組成,即:克里克人、希徹特人、俞奇人、亞拉巴馬人、庫薩梯人和納徹人。除了納徹人以外(他們是在被法國人擊潰以后才加入聯(lián)盟的),所有其他部落都使用同一語言的方言。

 

    克里克人的世系是女系;酋長的職位和死者的財產(chǎn)在氏族內(nèi)繼承;氏族內(nèi)禁止通婚;聯(lián)盟的其他部落也有氏族組織;克里克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部分地文明化,有政治制度;他們的氏族組織的痕跡在短期內(nèi)即將歸于消滅。

 

    克里克人在1869年約有15000人,一個氏族平均550人。

 

    克里克人的氏族(22個):(1)狼氏,   (2)熊氏, (3)臭鼬氏,

 

                           (4)鱷氏,   (5)鹿氏,(6)鳥氏,

 

                           (7)虎氏,   (8)風氏,(9)蟾蜍氏,

 

                           (10)鼴鼠氏,(11)狐氏, (12)浣熊氏,

 

                           (13)魚氏,(14)玉蜀黍氏,

 

                           (15)馬鈴薯氏,(16)胡桃氏,

 

                           (17)鹽氏,   (18)野貓氏,

 

                           (19),(20),(21),(22)——意義已失。

 

    (2)喬克塔人。在喬克塔人中每一個胞族都有自己的名稱;他們與易洛魁部落相同,有兩個各包括四個氏族的胞族。

 

    第一胞族。              (1)蘆氏,   (2)勞-鄂克拉氏,

    分離之族                (3)魯拉克氏,(4)林鄂克魯沙氏。

    第二胞族。      氏族:  (1)鐘愛氏   (2)小民氏,

    鐘愛之族                (3)大民氏   (4)龍蝦氏。

 

    同一胞族的氏族成員不能通婚,但每一氏族成員能夠與另一胞族的氏族成員通婚;這證明喬克塔人與易洛魁人一樣,最初只有兩個氏族,后來每一個氏族又各分成四個氏族。世系按女系計算。財產(chǎn)和酋長職位在氏族內(nèi)繼承。1869年時,他們約有12000人,每一氏族平均1500人。1820年他們還居住在密西西比河以東他們的老家,后來移往印第安人領(lǐng)地。——按照喬克塔人的習俗,男人去世后,其財產(chǎn)在他的兄弟、姊妹以及他的姊妹的子女中間分配,而不是在他的子女中間分配;他可以在他生前將財產(chǎn)分給他的子女,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子女可以擁有這些財產(chǎn),不讓其他氏族成員取得。在許多印第安人部落中,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相當數(shù)量的財產(chǎn),包括家畜、房屋和土地等,歸個人所有;在他們中間,將自己的財產(chǎn)在生前分給子女的做法已很普遍。隨著財產(chǎn)數(shù)量的增加,不讓子女繼承的做法已開始引起對氏族繼承制的反抗,在一些部落中,例如在喬克塔部落中,這種古老的習俗最近幾年已經(jīng)廢除,繼承權(quán)已專屬于已故所有者的子女了。然而這種情況,是由于氏族制度被政治制度取代才發(fā)生的,而選舉制的會議和行政長官也取代了先前以酋長為代表的管理機關(guān)。按照舊日的習俗,妻子不能繼承丈夫的任何財物,丈夫也不能繼承妻子;妻子的財物分配給她的子女,沒有子女,則分配給她的姊妹。

 

    (3)契卡薩人。兩個胞族:第一個胞族包括四個氏族,第二個胞族包括八個氏族。

 

    Ⅰ.豹胞族。    氏族:(1)野貓氏,(2)鳥氏,

 

                         (3)魚氏,(4)鹿氏。

 

    Ⅱ.西班牙胞族。氏族:(1)浣熊氏,(2)西班牙氏,

 

                         (3)皇家氏,(4)胡什-科-尼氏,

 

                         (5)松鼠氏,(6)鱷氏,

 

                         (7)狼氏,(8)山烏氏。                   

 

    世系按女系計算,氏族內(nèi)禁止通婚,酋長的職位和財產(chǎn)在氏族內(nèi)繼承。

 

