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相對剩余價值 (γ)機器。分工和機械工廠。工具和機器 C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第三章 相對剩余價值 (γ)機器。分工和機械工廠。工具和機器 C


    *  *  *

 

    清棉機。

 

    用來把沼澤變?yōu)楦氐某樗畽C是奇妙的。

 

    造船機器,從制造放在輪船甲板上的小艇,直到制造快艇和最小的擺渡船。從前,小艇是在造船廠用手工業(yè)方法建造的,分工很少,使用的機器至多不過是供刨削用的?,F(xiàn)在,首先在美國,它們完全是用經濟的機器建造的。倫敦附近的一家公司現(xiàn)在正大規(guī)模地進行這種生產。

 

    現(xiàn)在我們繼續(xù)考察第1185頁[注:見本卷第449頁?!幷咦上引用的英國材料。

 

    由于機器不僅需要在任何程度上增大其規(guī)模,而且還需要發(fā)展為機器體系,所以必須有適合于任何機器規(guī)模的動力和原動機。因此,沒有蒸汽機是不可能發(fā)展機器的。蒸汽機實際上是在工業(yè)革命以前發(fā)明的,但還不完善?,F(xiàn)在,由于蒸汽機對工業(yè)是必需的,所以也找到了所需的發(fā)動機形式。還在瓦特使蒸汽機具有工場手工業(yè)采用的工業(yè)形式以前,就已經有蒸汽機的個別部件了。

 

    [ⅩⅠⅩ—1202]“蒸汽機——這是一種能夠通過利用水蒸汽來產生機械動作的機器。關于這種機器的最初設想是在十七世紀下半葉出現(xiàn)的。為了利用蒸汽產生運動,不僅要能夠產生蒸汽力,而且還要能夠通過蒸汽的冷凝再把蒸汽力消除。

 

    在1680年,巴本發(fā)明了安全閥;后來,他還產生了使蒸汽在汽缸內作用于一種活塞的設想。為此,他把少量的水注入汽缸,再把汽缸放在火上,使這些水變?yōu)檎羝?,借助蒸汽使活塞向上升起。他用使火離開汽缸或使汽缸離開火的辦法,使蒸汽冷凝,從而使大氣中的空氣能夠作用于上部開啟式汽缸的活塞而使它向下降落。巴本在1690年把這種試驗的情況發(fā)表在《萊比錫論叢》[126]上。

 

    賽維利,一個英國船長,大約在同一時間內有了同樣的設想,并且在他1696年出版蒸汽機說明書以前實際制造了幾臺蒸汽機。賽維利的蒸汽機與巴本的蒸汽機在原理上不同之處是,機器中未采用活塞來使蒸汽發(fā)生作用,以及它能方便得多和快得多地實現(xiàn)蒸汽的冷凝。建造第一部大型蒸汽機的榮譽屬于賽維利。后來,賽維利采用了巴本的安全閥。賽維利的蒸汽機被用來抽水。這種蒸汽機的燃料消耗量非常大,因而難于制造很大型的。這種蒸汽機抽水的揚程不高。許多人研究改進這種蒸汽機,尤其研究在這種蒸汽機中實現(xiàn)巴本關于活塞式發(fā)動機的最初設想。完全做到這一點的首先是兩個英國人:

 

    鍛工托馬斯·紐可門和

 

    玻璃工約翰·考利;應該認為他們也是利用活塞作用的蒸汽機的發(fā)明家。由于賽維利憑專利證書對利用蒸汽的冷凝造成真空區(qū)擁有專利權,所以,紐可門和考利同他聯(lián)合起來,在1705年所有這三個人都獲得了‘冷凝引入活塞下部的蒸汽和把活塞和杠桿連接起來而產生可變運動’的專利權。后來僅用紐可門一個人的名字命名的這種‘大氣’蒸汽機的構造,不僅具有在用這種機器抽水時蒸汽完全不同水接觸的優(yōu)越性,而且還具有這種機器同時有可能產生任何運動的優(yōu)越性?!盵127]

 

    機械力的這類運用,如同在工場手工業(yè)時期的風磨和水磨中一樣,發(fā)生在這樣的場合:那里需要使用巨大的動力(沖壓,旋轉,提升重物),并且人的勞動實際上起著產生動力本身的自動原動機的作用,而勞動工具不是直接與手連接,而是直接與傳動機構,與連桿、軸等等連接而被推動。

 

    “后來,紐可門改進了蒸汽機:冷凝水不再從外部注入而是噴濺到汽缸里。

 

    龍頭和蒸汽活門的旋轉最初是用手操作的,一直到后來,看管這種機器的學徒漢弗利·波特爾才想出用線繩把龍頭的手柄和活門同平衡桿連接起來,用這種方法來轉動龍頭和活門。

 

    [ⅩⅠⅩ—1203]紐可門的蒸汽機還極不完善,在蒸汽機汽缸內水的冷凝方面尤其如此,因此,失掉大部分熱量,而在汽缸內部則未達到完全冷卻。所有消除這一根本缺點的嘗試始終沒有取得成果,所以在近七十年的時間內蒸汽機的構造處于原封不動的狀態(tài)。這時出現(xiàn)了瓦特。

 

    在瓦特最初的蒸汽機中,蒸汽只推動活塞下降,這是單向蒸汽機;活塞的上升是用下述方法達到的:當活塞到達汽缸底時,蒸汽停止流入,這時事前引入的蒸汽流至活塞上部和活塞下部,這樣活塞兩側的壓力就互相抵銷。因此,接在平衡桿另一端上的配重,同位于那里的抽水用的水泵桿一起,能夠輕易地把活塞抬起……不論現(xiàn)今還用來抽水和提升鹽液的瓦特單向蒸汽機多么合理,它也幾乎完全不適合于完成其他機械工作?!?/p>

 

    由此可見,第一種瓦特單向蒸汽機,實際上只是一種改進了的蒸汽機;它不是萬能的原動機,而只是具有屬于工場手工業(yè)時期的原始專門功能的抽水機。

 

    “為了工業(yè)目的,往往必須把活塞的直線運動變成圓周運動。其實,這對于單向蒸汽機來說也是可能的,但是,如果得到的運動要極其均勻,那就只能通過使非常大的慣性質量(飛輪)也做圓周運動來達到。但是,要推動這樣的質量,蒸汽機必然會損失很多能量,而這些能量本來可以用來完成有效的工作。至于這時所產生的軸頸和軸承的較大磨損就更不用說了。

 

    這些情況促使瓦特發(fā)明了雙向蒸汽機,在這種蒸汽機中,蒸汽既實現(xiàn)活塞的上升,也實現(xiàn)活塞的下降,配重變?yōu)橥耆嘤嗟臇|西,而為保證均勻運動所必需的飛輪,其重量現(xiàn)在可以小得多了。在1782年,瓦特獲得雙向蒸汽機的專利權,從這個時候起,蒸汽機便成為適用于一切工業(yè)部門的發(fā)動機。

 

    在瓦特以后對雙向蒸汽機所作的改進,大都是涉及次要的東西。特別是力求把蒸汽機設計得使它占有盡可能小的空間。為此目的,主要是試圖去掉平衡桿,并直接把曲柄的導桿同活塞聯(lián)結桿連接起來……沒有冷凝水泵、空氣泵和冷水泵,僅利用蒸汽膨脹的蒸汽機。伍爾夫蒸汽機?!?/p>

 

    可見,蒸汽機要求具備以下各個部分:

 

    (1)鍋爐及其燃燒和加水設備,等等,等等;

 

    [ⅩⅠⅩ—1204](2)汽缸以及活塞、活塞桿和汽封;

 

    (3)蒸汽分配設備(閥門),即其內外部分;和

 

    (4)冷凝蒸汽機還要求具備裝有空氣泵和水泵的冷凝器。

 

    因此,蒸汽機是工場手工業(yè)時期的產物。在這里,蒸汽機不是用作萬能的原動機,而僅僅是用于專門的目的——抽水。最初,蒸汽機也不是自動的,因為無論是向鍋爐內放水的龍頭的開啟和關閉,還是冷卻汽缸和冷凝蒸汽用的龍頭的開啟和關閉,以及鍋爐和汽缸之間的管子上朝鍋爐那一端的蒸汽活門的開啟和關閉,最初都是用手操作的。蒸汽機也不是只有蒸汽在其中起作用的那種機器;對蒸汽機極重要的是大氣壓力(只是瓦特首次從上部封閉了汽缸。但是,他的第一種蒸汽機還有配重,這個配重連接在平衡桿的另一端,即位于水泵處的那一端上。正是這個配重以自己的重量引起活塞向上運動),這種壓力是在蒸汽由于向汽缸噴冷水而冷凝,因而造成真空區(qū)之后起作用的。瓦特的第一種蒸汽機本身只不過是工場手工業(yè)時期的改進了的蒸汽抽水機。瓦特只是把自己的第二種機器——雙向蒸汽機變成了普遍適用于工業(yè)的萬能原動機。

 

    鐵路。

 

    它也是在工場手工業(yè)時期奠定基礎的。

 

    “最早的路軌是用木材做成的,這種軌道,早在二百年前就在英國和德國的采石場和礦山上應用了。同時,根據經驗判明,一匹馬在軌道上拖曳的重量,要比在普通路上多三倍有余。這一點導致1738年出現(xiàn)可供各種運輸之用的第一條鋪有鐵軌的路。早期的鐵路運輸是專門用馬來拉的。1759年格拉斯哥的羅比森博士產生了把蒸汽機也用來移動車輪的最初設想。1761年瓦特,在他之后,1786年北美的天才的奧利弗·伊文思都發(fā)展了這個思想。但是,直到1802年英國人特里維西克和維維安才制造出真正的蒸汽機車,它可以在鐵路上以每小時5英里的速度牽引10噸重的貨物。后來,接連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試驗。曾經有過一種理論上的偏見,認為車輪在平滑路上的磨擦力還不夠大,不能防止車輪打滑,就地打轉,因而不能牽引更重的貨物。1814年斯蒂芬遜為斯托克頓—達林敦鐵路制造了第一臺真正可用的蒸汽機車。這些蒸汽機車只用于貨運。1829年10月,斯蒂芬遜機車在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比賽會上獲獎。比賽條件是:機車必須以每小時10英里的速度牽引超過自重兩倍的重量。可是,1839年在同一條鐵路上,自重13噸的‘圣喬治號’機車卻以每小時平均21+(4/5)英里的速度牽引了135(1/2)噸的重量?!盵128]

 

    “1851年大西鐵路公司[在倫敦工業(yè)展覽會上展出了它所使用的蒸汽機車]。從1847年起就為它制造了每小時平均速度為60英里牽引120噸重的旅客列車的蒸汽機車。鍋爐蒸汽的最大功率是1000匹馬力,一馬力合33000磅,可是,用測力計測量的實際功率卻是743匹馬力。[ⅩⅠⅩ—1205]機器自重31噸,焦炭和水重4噸,機器運轉時——35噸。

 

    在蒸汽機被礦山所有者、工廠主和船主廣泛利用之后,有很長一段時間還沒有被用來進行陸上運輸。”[129]

 

    “富爾頓(和利文斯頓)的第一艘輪船‘克勒蒙號’是1806年在紐約開始建造的。1807年,它第一次(從紐約到沃耳巴尼首次航行)以每小時5海里的速度行駛了145海里?!?/p>

 

{關于鐵路還必須指出下列情況:

 

    “在英國,有軌道路要比作為遙遠地區(qū)之間的交通工具的人工運河出現(xiàn)得早些。軌條最初是用木材做的,敷設它是為了便于把新堡煤礦的煤運出來。在其他一些地方則把長的原木墊入車轍,以防止這些道路不能通行。直到不久以前,人們還認為有軌道路是對運河的補充,用它來進行短途運輸,或者用于那些由于地形特點不能利用內河水運的地方……五十年或六十年以前〈這是在1846年寫的〉,鐵軌開始逐漸排擠有軌道路上的木軌……人們認為,有軌道路僅適用于運輸象煤、鐵或石料那樣的笨重貨物。那時,人們還沒有想到把蒸汽機車作為有軌道路上的動力,盡管瓦特在他的專利說明書中畫出了他所設計的帶蒸汽機的車子的略圖,可是,他卻沒有把它付諸實施。他的學生,工程師默多克在博耳頓和瓦特工廠工作時于1782年第一個在倫敦真正建造了帶蒸汽機的車子……首先實際應用蒸汽機車牽引車輛的人是特里維西克和維維安,1812年他們獲得了自己發(fā)明的專利權……他們制造了一臺帶蒸汽機的在普通路上行駛的靈巧的車子,并在倫敦的展覽會上展出。但是,普遍令人不能滿意的道路狀況卻使得專利權的擁有者們放棄了對他們的發(fā)明的應用……鐵路在英國北部的煤炭企業(yè)中也逐漸獲得廣泛的推廣。這帶來了很大好處……1830年9月15日,曼徹斯特—利物浦鐵路通車,有8輛蒸汽機車;這些機車都是由斯蒂芬遜和其他人制造的,它們掛了28節(jié)車皮。第一次鐵路風潮發(fā)生在1836年,它超過了1843—1848年間的那次風潮?!保?/p>

 

    “后來,亨利·貝爾,一個蘇格蘭人,多年從事房屋建筑的木工,在1812年1月建立了格拉斯哥和海倫斯堡(克萊德的療養(yǎng)區(qū))之間的第一條英國汽船的航線。這個貝爾破產了,淪為赤貧。最后,戴維·納皮爾發(fā)明了新的結構更加完善的船。1818年他建造了重約98噸的‘羅布·羅伊號’輪船,定期航行于格林諾克和拜爾法斯特之間。一直到1818年以前,這些輪船只是間或敢于駛出內河和狹小的海灣,而且也只是在天氣良好的時候。大約在1836—1837年間首次實現(xiàn)了橫渡大西洋的計劃?!炖切翘枴荹ⅩⅠⅩ—1206]完成這一航行的第一艘蒸汽機船。政府的幫助被認為是必要的。丘納德(加拿大人)第一個獲得不列顛政府給予的建立利物浦與波士頓之間郵船航線的補助金。后來,一切新航線建立時,政府都給予了支持。

 

    西印度公司;太平洋公司;開普螺旋槳郵船輪船公司;半島和東方公司;行駛蘇伊士—孟買航線的東印度公司?!?/p>

 

    現(xiàn)在,我們再回過來看1185頁[注:見本卷第449—450頁。下面的引文是緊接在本卷第450頁上關于工作機的引文后面的?!幷咦。

 

    工作機與整套機器多么不同,在制造工作機時也看得出來,因為,這種工作機的制造是在各種工業(yè)部門中進行的。

 

    “因此,在紡紗機和完成紡紗前準備過程的機器中,在各類織布機和抄紙機中,有著很多這樣的工具,如紗錠和粗紡機、槽輪、梳子和各種梳理設備、織布的梭心和梭子、造紙用的金屬線網等。制造上述每一物件是各種工業(yè)部門的任務,它是由其他專業(yè)的工人完成的,而不是由制造機器的工人完成的。因為,機器制造者在安裝機器以供出售時,通常都是向這些物件的生產者購買它們。為了生產機器的這些工作部件或工具,出現(xiàn)了靈巧的(甚至自動的)機器,例如,裝置梳毛刷的機器、制造針布的機器等,以及制造紗錠的自動機。還有生產織機上用的綜片的各種很靈敏的機器和生產織造上用的輪齒的自動機器。不過上述的機器工作部件通常都是由具有這方面專長的工人用手工生產的?!盵《各國的工業(yè)》1855年倫敦版第2部第222—223頁]

 

    “在機器制造業(yè)應用的機器中,有奈斯密斯蒸汽錘,它既能把一大塊花崗石變成粉末,又能打碎胡桃殼而不損傷桃仁。制造它的專利權是1842年獲得的。大型機器制造廠有時使用3至4臺30、15、5等等英擔[注:英國1擔(hundredweight)等于50.8公斤。——編者注]的蒸汽錘來進行不同的工作。看管蒸汽錘需要的只不過是一個人。這種機器中最大的一個在馬爾先生的大型工廠里:錘重6噸,升程6英尺。這個大錘叫做‘托爾’。人們用它來鍛造由兩臺船用發(fā)動機推動的重16噸半,長27英尺9英寸的蹼輪軸。借助強力吊車來焊接和鍛造這個龐大部件,就象鄉(xiāng)村鐵匠打一個馬蹄鐵那樣簡單和容易。在1851年的展覽會上展出了這種蒸汽錘,它的鐵砧重8噸。錘本身重1噸半,吊在活塞聯(lián)結桿上,活塞在安裝于機器上部的汽缸里上下移動,它的直徑是16英寸,錘的最大下降距離(蒸汽機中叫做升程)是42英寸;通常使用的蒸汽壓力是一平方英寸40磅。由于蒸汽錘是根據自動操作的原理建造的,所以,能夠從汽錘獲得任何力量的錘擊,從打碎雞蛋殼的那種力量到最大的壓力500噸所產生的力量。用把蒸汽導入活塞下端的方法,可以把錘提升到需要的高度,而錘本身的重量則使錘下降,但是,在需要時,下降速度也可以立即減緩,方法是按照所需錘擊力導入一定數量的蒸汽。在一般操作中,一分鐘錘擊70下。在建造金屬船只的企業(yè)中生產鐵錨時,在大型機器制造廠和從事鐵路建筑的主要企業(yè)中,都使用蒸汽錘;在用廢鐵、廢鐵軌、廢鐵箍或金屬屑制鐵時也使用這種錘?!盵同上,第223—226頁]