    1869年有5000人,每一氏族平均400人。

 

    (4)徹羅基人。最初由十個氏族組成,其中的橡實氏和鳥氏現(xiàn)已滅絕。

 

    氏族:(1)狼氏,(2)涂朱氏,

         (3)長野氏,(4)聾鳥(一種鳥)氏,     世系按女系計算;

         (5)冬青氏,(6)鹿氏,                 氏族內(nèi)禁止通婚。

         (7)藍氏,(8)長發(fā)氏。

 

    1869年有14000人,每一氏族平均1750人。在美國境內(nèi),就使用同一方言的人數(shù)來說,徹羅基和奧季布瓦兩部落現(xiàn)在都超過了其他一切印第安部落。以往任何時候,在北美任何地區(qū),都不可能有十萬人使用同一方言的情形;只有阿茲特克人、特斯庫卡人和特拉斯卡拉人有過這種情形,但關(guān)于這些部落,很難在西班牙人的史料中找到證據(jù)??死锟巳撕蛷亓_基人的人口之所以異常之多,是由于他們已經(jīng)有了家畜和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他們現(xiàn)在已部分地文明化了,已用選舉產(chǎn)生的立憲政府代替古老的氏族,立憲政府的影響正在使氏族迅速崩潰。

 

    (5)塞米諾耳人。出自克里克人,據(jù)說是組成為氏族的。

 

    Ⅳ.波尼諸部落

 

    據(jù)傳教士賽米爾·阿利斯牧師說,波尼人組成為六個氏族:熊氏、海貍氏、鷲氏、野牛氏、鹿氏、梟氏。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可以推測,阿利卡里人(他們的村落同明尼塔里人的村落鄰近,他們是波尼人的近親)、休科人以及住在卡內(nèi)迪恩河流域的其他兩三個小部落,也是如此。所有這些部落都始終在密蘇里河以西并使用自己的獨特語言。

 

    Ⅴ.阿耳貢金諸部落

 

    美洲土著中的這一大部落群體在被發(fā)現(xiàn)時,其所占據(jù)之地,是從落基山脈到哈得孫灣,由薩斯喀徹溫河向南,更東到大西洋,包括蘇必利爾湖兩岸(除去其北部以外)和香普冷湖以南的圣勞倫斯河兩岸的地區(qū)。他們的地區(qū)更沿著大西洋岸向南延伸到北卡羅來納州,再沿密西西比河東岸向南到威斯康星州和伊利諾斯州,直到肯塔基州。這一巨大地區(qū)的東部,已被易洛魁人和與之有親屬關(guān)系的諸部落侵入,他們是阿耳貢金人在這一地區(qū)的唯一競爭者。

 

    (a)基奇加來諸部落[源于奧季布瓦語,“基奇”意為“大的”,“加米”意為“湖”,“基奇加米”是土著對蘇必利爾湖及其他幾個大湖的稱呼]。

 

    (1)奧季布瓦人。他們說同一種方言,組織成氏族。摩爾根收集了他們的23個氏族的名稱。在他們的方言中,氏族的標志或符號被稱為“圖騰”(往往被讀作“dodaim”);例如,一只狼是狼氏族的圖騰。斯庫爾克拉夫特(《印第安部落的歷史》)根據(jù)這一點,就把氏族組織叫做“圖騰組織”。

 

    23個氏族(已知者):(1)狼氏,(2)熊氏,(3)海貍氏,(4)泥龜氏,(5)嚙龜氏,(6)小龜氏,(7)馴鹿氏,(8)鷸氏,(9)鶴氏,(10)鳩鷹氏,(11)禿鷲氏,(12)野鳧(能潛水的一種)氏,(13)鴨氏,(14)鴨氏,(15)蛇氏,(16)麝鼠氏,(17)貂氏,(18)蒼鷺氏,(19)牡牛頭氏,(20)鯉氏,(21)鯰氏,(22)鱘氏,(23)梭魚氏。

 

    世系按男系計算,子女屬于父親的氏族。世系最初按女系計算,下列幾點可作證明:(1)所有的阿耳貢金人都公認特拉華人是最古老的部落之一,并稱之為“祖父”,這個部落以及其他某些阿耳貢金部落,世系到現(xiàn)在還按女系計算;(2)有證據(jù)證明,1840年時酋長一職還是按女系傳襲的;(3)美國當局和傳教士的影響;在傳教士們看來,不讓兒子繼承是不公正的。當我們用“繼承”這個術(shù)語,例如談到酋長的職位由他的外甥(姊妹的兒子)繼承時,并不是說外甥有現(xiàn)代意義上的“繼承權(quán)”,而只是說他屬于繼位的世系(在氏族內(nèi)),因此他被當選實際上是有保證的。

 

    財產(chǎn)和酋長職位在氏族內(nèi)繼承;氏族內(nèi)禁止通婚;現(xiàn)在,子女已撇開其同氏族人而獲得遺產(chǎn)的大部分。母親的財物傳給子女,如無子女,則傳給她的親姊妹和旁系姊妹。兒子現(xiàn)在可繼承父親的職位;如果有幾個兒子,就由選舉決定;氏族成員不僅可以選舉酋長,而且也可以罷免他。

 

    奧季布瓦部落現(xiàn)在約有16000人,每一氏族平均約700人。

 

    (2)波塔瓦托米人。有15個氏族。其他一切都與奧季布瓦人相同。

 

    氏族名稱如下:(1)狼氏,(2)熊氏,(3)海貍氏,(4)麋氏,(5)野鳧氏,(6)鷲氏,(7)鱘氏,(8)鯉氏,(9)禿鷲氏,(10)雷氏,(11)兔氏,(12)鴉氏,(13)狐氏,(14)火雞氏,(15)黑鷹氏。

 

    (3)奧季布瓦人、渥太華人和波塔瓦托米人,是一個原始部落的各個分支;他們在最初被發(fā)現(xiàn)時,就已結(jié)成部落聯(lián)盟。

 

    (4)克里人。他們被發(fā)現(xiàn)時據(jù)有蘇必利爾湖的西北岸之地;他們從此地擴散到哈得孫灣并向西達到北方紅河,以后就占據(jù)了薩斯喀徹溫河地區(qū),他們的氏族組織已經(jīng)消失;他們和奧季布瓦部落有著最近的親屬關(guān)系,風俗習慣和外貌都極為相似。

 

    (b)密西西比諸部落——西阿耳貢金人——占據(jù)威斯康星和伊利諾斯二州中的密西西比河東岸地區(qū),并向南擴展到肯塔基州。

 

    (1)邁阿密人

 

    10個氏族:(1)狼氏,(2)野鳧氏,(3)鷲氏,(4)雕氏,(5)豹氏,(6)火雞氏,(7)浣熊氏,(8)雪氏,(9)太陽氏,(10)水氏。

 

    邁阿密人的最近親是韋阿人、皮安基肖人、皮歐里亞人和卡斯卡斯基亞人,他們過去被統(tǒng)稱為伊利諾斯人;現(xiàn)在他們的人口不多;他們已經(jīng)放棄了過去的生活方式而過著定居的農(nóng)業(yè)生活。

 

    邁阿密人的人口正在減少,生活方式改變了,他們的氏族組織也在迅速消失中。當這一過程開始時,其氏系就按男系計算了;其他一切與上述諸部落相同。

 

    (2)肖尼人(一個高度發(fā)達的部落);他們還保存著自己的氏族,雖然民政組織已代替了氏族組織。他們?yōu)榱讼底V與社會的目的而保存著氏族;[肖尼人曾經(jīng)崇拜過一個女神——戈-戈麥-薩-馬(我們的祖母)]。他們的氏族如下:

 

(1)狼氏,(2)野鳧氏,(3)熊氏,(4)雕氏,(5)豹氏,(6)梟氏,(7)火雞氏,(8)鹿氏,(9)浣熊氏,(10)龜氏,(11)蛇氏,(12)馬氏,(13)兔氏。

 

    氏系計算等等,與邁阿密人相同。1869年他們僅有700人,每一氏族約50人;他們的人口以前曾達到3000—4000人,超過美洲印第安人部落的平均人口。

 