 

    [ⅩⅠⅩ—1207]“在使用鍛工的這個助手之前,大型船用發(fā)動機的軸的鍛造過程不僅是繁重的,而且是不可靠的;遠洋輪船所發(fā)生的許多不幸事件,應該用鐵的鍛造有缺點來說明,因為,如象在美國那樣,人們想把成捆鐵桿焊接在一起用來制造主軸,而缺乏足夠的錘擊力就不可能從這樣焊接的鐵桿中清除掉熔渣。”[同上,第226頁]

 

    “除了這些繁重工作之外,蒸汽錘還用來沖壓器皿蓋,以及模壓和制作銀餐具。瓦特在他于1784年4月獲得的專利說明書中已經提到蒸汽機的這種應用。他提示了利用蒸汽機的活塞聯(lián)結桿同重錘或沖模連接起來鍛造鐵和其他金屬的可能性?!盵同上,第227頁]

 

    瓦特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在1784年4月獲得的專利說明書中,預見到蒸汽機的一切可能用途,并指出利用它來建造機車,鍛造金屬等的可能性。

 

    “為道勒斯[注:威爾士的一個居民點?!幷咦煉鐵廠制造了一個更大的蒸汽錘,重6噸,它的真正垂直降落高度是7英尺,鐵砧是一整塊鐵,重36噸。蒸汽錘操作起來極為靈敏,以致它能最輕地一下一下地把釘子打進柔軟的木頭里去。這種奇妙的錘被用來對金屬巨塊進行6到8下可怕的錘擊,這種金屬巨塊叫做‘毛坯’,用它來軋制鐵軌;在把它壓延成鐵軌之前,這幾下錘擊就把幾塊毛坯接合成一個整塊了。這種發(fā)明也被用來打樁?!盵同上,第227—228頁]

 

    “鍛造一般是使用一種叫作尾錘的工具。它是一個重3—4噸的金屬巨塊,錘頭立在埋入地中的鐵砧上,而座身則為牢固框架上的主銷所固定。為了提升這個錘,在錘頭附近有一個大輪子,輪周上刻著突棱齒或輪齒。輪子旋轉時,輪齒就一個接著一個地咬住錘頭,把它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又把它放下來,錘就落到放在鐵砧上的部件上。它的沖壓力,只是它本身重量所產生的力;這種力還要加上錘的降落所產生的力。不過,這種錘能夠升起的高度十分有限,它的實際效能大大不及奈斯密斯蒸汽錘。尾錘的動力,可以是用來推動滑輪和傳動軸的蒸汽,或者是水輪產生的同樣用途的水力?!盵同上,第228—229頁]

 

    所有這些都是鍛造機器。

 

    “根據賴德專利說明書制造的鍛造機,同時有5個和更多的錘在操作,每分鐘起落700次,主要是用來鍛造棉紡織工業(yè)中紡紗機上的紗錠、切削螺栓、銼刀。這種機器比較小也比較復雜。它把高速度和強力錘擊結合在一起(盡管它的體積大大地小于上述機器)?!盵同上,第229—231頁]

 

    “鉚接機。無論是在這種機器里,或是在鍛造機器里,一般地說,鐵都是在加熱狀態(tài)下經受作用的。鍛造機器使金屬具有規(guī)定的形狀,并且,按照工人的意圖把金屬加以改制。鉚接機器[ⅩⅠⅩ—1208]只是把燒得通紅的螺栓加以錘擊,于是就把兩塊鐵板牢牢地接合在一起。

 

    第一個應用機器鉚接鐵板的人,是曼徹斯特的費爾貝恩先生。關于這個問題,他的自述是:‘鉚接機的發(fā)明,是由于十五年前在我們公司勞動的鍋爐制造工的罷工所引起的。那時搞過試驗,用普通的沖壓機把燒得通紅的鉚釘釘入鐵板來鉚接兩塊鐵板。這次實驗的成功,立即導致制造第一臺機器,在這臺機器里,是用凸輪推動的大杠桿來使活動的沖模沖壓鉚釘。短期的試驗證明,這第一臺機器不符合制造鍋爐的多種要求,所以,八年前制成了目前形式的鉚接機?!@種機器輕便,而且可以在軌道上移動。由于這種機器的使用,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增加了11倍,并且節(jié)約了一個工人的勞動。鉚接時沒有噪音。”[同上,第231—234頁]

 

    “可以深信不疑地斷定,沒有這種機器,用管狀構件建造鐵橋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個機器的發(fā)明,同生產中應用的某些別種機器的發(fā)明一樣,是工人‘罷工’的結果,它只是再一次證明這種行動的狂妄。把燒得通紅的鉚釘放入大型橋梁管孔的目的,是使金屬在冷卻時產生強力壓縮,其結果是使金屬板非常緊密地接合起來?!盵同上,第234頁]

 

    關于罷工的這個論點妙極了。如果工廠主在沒有工人促進的情況下采用機器,機器就對工人有利,而當工人自己迫使工廠主這樣做時,機器就對工人不利。另一方面,恰恰是由于工人罷工,才創(chuàng)造了如象走錠精紡機,費爾貝恩鉚接機(沒有這種機器,用管狀構件建造鐵橋幾乎是不能實現(xiàn)的)等等這樣重要的機器。因此,使用機器是好事,尤其對工廠主總歸是好事。不過,一談到罷工時,機器就被描寫成某種對工人不好的東西。據說,工人不應該加速自己不可避免的命運的到來。

 

    “曼徹斯特的加弗斯先生的另一種——固定式的——鉚接機,每小時錘打360個鉚釘,機器由1個工人和3個男孩看管。在這部機器里,錘打鉚釘所需要的力,只是由活塞聯(lián)結桿的壓力產生的,聯(lián)結桿是用高壓蒸汽推動的?!盵同上,第234—235頁]

 

    “沖孔機是用來穿孔的。烏里治造船廠應用的機器完全是自動操作的。用直徑半英寸的沖孔器在0.08英寸厚的鐵板上穿孔,需要6025磅壓力,而在0.24英寸厚的鐵板上穿孔,則需要17100磅壓力?!盵同上,第236—237頁]

 

    “切板機一般是與沖孔機聯(lián)結在一起的,它安裝在沖孔器對面或后面,視其如何更便于工作而定。它的切割部分是一塊帶刀刃的扁鋼,刀刃和下邊的同樣的刀刃對向操作——類似剪刀的一種東西。到曼徹斯特的一個大型機械車間去,看一看這些奇妙機器的工作,聽到在金屬上接連不斷地穿孔時的聲響,看到切割金屬就象裁切紙頁一樣,使它具有規(guī)定的形狀,感覺到這些大型工具操作時堅實的地面如何在顫動——所有這一切都蔚為奇觀……機器制造者需要的沖孔機和切板機,正象是裁縫需要的剪刀和木工需要的[ⅩⅠⅩ—1209]鉆一樣。它們是機器制造業(yè)中基本的生產工具,也是鐵工廠最需要的用具?!盵同上,第237頁]

 

    機器制造業(yè)中主要的大型生產工具就是這樣的。

 

    機器制造業(yè),除了需要大量的動力而外,還必須使機器部件具有最大的數學精確性和應用大量工作機來大規(guī)模地生產機器。

 

    應用自動機制造更精確的機器。

 

    “機器的各種零件,不論是最小巧的,還是最笨重的,它們的形狀幾乎是根據數學準確性和精確性來制造的,指出這一點很重要。如此完善地生產機器零件,只靠手工勞動的靈巧恐怕不行〈那么鐘表的生產呢?〉;即使能行,也會造成大量的花費,以致無論機器和熟練工人的數目怎樣增長,在產品數量方面,或在產品價格方面,我們都趕不上需求,這種需求是由生產機械的改進引起的生產的日益完善和輕松所造成的。

 

    僅僅在六十年以前,幾乎機器的每個部件的制造和加工成規(guī)定的形狀,都只使用手工勞動,也就是說,在制造機器零件時,在準確性和精確性方面,我們是完全依靠工人手的靈巧和眼力的準確。隨著瓦特、阿克萊、克倫普頓、布呂內爾、迪多和加卡在機械生產過程方面所帶來的改良,突然產生對特殊精確機器的需求,那時,已有的熟練工人數無論在數量方面或是在他們的技能水平方面都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約在四十年前〈大約在1810年或1814年〉亨利·莫茲利先生在機器制造業(yè)所應用的工具和機器中引進了滑動原理。沒有這個原理的引進,我們永遠也不會達到機器制造業(yè)現(xiàn)在所具有的這樣高的發(fā)展水平。