    肖尼人有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在邁阿密人、索克人和??怂谷酥卸加校丛谝欢ㄏ拗浦拢詫儆诟赣H氏族的、母親氏族的或任何其他氏族的名字作為子女的名字。在易洛魁人中(見前文),每個氏族都有一些專用的個人名字,其他氏族無權(quán)使用;因此,在每個部落中,名字(專用的、個人的)就表明其氏族。例如,在索克人和福克斯人的部落中“長角”是屬于鹿氏族的名字;“黑狼”是屬于狼氏族的名字;屬于鷲氏族的典型名字有:卡-波-納(“筑巢的鷲”)、賈-卡-夸-佩(“昂首而坐的鷲”)、佩-阿-塔-納-卡-賀克(“飛翔于樹枝之上的鷲”)。

 

    在肖尼人中,這些名字本身即含有其所屬氏族的權(quán)利,所以個人的名字就決定了他的氏族。酋長在任何情況下必須屬于把他選舉出來的氏族;從按女系計算世系變?yōu)榘茨邢涤嬎闶老担蟾啪褪沁@樣開始的:第一步,使一個兒子(屬于母親的氏族)能夠繼承他的父親的職位,第二步,使子女們能夠繼承他們父親的財產(chǎn)。如果一個兒子獲得了屬于他父親氏族的名字,他就可以繼承他父親的職位(要經(jīng)過選舉)。但是父親本人不能決定問題;這件事由氏族委托給某些人,其中大部分是主婦,當子女命名時要同她們商量,她們有權(quán)決定應該取什么名字。這些主婦有這種權(quán)利,是根據(jù)肖尼部落兩個氏族之間的安排;而以上述方式獲得名字的人,就成為這個名字所屬氏族的成員了。

 

[借更改名稱以改變事物,乃是人類天賦的詭辯法,當實際的利益十分沖動時,就尋找一個縫隙以便在傳統(tǒng)的范圍以內(nèi)打破傳統(tǒng)!][167]

 

在肖尼人中,有著古老的計算世系的痕跡。

 

    (3)索克人和??怂谷耍贿@兩個部落已合并為一個部落;其他一切都與邁阿密人相同;1869年只有700人,每一氏族約50人。他們還有14個氏族:

 

(1)狼氏,(2)熊氏,(3)鹿氏,(4)麋氏,(5)鷹氏,(6)鷲氏,(7)魚氏,(8)野牛氏,(9)雷氏,(10)骨氏,(11)狐氏,(12)海氏,(13)鱘氏,(14)大樹氏。

 

    (4)麥諾米尼人和奇卡普人;這兩個部落是彼此獨立的,都組成為氏族;財產(chǎn)在氏族內(nèi)繼承,但是限于女系的同宗親屬。

 

    (c)落基山諸部落。(1)血黑足人和(2)丕干黑足人。這兩個部落每個都分成氏族:第一個部落分成五個氏族,第二個部落分成八個氏族。在第二個部落中,這樣一些(氏族)名稱,如蹼脂氏、腹脂氏、咒師氏、不笑氏、饑餓氏、半腐肉氏,與其說是氏族名稱,不如說是群體名稱;在某些情況下給予氏族的綽號代替了原來的名稱。世系按男系計算,氏族內(nèi)禁止通婚。

 

    (d)大西洋諸部落。

 

    (1)特拉華人——阿耳貢金諸部落中最古老的一個;他們在被發(fā)現(xiàn)時的居住地是特拉華灣的周圍及其以北的地區(qū);他們有三個氏族:(1)狼氏,(2)龜氏,(3)火雞氏,但是這三個氏族都是胞族,因為狼氏族又分為12個具有若干氏族特征的亞氏族;龜氏族分為10個亞氏族(其他兩個亞氏族已滅絕);火雞氏族分為12個亞氏族。亞氏族的名稱都是個人名字,不說全部,至少大多數(shù)是女性的名字;特拉華人(現(xiàn)在住于堪薩斯州的特拉華保留地的)自己都把這些亞氏族的名稱看作他們各個祖先的名字。這表明兩點:第一,氏族最初的動物名稱如何讓位于個人名字