 

    這里所指出的原理已應用于機械裝置,這種裝置代替了人手來掌握刀具將其貼近被切削的物件表面,并支配刀具的運動。用這種機械裝置,我們就能使刀具的刀刃絕對準確地在物體的表面上縱向或橫向移動,工人幾乎不用任何肌肉力就能做出任何一種基本的幾何形狀——直線、平面、圓、圓柱體、錐體和球體,輕易、精確和迅速的程度是從前任何最熟練工人的最富有經驗的手都無法做到的。滑動原理已應用于刀架,刀架在目前已成為任何一部車床的一部分,并且以不同的形式應用于鏜床、刨床、插床、鉆床和其他機床。不管車床的這個附件多么簡單,從外表上看多么不重要,但我們認為,可以毫不夸大地說,它對機器的改良和更廣泛應用所產生的影響,不下于瓦特對蒸汽機的改良所產生的影響。采用刀架的結果是,各種機器很快就完善和便宜了,而且推動了新的發(fā)明和改良。在刀架被采用之后不久,它就被制成自動的了,也就是說,固定在刀架上的刀具貼近表面進行縱向或橫向操作時,已不依靠看管機床的工人的注意力了?!盵同上,第238—239頁]

 

    所以,一般地說,刀架代替了人手。

 

    “用鏜床在蒸汽機、水壓機和其他機器的缸體內鏜孔和磨光。在這些機器里,被鏜的缸體牢牢地固定在裝置得適于這項工作的框架上,切削工具通過旋轉逐漸切入缸體內;刀具旋轉著向前切削,排出金屬屑,直到把整個缸體鏜透。在這類機床的最好的結構中,[ⅩⅠⅩ—1210]鉆頭的運轉是完全自動化的。鏜床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供鉆頭或鏜刀工作的機械,鉆頭或鏜刀可貼近任何材料,通過繞著軸線的旋轉運動來切削空心的汽缸。

 

    蒸汽機或水壓機的汽缸應該用最大限度的準確性和精確性鉆成,因為汽缸直徑的任何誤差,無疑會在蒸汽高壓作用于汽缸內運動的活塞時引起蒸汽的大量滲漏。只有借助于這種機床,我們才獲得我們的原動機;因為,可以肯定地說,不借助鏜床就不能生產任何工作規(guī)模的蒸汽機。這種機床也用來制造其他機器,例如泵等?!盵同上,第239—241頁]

 

    車床。

 

    “恐怕沒有一種機器零件在制造時不在某種程度上需要車床了。車床是萬能的工具?!盵同上,第241頁]

 

    “普通的腳踏式車床的結構,和用蒸汽推動的車床的結構實質上是一樣的。這里僅僅是沒有軸和飛輪那樣的部件,由于旋轉運動是用傳動皮帶從主軸上傳送來的,而主軸是用蒸汽機推動的,因此,這里不需要軸和飛輪。但是,在從事繁重工作時,以及在具有一定價值的一切機械車床中,都采用了自動原理,并制造了保證實現(xiàn)這個原理的裝置。在加工工業(yè)中應用車床,一般地說,必須限于制造圓柱體或使機器的個別零件具有圓的形狀。”[同上,第241—243頁]

 

    牛頭刨床(插床)。(遠比車床更加現(xiàn)代化的發(fā)明。)

 

    “這種機床工作的原理和立式鑿子一樣,鑿子上下移動,向下移動時切削金屬。通過對輪齒的精心安排,機架能夠和機床的其他部分一起移動,這樣一來,毛坯沒有經過加工的表面便經常被置于刀具之下。觀看這些鐵的工人是非常有趣的,它們不要人的任何幫助,就去刨堅硬的物件,使之具有一定的形狀。以垂直方向進行切削的任何機器都能用來使一塊金屬具有一定的形狀,這是很容易理解的。這種機床在工人手中實際上成為一把功率強大的刀子,完全按工人的需要來進行切削,所以在工人的看管下,可以用這種機床制成任何帶棱角的形狀?!盵同上,第244—245頁]

 

    “刨床。這是鐵的木工,因為,木工用他的刨在木材上完成的一切作業(yè),機床都能用它的工具來完成。準確而有效率。借助于這種機床,能夠刨出最光滑的表面,由于機器的工作不可能發(fā)生偏差,所以,機床加工過的物件表面,同巧手的工人借助銼刀加工過的物件表面相比,質量要高得多。在手工制造的最好的制件中,常常會發(fā)現(xiàn)同絕對直線運動有某些偏離。這種機床與牛頭刨床不同之處在于,這里被加工的零件是移動著的,相反地,切削工具卻是固定的。的確,刀具可以向側邊移動和上下移動,但是,這樣做是為了把新的零件放在它的下面,正如[ⅩⅠⅩ—1211]車床支架的活動一樣。需要刨削的物件被牢牢地固定在機床的機架上,機架是能夠向前和向后運動的。刀具安裝在牢固的夾具之中,橫在機身上面,載著制件的機床機架向前運動時,使這個制件同刀具接觸,刀具就刨它,或者準確些說,在表面上刻槽,當被加工的物件在刀具下移動時,就切削出鐵屑。”[同上,第245—247頁]

 

    “鉆床。這是立式車床,不同之處只是,這里制件是固定的,而刀具是旋轉的。”[同上,第247頁]

 

    “計量儀器。它們測量的準確度達到0.0001和0.000001英寸?!盵同上,第248頁]

 

    “所有這些主要是本[ⅩⅠⅩ]世紀的機器。它們全都是〈計量儀器除外〉用來加工鐵〈和銅〉的。”[同上,第249頁]

 

    “加工木材的機器也是精巧的。這主要是美國出產的機器。在美國,加工木材的機器甚至比英國應用得更廣泛,甚至在不大的工場內也為自己開辟了道路。在這個國家里,手工勞動相當昂貴……所以,人們盡可能地減少手工操作……人們更注意的是節(jié)約時間和勞動,以及在花費最少的情況下收效最快,而不是制作得最堅固和達到最好的精工。在分散的居民需要克服大量自然障礙的地方,占有位置的主要不是優(yōu)美的精工,而是大膽的構想?!盵同上,第249—250頁]

 

    水泵是專門使用蒸汽力代替人力的機器。用這種方法,1836—1837年[在荷蘭]把一些大型的蒸汽機同11臺水泵的活塞聯(lián)結桿連接起來,抽干了哈勒姆湖水(約10億噸水)。

 

    “恐怕很難找到比應用普通水泵更令人驚嘆的例子了。這個大型機器,就其抽水機械來說,實質上與普通的吸水唧筒沒有區(qū)別?!盵同上,第252—254頁]

 

    {“1836年前,荷蘭人為了排干本國的低洼地區(qū),通常使用的主要是風力推動的機器。為了防止荷蘭王國三分之二國土變?yōu)檎訚珊秃础獜那熬褪菑倪@種狀況下擺脫出來的——,需要總功率60000匹馬力的12000臺風車〈可見,每臺風車是5馬力〉〈這一點表明,能夠利用風力的規(guī)模多么有限〉。也曾使用過一些小型的蒸汽機?!盵同上,第253頁]}

 

    “在英格蘭,廣泛借助蒸汽機來排水,特別是格尼先生。有不少于680000英畝的土地,從前是沼澤(林肯郡和劍橋郡的多沼澤地區(qū)),現(xiàn)在糧食豐收,牲畜興旺。格尼先生使用的提水機器在任何情況下都有許多帶戽斗的輪子。它們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下射水輪,不過,不是從水獲得動力,而是把水提上來,機器本身則是用蒸汽力推動的。80匹馬力的機器抽水量是每秒約5噸,或每小時約16200噸。”[同上,第254—255頁]

 

    [ⅩⅠⅩ—1212]離心式水泵?!埃ò⒉ǖ聶C器曾在1851年展覽會上展出。離心式水泵在美國和法國應用得比較早。)結構最好的普通水泵[有效]功率只達到45%,機器所需要的動力的余下部分,由于機器結構的缺點都被浪費掉了。有些次等的水泵[有效]功率只達到18%,而72%的動力,則耗費在克服阻力和磨擦等上面了。阿波德水泵每分鐘600轉,在這樣的速度下,它的[有效]功率平均為它所使用的全部動力的70%?!盵同上,第255、257、259頁]

 

    其他各種離心式水泵。[同上,第260—263頁]

 

    洗滌機和烘干機。[同上,第266頁]

 

    “在工業(yè)中,為了各種用途,需要快速流動的氣流。例如,一系列的鑄造作業(yè)、鋼的研磨、花邊的燒烤、經紗的烘干等——所有這些過程都是絕對需要空氣流的。

 

    普通的風箱是根據十分錯誤的原理制成的,當然,它完全不適應企業(yè)家的需要。它的主要缺點之一,是它的作用的中斷性,因此,它不能有規(guī)律地連續(xù)不斷地送出氣流。要做到這一點,它的某些部分必須有新的結構。鼓風管必須與第二室連接,在第二室內,空氣可以在壓力下積蓄起來,風箱的空氣壓縮部分,它的下層部分,應把空氣排入儲存器,而不是象普通的風箱那樣,直接穿出鼓風管。

 

    鍛用風箱是比較完善的機器。這里有空氣儲存器,氣流是連續(xù)不斷的,而不是時斷時續(xù)的。把推動鍛用風箱的手柄和蒸汽機或水車的曲柄連接起來,就制成簡易的機械空氣泵;這類機器常常是在無法獲得較好的機器的地方使用。但是,這里能夠發(fā)出的空氣量不大;也不能獲得氣流的某種高速度。不過,儲存器里能夠造成的壓力,卻是它的優(yōu)點,因為,這樣一來就能得到雖然不大但卻很強有力的氣流。

 

    空氣泵實際上可以和液壓泵列入同一類的機器。有的是根據唧筒原理制造的,有的是根據離心機原理制造的。風箱屬于泵的一類。在小鐵工場里,正象在制造機器小零件的機械工場里一樣,人們制造經過改良的鍛用風箱。昂費爾裝置是鍛用風箱的重要改進。

 

    正如流體力學所證實的,水泵是能夠成功地用來在高壓下抽水的唯一機器,而離心式機器只適用于揚程低和水量大的情況,同樣,離心式空氣泵不大適合于鍛造業(yè)的需要,那里對壓縮的強力的氣流要比對寬散的氣流更為需要。”[同上,第272—274頁]

 

    鼓風機(也是用蒸汽力推動的)。{用手柄拉動的,小規(guī)模應用的鼓風機是它的原型。}

 

    “鼓風機經常[ⅩⅠⅩ—1213]是在鑄鐵廠使用??諝獗粩D入機器軸心周圍的小孔之中,然后,隨著葉片運行并從葉片的頂端流入與機器連接的管子。”[同上,第274—276頁]

 

    “空氣泵。這是哲學儀器[130],但是,它對于設計低壓蒸汽機,保持冷凝室的真空,制糖生產等方面,卻具有最重要的意義。它被廣泛地用來烘干木材。木材被放在一個大的鐵箱之中,其中一半裝入干燥劑,然后,把它密閉起來,用蒸汽機推動的空氣泵把空氣抽出來。這樣就造成真空,于是,空氣便從木材的纖維組織中脫出。然后,再往箱中放入空氣,由于空氣對表層產生壓力,干燥劑便被擠進木材,滲入每一個小孔。”[同上,第276—277頁]

 

    磨粉機。

 

    “據發(fā)現(xiàn),把谷物變?yōu)槊娣蹠r需要的強烈磨擦和壓力熾熱地燒烤谷物,使它們嚴重地遭到分解。防止這一點的唯一辦法是,是磨盤中間通入空氣流,從而保持面粉的冷卻狀態(tài)。

 

    最富麗堂皇的磨房之一是普利茅斯皇家船塢中的磨房。磨房建筑物長240英尺,高70英尺。中央是兩臺45匹馬力的蒸汽機,兩邊各有12對磨盤,每一對磨盤每分鐘123轉,每小時磨5蒲式耳谷物,所以,磨房全速工作時,每小時磨120蒲式耳谷物,然后,用8臺機器來簸揚面粉。谷物放在上面的一層,然后,沿著溜槽首先進入分選機或類似阿基米得螺旋的圓筒形篩子。谷物在流向磨盤的過程中被清除掉塵砂,落入漏斗,從那里沿著溜槽流入磨粉機的磨盤。然后,面粉被清除掉麩皮。一般使用的清除麩皮的機器是用金屬線網做成的別具一格的圓筒。面粉流入這個圓筒,借助刷子從線網中篩落。有時,面粉是借助于快速旋轉的簸揚風車從線網中篩落,風車把面粉從線網中吹出。這種用途的金屬線網是極密的。在1851年展覽會上展出了一平方英寸有22500個網眼的線網樣品。制作一個線網用3900英尺長的金屬線,重量不超過一盎司?!盵同上,第278—279頁]

 

    “哲學儀器。最初它們制造得很粗糙,結構非常簡單?;瘜W天平的不靈敏、透鏡結構的缺陷、溫度計分度不準確或經緯儀的圓周分度的不準確,都損害了用這些儀器進行的一切實驗。因此,哲學儀器的精確性對科學進步具有高度重要意義。另一方面,蒸汽機和電報機的發(fā)明〈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還有鐘表〉必須有物理科學作為它們的依據……古老的顯微鏡和望遠鏡提供的只是不正確的材料?!盵同上,第288—290頁]

 

    光學。達蓋爾死于1851年。[同上,第291頁]

 

    [ⅩⅠⅩ—1214]電磁學。

 

    “電流通過繞在鐵上的銅線圈時,鐵就獲得磁性。

 

    厄斯特德教授第一個發(fā)現(xiàn),放在電流影響范圍內的磁針,當電流通過線圈時立即產生向一旁偏離的傾向。這就是英國使用的普通型號的電力電報機的原理。接著,厄斯特德發(fā)現(xiàn),一個軟鐵棒在電流繞著它環(huán)流時,就感應出磁性。這樣一來,用磁力的產生和消失的方法就可以向任何距離傳送一系列信號。美國的電報機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造的。”[同上,第328—329頁]

 

    *  *  *

 

    [ⅩⅠⅩ—1216]    Ⅳ.亞麻廠

 

    [ⅩⅠⅩ—1217]    ⅤⅢ.針織廠(部分工廠用人力作為動力,部分工廠用蒸汽力作動力)

 

1

2

3

4

5

6

7

8

9

(a)  65

 

(b)    4

 

(c)

 

(d)  69

 

 

411

 

9

 

 

 

420

2108

 

217

 

 

 

2325

1544

 

198

 

 

 

1742

1955

 

207

 

 

 

2162

2108

 

217

 

 

 

2325

4063

 

424

 

 

 

4487

 

    總計

 

工廠

紗錠數

機械織機數

看管機械織機的織工數

動     力    量

蒸汽力

水力

英格蘭和威爾士   5662

 

蘇格蘭568

 

愛爾蘭158

 

聯(lián)合王國6378

 

33095603

 

2615220

 

739205

 

36450028

 

444233

 

40073

 

6560

 

490866

 

202847

 

23294

 

4423

 

230564

 

328747

 

34609

 

11938

 

375294

 

20003

 

5960

 

3376

 

29339

 

 

13歲以下的兒童

13歲到18歲的男少年

13歲以上

的 婦 女

18歲以上

的 男 子

在  業(yè)  總  人  數

男孩

女孩

男子

婦女

共計

34381

 

681

 

243

 

35305

32667

 

1141

 

480

 

34288

59463

 

7662

 

4207

 

71332

338500

 

68571

 

25902

 

432973

177596

 

17000

 

7040

 

201636

271440

 

25343

 

11490

 

308273

371167

 

69712

 

26382

 

467261

642607

 

95055

 

37872

 

775534

 

    婦女約占在業(yè)總人數的5/8,而男子占3/8。如果從6378個工廠在業(yè)的男子總數中每個工廠減去5個不在工廠本身勞動的人,則后一個數字將會更少。那樣,男子總數將減少31890人,或者,大略地說,減少30000人。

 

    [ⅩⅠⅩ—1218]13歲以下的兒童是69593人,幾乎占在業(yè)總人數的1/11。兒童的總數難以列舉,因為,13歲到18歲的男孩列入男性一組的人數,而13歲以上的女孩則列入女性一組的人數。

 

    18歲以上的男子僅有201636人,從這個數字中應該減去31000人強,現(xiàn)大略減去31000人,余下170636人。如果我們以工廠報告提供的男子人數為例,則18歲以上的男子的比例將近5/19,也就是說,占全部在業(yè)人數的1/3弱。如果我們以18歲以上的男子人數為例,并從其中減去31000人,則上述比例將會是1/4弱。

 

    230564個織工看管490866臺織機,也就是說,一個織工平均看管2.1臺織機。

 