 

[氏族最初的名稱依然存在,如狼氏、龜氏和火雞氏,不過由氏族分裂而成的亞氏族都各自按每個亞氏族(氏族族系的分支)的始祖母的特殊的(個人的)名字命名;這樣一來,氏族最初的動物名稱成了胞族的名稱,而個人名字(母親的名字)則成為亞氏族的名稱,而這一改變與英雄(作為祖先)崇拜(象在男系的古典古代時那樣)沒有任何關(guān)系];[注:這段話不見于摩爾根原著,現(xiàn)作為馬克思的批注標出。——譯者注]

 

第二,這里表明,胞族是通過一個氏族分裂為幾個亞氏族的途徑而自然形成的。

 

    在特拉華人那里,世系按女系計算,其他一切都帶有古代的性質(zhì)。(如三個最初的氏族不能在本氏族內(nèi)通婚;近年來這個禁令僅限于亞氏族之內(nèi)了;例如,在狼氏族中,同名的人不能通婚,但不同名的人可以通婚。)在特拉華人中,也流行給子女取父親氏族的名字以納入其父親氏族的習慣;這就引起了在肖尼人和邁阿密人中所發(fā)生的那種世系混亂的情形。

 

[這看來是一個十分自然的由女系向男系的過渡;只有這種過渡才能結(jié)束這種混亂的情形。][167]

 

美國人的文明以及同美國人的交住,沖擊了印第安人的制度;從而他們的民族文化生活正處于逐步崩潰之中。

 

    因為世系女系計算,所以特拉華人也和易洛魁人一樣,酋長的職位也是由兄弟傳給兄弟和由舅父傳給外甥(姊妹的兒子)。

 

    (2)蒙西人,特拉華人的一個分支,有同樣的氏族:狼氏,龜氏,火雞氏;世系按女系計算,等等。

 

    (3)莫??踩耸强夏嶝惪撕右阅闲掠⒏裉m地區(qū)的印第安人的一部分,這些部落在語言上有密切關(guān)系,并且都能互相了解。莫??踩艘灿信c特拉華人和蒙西人相同的三個氏族,即狼氏,龜氏和火雞氏,每一氏族又各包括若干氏族;他們也是由一個最初的氏族分裂成幾個氏族,這些氏族仍結(jié)合在一個胞族中。莫??踩说陌灏嗣恳粋€胞族中的氏族,所以要說明氏族的區(qū)分,必須點明胞族。世系按女系計算[佩科特人和納臘甘塞特人與此相同]。

 

    Ⅰ狼胞族:(1)狼氏,(2)熊氏,(3)犬氏,(4)負鼠氏。

 

    Ⅱ龜胞族:(1)小龜氏,(2)泥龜氏,(3)大龜氏,(4)黃鰻氏。

 

    Ⅲ火雞胞族:(1)火雞氏,(2)鶴氏。

 

    (4)阿本納基(意為“旭日”)人。他們同密克瑪克人的親屬關(guān)系,要比同肯尼貝克河以南新英格蘭地區(qū)的印第安人的親屬關(guān)系更為接近。有14個氏族;某些氏族與奧季布瓦人相同。現(xiàn)在世系按男系計算;不得在氏族內(nèi)通婚的禁規(guī)現(xiàn)在已大大失掉了效力;酋長的職位在氏族內(nèi)繼承。

 

    Ⅵ.阿塔帕斯坎-阿帕切諸部落

 

    哈得孫灣地區(qū)的阿塔帕斯坎人和新墨西哥的阿帕切人是一個主干的兩個分支,他們是否組成為氏族,還不能完全確定?!⑺了箍踩说囊巴貌柯浜图t刀部落(哈得孫灣地區(qū)),奴隸湖的阿塔帕斯坎人——情況相同。育空河地區(qū)

 

[英屬北美的西北領(lǐng)地,前俄國沿海移民區(qū)以南]

 

的庫欽人(或稱盧舒人)是屬于阿塔帕斯坎系統(tǒng)的,根據(jù)已故的喬治·吉布斯致摩爾根的信,他們有“三個社會等級,或階級(應為圖騰,但可以有等級之分)