    計算出看管紗錠的工人數就更困難了。第一,我們應該[從在業(yè)的總人數中]減去看管織機的工人數。第二,應該減去所有在工廠以外勞動的人,即那些不直接從事工廠勞動的人。這里面還包括工程師、消防隊員、機械師等。平均在每個工廠中,他們至少是8個人。如果從在業(yè)總人數中減去織工人數,則余下544970人,如果再從6378個工廠中的每個廠減去8個人,則剩下493946人。但是,這里還有困難:(1)我們不知道,除上述工人外,還有多少工人從事織造,(2)起毛機沒有單列出來(毛紡織工業(yè)除外)。

 

    不過,起毛機的總數只有2163臺,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在那些單從事織造的工廠(還必須減去上述針織廠中的人數4487人,余下489459人)中,約雇用113308人,其中有81049個織工,也就是說,每1.3個多工人中有一個織工。在別的地方還是列舉了一個人平均看管多少紗錠。

 

    耗費的動力總量是404633匹馬力。如果減去不在工廠勞動的人數,則一個工人使用將近2個單位的動力。不過,所有這些材料只能用來說明在業(yè)的人在性別和年齡上的比例,因為,有關其他項目的一切材料都是在別的地方說明的。

 

    根據聯(lián)合王國1861年的材料,在2887個棉紡織廠中在業(yè)的有451569人,也就是說,每個工廠156人強。1836年,在1250個棉紡織廠中在業(yè)的有193544人,也就是說,每個工廠175人弱。

 

    1861年在業(yè)的有:男子182556人,婦女269013人,他們之間的比例約為1∶1.4;1836年在業(yè)的有:男子100258人,婦女119124人,他們之間的比例約為1∶1.1。

 

    關于動力和紗錠數的材料無法對比,因為缺乏1836年關于紗錠數字的材料。

 

    其次:1861年有2211個毛紡織廠和精梳毛紡織廠,在業(yè)的人數有173046人,也就是說,每個工廠在業(yè)的有78人強;1836年有1315個工廠,在業(yè)的有158484人,也就是說,每個工廠120人強。

 

    1861年在這些工廠中工作的有男子81255人,婦女91791人,他們之間的比例是1∶1.1;1836年有:男子39360人,婦女27569人,比例是1.4∶1。

 

    [ⅩⅠⅩ—1219]亞麻廠的情況則是:

 

    1861年有399個工廠,在業(yè)的人數有87429人,也就是說,每個工廠219人強;1836年有352個工廠,工人32868人,也就是說,每個工廠93人強。

 

    1861年在業(yè)的人中有男子24616人,婦女62813人,比例是1∶2.5;1836年有:男子10342人,婦女22526人,比例是1∶2.1。

 

    最后,絲紡織廠的情況是:

 

    1861年有771個工廠,在業(yè)的人數有52429人,也就是說,每個工廠68人;1836年:237個工廠,在業(yè)的人數有30407人,也就是說,每個工廠128人強。

 

    1861年在這些工廠中工作的人有男子15530人,婦女36899人,比例是1∶2.3;1836年有:男子9969人,婦女20438人,比例是1∶2.05。

 

    1861年在棉紡織工業(yè)、毛紡織工業(yè)、精梳毛紡織工業(yè)、亞麻紡織工業(yè)和絲紡織工業(yè)中有:工廠6268個,18歲以上的男子198351人。在業(yè)的總人數664473人;1836年:工廠3154個,18歲以上的男子88859人。在業(yè)的總人數344623人。1861年十八歲以上的男子和在業(yè)總人數的比例是1∶3.3,而1836年則是1∶3.8。

 

    平均每4個人使用一匹馬力的動力。(《工廠視察員報告。截至1856年10月31日為止的半年》1857年倫敦版第9頁)

 

    根據議會決議,于1835年、1838年、1850年、1856年和1861年都作了總的報告。

 

    [ⅩⅠⅩ—1220]    聯(lián)合王國工廠數

 

s工廠

1838年

1850年

1856年

1861年

棉紡織廠

 

毛紡織廠

 

精梳毛紡織廠

 

亞麻廠

 

絲紡織廠

1819

 

1322

 

416

 

392

 

268

1932

 

1497

 

501

 

393

 

277

2210

 

1505

 

525

 

417

 

460

2887

 

1679

 

532

 

399

 

771

共計

4217

4600

5117

6268

 

    使用的馬力數

 

工廠

1838年

1850年

1856年

1861年

棉紡織廠

 

毛紡織廠

 

精梳毛紡織廠

 

亞麻廠

 

絲紡織廠

59803

 

20617

 

7176

 

11089

 

3834

82555

 

22144

 

11515

 

14292

 

3711

97132

 

25901

 

14904

 

18322

 

5176

294100

 

36477

 

28204

 

46081

 

7050

共計

102069

134217

161435

411912

 

    機械織機數

 

工    廠

1838年

1850年

1856年

1861年

棉紡織廠

 

毛紡織廠

 

精梳毛紡織廠

 

絲紡織廠

 

亞麻廠

108751

 

2150

 

2969

 

1714

 

209

249627

 

9439

 

32617

 

6092

 

3670

298847

 

14453

 

38956

 

9260

 

7689

399992

 

21770

 

43048

 

10709

 

14792

共計

115801

301445

369205

490311

 

    [ⅩⅠⅩ—1221]    聯(lián)合王國使用的紗錠數

 

    1850年            1856年        1861年

 

    25638716        33503580        36450028

 

    聯(lián)合王國每個工廠平均擁有的紗綻數

 

工    廠

1850年

1856年

1861年

棉紡織廠

 

精梳毛紡織廠

 

亞麻廠

14000

 

2200

 

2700

17000

 

3400

 

3700

約17000(略少)

 

3725強

 

4195強

 

    聯(lián)合王國每匹馬力平均帶動的紗綻數

 

工    廠

1850年

1856年

1861年

棉紡織廠

 

精梳毛紡織廠

275

 

86

315

 

102

146(?)

 

?

 

[ⅩⅠⅩ—1222]    聯(lián)合王國工廠在業(yè)總人數

工    廠

1835年

1838年

1850年

1856年

1861年

棉紡織廠

 

毛紡織廠

 

精梳毛紡織廠

 

亞麻廠

 

絲紡織廠

219386

 

55461

 

15880

 

33212

 

30745

259104

 

54808

 

31628

 

43557

 

34303

330924

 

74443

 

79737

 

68434

 

42544

379213

 

79091

 

87794

 

80262

 

56137

451569

 

86983

 

86063

 

87420

 

52429

共計

354684

423400

596082

682497

775534

   

 

 

 

 

 

 

 

 

 

 

 

  可見,精梳毛紡織廠和絲紡織廠在業(yè)人數[在1856年至1861年期間]絕對減少。

 

    13歲以下的兒童數

 

工    廠

1835年

1838年

1850年

1856年

1861年

棉紡織廠

 

毛紡織廠

 

精梳毛紡織廠

 

亞麻廠

 

絲紡織廠

28673

 

9451

 

3959

 

5290

 

9082

12327

 

6203

 

4534

 

1767

 

4452

14993

 

7094

 

9956

 

1581

 

1498

24648

 

6703

 

11228

 

1806

 

1686

39788

 

5969

 

13178

 

3539

 

5182

共計

56455

29283

35122

46071

67656

 

    應該指出,1835年,占兒童總數2/3以上的兒童還是做全日工(17147個兒童只勞動8小時并且上學)。從1838年起,兒童只做半日工,在絲紡織工業(yè)中,8歲到11歲的兒童(而不是11歲到13歲)做半日工并且上學。

 

    13歲到18歲的男少年

 

工    廠

1835年

1838年

1850年

1856年

1861年

棉紡織廠

 

毛紡織廠

 

精梳毛紡織廠

 

亞麻廠

 

絲紡織廠

27339

 

8042

 

2081

 

3457

 

2654

41046

 

11018

 

3753

 

5953

 

4739

37059

 

11884

 

7695

 

8012

 

4951

38941

 

11134

 

7116

 

8950

 

6059

41207

 

11213

 

6614

 

7977

 

3224

共計

44573

66509

67864

72220

70235

 

    [ⅩⅠⅩ—1223]    13歲以上的婦女數

 

工    廠

1835年

1838年

1850年

1856年

1861年

棉紡織廠

 

毛紡織廠

 

精梳毛紡織廠

 

亞麻廠

 

絲紡織廠

105545

 

19150

 

8136

 

19961

 

14904

141184

 

18833

 

20321

 

29828

 

20806

183912

 

26810

 

46901

 

46843

 

29027

211742

 

30579

 

51371

 

55863

 

38271

251306

 

35179

 

47652

 

60690

 

32029

共計

167696

230972

333493

387826

426856

 

    18歲以上的男子數

 

工    廠

1835年

1838年

1850年

1856年

1861年

棉紡織廠

 

毛紡織廠

 

精梳毛紡織廠

 

亞麻廠

 

絲紡織廠

57829

 

18818

 

1704

 