 

[而以氏族原則加征服這樣的方式,不會使氏族逐漸形成為等級嗎?在這種情況下,就產(chǎn)生禁止在不同氏族之間通婚的禁令,與禁止在同一氏族內(nèi)通婚的古老規(guī)則完全相反];

 

一個男子不得在其本身所屬的階級內(nèi)通婚,而應從另一階級中娶妻;最高階級中的酋長可以與最低級別中的女子通婚而不喪失其等級

 

[這封信的作者引進了等級的概念,并且作了這樣的解釋:一個男子不得在其本身所屬的氏族內(nèi)通婚,而應到另一個兄弟胞族或從兄弟胞族的氏族中去娶妻;但由此卻可以看出,一旦在氏族的血緣親屬之間產(chǎn)生等級之分,這就同氏族原則發(fā)生沖突,而氏族就會僵化為自己的對立面即等級];

 

子女屬于母親的等級

 

[這樣哪里有氏族之間的等級之分;在每個等級的氏族中可以有所有各氏族的兄弟和姊妹。血緣紐帶不容產(chǎn)生任何形式完備的貴族;兄弟關(guān)系繼續(xù)存在于平等感中]。

 

不同部落中的同一等級的成員彼此不交戰(zhàn)”。

 

    西北海岸的科魯舍人有氏族組織,他們在語言上與阿塔帕斯坎人相近;氏族取動物名稱,世系按女系計算;繼承權(quán)屬于女系,由舅及甥,一般說來,除了主要酋長以外,舅父是家庭中最有權(quán)力的人。

 

    Ⅶ.西北海岸的印第安諸部落

 

    在這些部落中,除了科魯舍人以外,還有一些部落盛行氏族組織。參看多爾《阿拉斯加及其資源》,特別是班克羅夫特《北美太平洋沿岸各州的土著民族》,Ⅰ,109。

 

    Ⅷ.薩利什、薩哈普廷和庫特奈等部落

 

    這是哥倫比亞河谷最主要的部落群體;他們沒有氏族組織。哥倫比亞河谷是加諾萬尼亞族系諸部落遷徙的出發(fā)點,他們從這里向大陸的兩部分擴展;因而,上述諸部落的祖先都有氏族組織,但其后氏族組織趨于衰微,終于完全消失。

 

    Ⅸ.肖肖尼諸部落

 

    得克薩斯州的科曼切人,以及猶他諸部落、邦納克(帕拿克?)人、肖肖尼人及其他幾個部落,都屬于這一群體??坡腥嗽?859年(根據(jù)一個曾在科曼切人當中居住過的維安多特部落的混血兒馬修·沃克的報道)有6個氏族:

 

    科曼切人。

 

    氏族:(1)狼氏,(2)熊氏,(3)麋氏,(4)鹿氏,(5)小栗鼠(美洲金花鼠)氏,(6)羚羊氏。

 

    既然科曼切人組成為氏族,那就可以推想,這一群體的其他諸部落也有氏族組織。

 

    摩爾根在這里結(jié)束了對新墨西哥以北的印第安諸部落的概述。這些部落被歐洲人發(fā)現(xiàn)時,大部分處于野蠻時代低級階段,其他一些則處于蒙昧時代高級階段。氏族組織和女系世系,看來最初曾在他們中間普遍流行。他們的制度是純粹社會性的;氏族是單位,而胞族、部落和部落聯(lián)盟則是有機系列的其他環(huán)節(jié)。雅利安人和閃米特人的在其脫離野蠻狀態(tài)時,也是這樣;可見,這一制度在古代社會中是普遍存在;可以推想它有一個共同的起源——即產(chǎn)生了氏族的普那路亞群體。人類的一切族系——雅利安、閃米特、烏拉爾、土蘭尼亞和加諾萬尼亞——都可追溯到共同的普那路亞祖源,由此產(chǎn)生氏族組織,所有這些族系都是出自這個祖源,最后才分成各個族系。

 

    Ⅹ.村居印第安人

 