4504

 

4105

64547

 

18754

 

3020

 

6009

 

4306

94960

 

28655

 

15185

 

11998

 

7068

103882

 

30675

 

18079

 

13643

 

10121

119268

 

35179

 

31501

 

15222

 

10162

共計

86960

96636

157866

176400

211332

 

    在考察工廠在業(yè)工人人數的增加時,始終應該區(qū)別出下列三種原因:這種增加(a)或是由于使用機器的現(xiàn)有工業(yè)擴大了(例如棉紡廠);(b)或是由于手工業(yè)類型的企業(yè)變?yōu)槭褂脵C器的企業(yè)(特別是,如果機器生產只包括一種生產形式,例如,棉紡或棉織,然后逐漸推廣到紡紗和織造的一切形式);(c)最后,或是由于某些用機器生產的部門進入工廠生產之列,而這些部門以前是不屬于工廠的,并且是用手工方法經營的。例如,在《工廠視察員報告》(1856年10月31日第16頁)中聯(lián)系上述附表[注:見本卷第496—499頁?!幷咦(在這些《報告》中自然沒有1861年的材料)寫道:

 

    [ⅩⅠⅩ—1224]“棉紡織工業(yè)中機械織機數的增長〈1836年以后〉是生產擴大的結果,而不是從前只用手工生產的某種織品現(xiàn)在使用機械力來生產的結果〈可見,這是a項的例證〉;但是,在其他工廠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生產地毯、絳帶和麻布的織機現(xiàn)在卻使用機械力,迄今為止機械力的這種使用是非常有限的。對于這三種產品來說,為了使織機適于使用蒸汽力,曾需要進行復雜的經過仔細考慮的改革〈后面這一點是b項的例證〉?!?/p>

 

    “在‘精梳機’,尤其是‘李斯特爾式精梳機’……被采用以后,機械力才廣泛應用到梳毛過程上……其結果無疑使大批工人失業(yè)。過去羊毛多半是在梳毛工人家里用手來梳。現(xiàn)在極為普遍的是在工廠內梳,除了少數幾種仍需要手梳羊毛的特殊操作外,手工勞動被淘汰了。許多手工梳毛工人在工廠內找到了工作。但手工梳毛工人的產品比機器的產品少得多,所以很大一批梳毛工人依然找不到工作?!保ǖ?6頁)

 

    “精梳毛紡織廠在業(yè)男子人數的增加,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隨著梳毛機的采用,現(xiàn)在‘梳毛’過程十分普遍地在工廠內進行〈可見,這是c項的例證〉;而毛紡織廠在業(yè)男子所占的比例大,則是因為工廠的上漿車間和印染車間使用的材料笨重,因而工作繁重?!保ㄍ希?9—20頁)

 

    在同一報告中寫道:“數字表明,從1835年起,在毛紡織廠和亞麻廠,兒童數目大大減少了,而在精梳毛紡織廠,他們的數目卻逐漸增多了。毛紡織廠和亞麻廠兒童數目減少的原因應該是,現(xiàn)在迅速地推廣使用機器,完全排擠了童工〈這是十小時工作日法令的結果〉。目前精梳毛紡織廠在業(yè)兒童數目的增加,不是由于對未成年勞動的需求增長了,而是近二十年來精梳毛紡織生產大量發(fā)展的結果……精梳毛紡織廠在業(yè)兒童數目最多——他們的數目比棉紡織廠多一倍——,而亞麻廠在業(yè)兒童數目最少。”(同上,第19頁)

 

    因為只有絲紡織廠和精梳毛紡織廠是我們在對比1856年和1861年的材料時發(fā)現(xiàn)的在業(yè)工人數絕對(不僅是相對)減少的工廠,所以這一事實值得更仔細地考察。

 

    不過,在我們這樣做之前,再從上述報告中摘引關于機器推廣,或者更確切地說,關于使用機械力的機器推廣方面的說明如下。

 

    “把機械力應用到以前用手推動的機器上,幾乎是每天都發(fā)生的事情……為了節(jié)省動力,改進產品,增加同樣時間內的產量,或排擠掉一個童工、一個女工或一個男工等等,在機器上不斷實行一些小的改良[ⅪⅩ—1225],這種改良有時雖然看起來沒有多大意義,但會產生重要的結果。”(同上,第15頁)

 

    在同一報告中我們還看到:

 

    “近年來,任何一種機械發(fā)明都不象‘珍妮’紡紗機和精梳紡紗機的創(chuàng)造,在生產方式上,并且歸根到底,在工人的生活方式上,引起那樣大的改變?!保ㄍ希?/p>

 

    這里,正確地表達了實際的聯(lián)系。“機械發(fā)明”。它引起“生產方式上的改變”,并且由此引起生產關系上的改變,因而引起社會關系上的改變,“并且歸根到底”引起“工人的生活方式上”的改變。

 

    “把機械力用在織機上,是勞動大大偏離它的舊有軌道的原因,近來,這種偏離引起了社會上的注意。手工織布工人的痛苦,曾經是一個皇家委員會的調查對象,但是,雖然他們的苦難已被承認、被感嘆,他們的狀況的改善卻仍要聽天由命;也許可以相信,這種痛苦現(xiàn)在已近于消除,目前機械織機的大量推廣,完全有可能促進了這一點。準確地弄清手工織機的數目永遠也不可能,不過,據估計,使用手工織機的織工及其家屬在1838年約為800000人。在此之前,蒸汽力幾乎僅僅在棉織機上或用攙上棉花的原料進行加工的工廠中才使用。但是緊接著,生產所有紡織品——毛紡織品、精梳毛紡織品、亞麻紡織品和絲紡織品——的機械織機數目迅速增加,而且直到現(xiàn)在,這種增加還在繼續(xù)著。”(同上)

 

    關于工廠數目的增加(根據上述1856年10月31日的那份報告的材料,我又補充了1856—1861年期間的材料),報告談到如下情況:

 

    “從1838年到1850年〈十二年〉工廠的年平均增長數是32個,而從1850年到1856年是86個〈從1856年到1861年是230個{剛剛出現(xiàn)的大麻廠和黃麻廠,以及‘機械’針織廠除外}〉。在第一個時期〈1838—1850年〉只有生產棉紡織品、毛紡織品和精梳毛紡織品的工廠數目增加了,增加的比例如下:棉紡織廠6%,毛紡織廠13%,精梳毛紡織廠20%。在1850年至1856年期間,主要是棉紡織廠和絲紡織廠數目增加了??偟脑黾邮牵好藜徔棌S14.2%,毛紡織廠5%,精梳毛紡織廠4.7%,亞麻廠6.1%,絲紡織廠66.0%?!保ㄍ?,第12頁)

 

    [ⅪⅩ—1226]從1856年到1861年工廠數目增加如下:棉紡織廠13%,毛紡織廠11%,精梳毛紡織廠1%;亞麻廠數目減少了5%,而絲紡織廠增加了67%。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1)從1856年到1861年期間亞麻廠數目減少了約5%,或5年減少了18個工廠(平均每年都有減少)。這一點證明了積聚。另一方面,(2)在工廠數目有極大增加的絲紡織業(yè)中,我們看到工人人數減少;在精梳毛紡織企業(yè)中情況也是如此。

 

    亞麻廠

 

 

工廠數

紗錠數

織機數

動力

在業(yè)人數

1850年

 

 

1856年

 

 

1861年

393

 

 

417

 

 

399

1061100[注:這個數字在手稿中被劃掉了?!幷咦

 

1542900[注:這個數字在手稿中被劃掉了?!幷咦

 

1216674

3670

 

 

7689

 

 

14792

14292

 

 

18322

 

 

36081

62434

 

 

80262

 

 

87429

 

    紗錠數應該查對。可見,這里發(fā)生很大的積聚。五年間[1856—1861年]使用的動力數幾乎增加了一倍,也就是說,幾乎增加了100%。在業(yè)工人數目增加了約8%。工廠數目卻減少了。

 

    在精梳毛紡織業(yè)中,工廠數目的增加極?。?%),而工人數目減少了。

 

    精梳毛紡織廠

 

 

工廠數

紗錠數

織機數

動力

在業(yè)人數

1850年

 

1856年

 

1861年

 

501

 

525

 

532

 

 

1289172

32617

 

38956

 

43048

11515

 

14904

 

28204

79737

 

87794

 

86063

 

    這些數字是非常好的例證。亞麻廠的材料也完全是這樣的。

 

    絲紡織廠

 

 

工廠數

紗錠數

織機數

動力

在業(yè)人數

1850年

 

1856年

 

1861年

277

 

460

 

771

 

 

 

 

1338544

6092

 

9260

 

10709

3711

 

5176

 

7050

42544

 

56137

 

52429

 