    (1)摩基人。這一支村居印第安人,現(xiàn)仍占有他們自古就有的共同住宅,共有七處,位于亞利桑那州的小科羅拉多河畔,此地曾經(jīng)是屬于新墨西哥州的一部分;他們?nèi)匀簧钤谧约旱墓糯贫戎?,代表著流行于從蘇尼村(新墨西哥州)到庫斯科(秘魯北部)的那種印第安人生活方式。蘇尼、阿科瑪、塔阿斯以及新墨西哥州的其他一些村落,都具有科羅納多發(fā)現(xiàn)(1540—1542年)的那種相同的組織結(jié)構(gòu)。直到現(xiàn)在關(guān)于他們的內(nèi)部組織狀況還沒有進行過認真的調(diào)查。

 

    摩基人組成以下9個氏族:

 

    (1)鹿氏,(2)沙氏,(3)雨氏,(4)熊氏,(5)野兔氏,(6)郊狼氏,(7)響尾蛇氏,(8)煙草氏,(9)蘆草氏。

 

    美國軍醫(yī)泰恩·布魯克曾將摩基人關(guān)于他們村落起源的傳說告訴了斯庫爾克拉夫特。他們的老祖母從自己西方的老家?guī)砹司艂€人種,第一,鹿種,等等。

 

[見上述關(guān)于肖尼部落的老祖母,第57頁[注:馬克思所指的是他摘錄摩爾根著作所用的筆記本的頁數(shù)。此處相當于本卷第466頁。——編者注]]

 

她把這些人種養(yǎng)殖在現(xiàn)在摩基村所在的地方,并把他們(即鹿、沙、雨、熊,等等)變成了人,這些人建立起各個村落;人種上的這種區(qū)別(鹿種、沙種,等等)一直保存到現(xiàn)在。摩基人確信靈魂輪回,他們說他們死后將再度變成熊、鹿,等等;管理職務是世襲的,但是不一定傳給在職者的兒子;因為,如果他們看中另一個血親,這個血親就可當選。在這里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野蠻時代低級階段的氏族組織,可是,從這個地點往南,在北美的其他部分,以及整個南美,除了拉古納人以外,還沒有任何確鑿可靠的報道。盡管如此,在早期西班牙作者的作品中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氏族組織的痕跡,而在后來的少數(shù)作者的作品中則有關(guān)于氏族組織的直接材料。

 

    在許多氏族中都流行著和摩基人相似的傳說,認為他們的始祖是從動物或無生物變成男人和女人的,這種動物或無生物就成為氏族的象征(圖騰)(如奧季布瓦人的鶴氏族)。其次,某些部落中的氏族都禁止食用本氏族名稱所稱的動物,但這種禁忌很不普遍。

 

    (2)拉古納人(新墨西哥州)。根據(jù)1860年賽米爾·戈爾曼在新墨西哥州歷史學會的報告:

 

    “每一個村鎮(zhèn)都分為若干部落或家庭

 

[應為氏族],

 

每一個這樣的集團都以一種獸、鳥、草、木、星或四元素之一為名。拉古納村是一個約有一千居民的村落,其中有17個這樣的部落;或名為‘鹿’,或名為‘響尾蛇’、‘玉蜀黍’、‘狼’、‘水’,等等。子女屬于母方的部落。根據(jù)自古相傳的習慣,同一部落的人禁止通婚;最近這種習慣已不象過去那樣嚴格遵守了。他們的土地是共同占有的,但是當一個人耕種出一塊土地之后,他對這塊土地就有個人的權(quán)利,他可以把它賣給本公社的任何一個人;或者,在他死后,這塊土地就屬于他的寡妻或女兒;如果他是一個單身漢,這塊土地就保留在他父親的家庭里”。由寡妻或女兒繼承丈夫或父親的財產(chǎn)這一點是令人懷疑的。

 

    (3)阿茲特克人、特斯庫卡人和特拉科潘人,以及墨西哥其余的納華特拉克諸部落,將在下一章討論。

 

    (4)尤卡坦的馬雅人。埃雷拉(《美洲史》)在談到墨西哥、中美和南美的各部落時,時常在表示氏族的語句中提到“親族”(“kin-dred”)一詞。他和其他一些早期的西班牙觀察家們注意到,一大群人是由血緣關(guān)系結(jié)合起來的,所以就以“親族”這一名詞來表示這種團體;但是他們在自己的研究中沒有作進一步的說明。

 

    埃雷拉談到馬雅人時說(上述著作,斯蒂文斯英譯本,1726年倫敦版,第3卷第299頁):“他們通常十分重視自己的系譜,因此(?。┱J為彼此都是親屬并應相互幫助……他們不與母輩的人、兄弟之妻通婚,也不與其父同姓的人通婚;他們認為這些都是非法的”。一個印第安人的系譜,在他們的血親制度之下,如果與氏族無關(guān),是不能有任何意義的。泰勒在其《人類原始歷史》一書中說道:“因此,北美印第安人的風俗與澳大利亞人的風俗相同之處,即在于他們都以女系氏族作為禁止通婚的界限,但是如果我們再往南去,進入中美,就會發(fā)現(xiàn)相反的風俗,那種風俗與中國相同。迪埃戈·德·蘭達說,尤卡坦人從來不娶與自己即與父方同姓的女子做妻子,因為這在他們看來是很丑惡的行為;但是他們可以同母方的親表姊妹結(jié)婚”。

 

    Ⅺ.南美洲印第安部落

 

    在南美洲,到處都發(fā)現(xiàn)氏族的痕跡,加諾萬尼亞式的血親制度也確實存在,但這一問題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研究。

 

    埃雷拉(《美洲史》)在談到安第斯山區(qū)的許多部落時指出:“這種語言的分歧,是由于各民族分為種、部落或克蘭而來的”(克蘭即氏族);他所談到的安第斯山區(qū)諸部落,已由印加人聯(lián)合為一種部落聯(lián)盟。泰勒在談到尤卡坦人世系按男系計算并實行相應的婚姻禁規(guī)以后指出:再往南去,越過巴拿馬地峽,“克蘭族籍和婚姻禁規(guī)”又依女系而定,例如在英屬圭亞那的阿臘瓦克人中,在巴拉圭的瓜臘尼人和阿維波內(nèi)人中便是如此

 

(該書德文譯本,第363—364頁)。——

 

布雷特(《圭亞那印第安人諸部落》)在談到圭亞那印第安人諸部落時指出:這些部落“分為若干家庭

 

[應為氏族],

 

每一個家庭有固定的姓氏,如‘悉維迪’、‘卡茹阿弗迪’、‘鄂尼悉迪’等等;他們的世系都按女系計算,姓氏相同的人無論男女都不許相互通婚。例如,一個‘悉維迪’家的女子的姓氏與其母相同,但她的父親和她的丈夫,都不能出自這一家。他的子女及其女兒的子女都不得與任何一個同姓氏的人通婚,雖然他們?nèi)绻敢獾脑挘梢耘c父家的人通婚,等等”。

 

    南美洲諸部落,除了安第斯山區(qū)諸部落以外,在被發(fā)現(xiàn)時或處于野蠻時代低級階段,或處于蒙昧時代的狀態(tài)。從加爾西拉索·德拉維加的不完全的描繪中可以判斷,聯(lián)合在印加人——村居印第安人所建立的一個管理機關(guān)之下的許多秘魯部落,都處于野蠻時代低級階段。

 

    氏族根源于蒙昧時代的狀態(tài);在希臘人和羅馬人中達到其發(fā)展的最后階段(野蠻時代高級階段)。在人類的任何一個部落中,凡是發(fā)現(xiàn)有處于末期形態(tài)的氏族,那么,這一部落的遠祖必定生活在原始形態(tài)的氏族中。詳細了解中級階段(野蠻時代中級階段)是很重要的;十六世紀時在村居印第安人中存在著這一階段,然而西班牙殖民者卻錯過了了解這種社會狀態(tài)的絕好機會,所以他們不能察知其單位(即氏族)。

本文關(guān)鍵詞: 馬恩第三十卷
相關(guān)閱讀
責任編輯:鄭瑜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lǐng)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