    這個例證很好。

 

    [ⅪⅩ—1227]積聚。

 

    “現(xiàn)在〈1856年〉只比1850年多了8個毛紡織廠,但是,毛紡織廠使用的動力數在這一時期卻增加了3757匹馬力?!保ㄍ?,第13頁)

 

    動力的節(jié)省。在1856年10月31日的那份工廠視察員報告中我們還看到:

 

    “無論[根據報告]所使用的動力增加如何顯著,——從1838年至1856年這一時期增加59366匹馬力,——它仍然大大少于實際上追加的動力,即可供使用并且實際上用來進行生產的動力。1838年的報告中在指出蒸汽機和水輪數目的同時,也指出了所使用的馬力數。那時,這種資料提供的關于實際使用的動力的估計,比1850年或1856年報告中的有關數字準確得多。后兩個報告中引用的所有數字,是蒸汽機和水輪的額定功率,而不是實際使用或可以被使用的功率。100馬力的現(xiàn)代蒸汽機,由于構造的改良,由于鍋爐的容積和結構等,能比以前發(fā)揮大得多的功率。所以,現(xiàn)代工廠的蒸汽機的額定功率只能當作可以計算出實際功率的指數?!保ǖ?3—14頁)

 

    在1852年10月的報告中,霍納先生引證了曼徹斯特附近帕特里克羅弗特的著名土木工程師詹姆斯·奈斯密斯的信,信中相當詳細地敘述了蒸汽機中最新改良的性質,由于這些改良,同一發(fā)動機在燃料消耗減少的情況下可以做更多的功。信的結尾寫道:

 

    “要弄到關于發(fā)動機在進行了某些改良或上述全部改良之后所增加的效率或功的準確材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我確信,如果我們得到了這些準確的材料,那就可以看出,現(xiàn)在重量相同的蒸汽機比以前平均至少多做50%的功;在許多場合,同一些蒸汽機,在速度限為每分鐘220英尺的時候,提供50馬力,現(xiàn)在則提供100馬力以上。”(同上,第14頁)[132]

 

    接著,在1856年10月31日報告中我們看到:

 

    “以馬力表示的蒸汽機的額定功率只不過是實際功率的指數這一事實,在把1850年和1856年使用的動力和機器設備加以對比時就更為明顯了。1850年,聯(lián)合王國的工廠使用134217匹額定馬力的動力,推動25638716個紗錠和301445臺織機。1856年,紗錠數是33503580個,織機數是369205臺;如果1856年一匹額定馬力帶動的紗錠和織機數象1850年一樣,那么,1856年需要的動力將是175000匹馬力,可是,1856年的報告中指出的實際動力卻是161435匹馬力,也就是說,比根據1850年材料推算出的1856年各工廠所需動力要少10000匹馬力以上。一匹額定馬力平均需要的在業(yè)人數,也和1838年與1850年時完全一樣,[ⅪⅩ—1228]也就是說,是4個人。”(同上,第14—15頁)

 

    1856年10月31日工廠視察員報告總的評述如下:

 

    “因此,報告中所舉的事實使人有理由得出結論,工廠制度正處于迅速發(fā)展的過程;盡管目前一匹馬力平均需要的工人數仍和以前時期一樣,但人手同機器相比卻減少了;蒸汽機由于動力的節(jié)省和通過其他方法,現(xiàn)在能夠推動大批更重的機器,由于機器和生產方法的改良,由于機器運轉速度的加快和其他許多原因,可以完成更大量的工作?!保ㄍ?,第20頁)

 

    童工。

 

    “工廠主對工廠法中的教育條款是十分憎惡的?!保ā豆S視察員報告。截至1856年10月31日為止的半年》第66頁,約翰·金凱德爵士的報告)

 

    (應該讀一讀這些報告,看是怎樣“荒誕”地執(zhí)行工廠法教育條款關于每天在學校中學習幾小時的規(guī)定的。)

 

    “在棉紡織廠、毛紡織廠、精梳毛紡織廠和亞麻廠勞動的兒童,從8歲到13歲必須上學。在絲紡織廠勞動的和從事捻絲的兒童,從11歲起就不上學了,并且從這個年齡開始做全日工。即使這種極不徹底的半日工作制度,也只是在1844年的工廠法中規(guī)定的,在此之前,工廠主在使用童工方面實際上完全不受任何限制。”(同上,第77頁,亞歷山大·雷德格雷夫先生的報告)

 

    “工廠法里的所謂教育條款,僅僅要求兒童上學……在1844年的法令頒布以前,上學證明書往往由男教師或女教師在上面劃一個十字來代替簽字,因為他們自己也不會寫字。我訪問一所頒發(fā)這種證明書的所謂學校,教師的無知使我非常驚奇,所以我問他:‘先生,請問您識字嗎?’他的回答是:‘唉,認識一點點?!癁榱松贽q頒發(fā)證明書的權利,他又補充一句:‘不管怎樣,我總比我的學生高明?!跀M定1844年的法令的時候,工廠視察員并沒有忘記描繪這種叫作學校的地方的丑事,但他們不得不承認這種學校頒發(fā)的證明書是執(zhí)行工廠法的證明。他們努力的全部成果就是,從1844年的法令生效后,教師必須在上學證明書上親筆填寫數字,并且必須簽上自己的全名和姓?!保ā豆S視察員報告。截至1855年10月31日為止的半年》第18—19頁,萊昂納德·霍納的報告)

 

    [ⅪⅩ—1229]可憐的辯護士馬考萊在他的《英國史》(1854年倫敦第10版第1卷第417頁)一書中寫道:

 

    “讓兒童過早地從事勞動的做法……在十七世紀十分盛行。這從當時的工業(yè)狀況來看幾乎令人難以置信。在毛織業(yè)的中心諾里奇,6歲的兒童就被看作是有勞動能力的。當時有許多著作家,其中包括有些被認為是心地非常正直的著作家,曾以驚喜若狂的心情談到,單是在這座城市,男女童工一年所創(chuàng)造的財富就比他們的生活費要多12000鎊。我們對過去的歷史研究得越仔細,就越有理由駁斥那種認為我們時代充滿了新的社會弊病的見解。實際上這些弊病除了少數而外,都是舊有的。新東西不過是發(fā)現(xiàn)這些弊病的智慧和醫(yī)治這些弊病的人道精神?!?/p>

 

    “只有立法機關應受譴責,因為它頒布了一個騙人的法令,這個法令表面上關心工廠在業(yè)兒童的教育,但沒有一條規(guī)定能夠保證達到這個目的。它只是規(guī)定兒童一周中有幾天,一天必須有若干小時〈3小時〉被關在叫做學校的地方的四壁之內,規(guī)定兒童的雇主每周必須從一個以男教師或女教師身分簽字的人那里得到證明書?!保ā豆S視察員報告。截至1857年10月31日為止的半年》第17頁,萊昂納德·霍納的報告)

 

    在同一報告中(第17頁和第18頁)霍納寫道:

 

    “然而,兒童只得到上學證明書而受不到教育的現(xiàn)象,不僅存在于這些受罪的地方。在許多有合格師資的學校,由于各種年齡(從3歲起)的兒童亂哄哄地混雜在一起,教師也幾乎是白費力氣。教師的收入充其量只能勉強糊口,這些收入完全依靠學生繳納的便士,因此他盡可能把大量學生塞進一個教室里。此外,學校設備簡陋,缺乏書籍和其他教具,沉悶難聞的空氣對貧苦的兒童產生有害的影響。我到過很多這樣的學校,看見很多兒童無所事事,但這就被證明是上學了,在官方的統(tǒng)計中,這些兒童算是受過教育的?!?/p>

 

    “[對兒童]有了半日工作制度,看來,使得工廠主們盡量少用應該實行這種制度的兒童?!保ㄍ?,第87頁,1857年6月30日亞歷山大·雷德格雷夫先生的報告)

 

    下面是印花廠(在這些工廠完全受工廠法約束之前,也就是在1861年之前?)教育狀況的絕好例證。

 

    [ⅪⅩ—1230]“在印花廠勞動的兒童上學的規(guī)定如下:

 

    每個兒童在到這種印花廠就業(yè)以前,必須在他就業(yè)第一天前的6個月內至少上學30天,并且不得少于150小時。他在印花廠就業(yè)期間,從他第一天起,每過6個月仍須上學30天,或150小時。上學時間應在早晨8點至下午6點之間。每天上學的時數少于2+(1/2)小時或超過5小時,都不得算入150小時之內。在一般情況下,兒童在30天內上下午都上學,每天5小時,30天期滿,就達到規(guī)定的總數150小時,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讀完了書’,然后他們又回到印花廠,在那里再勞動6個月,到下一個上學期限,他們又去上學,直到又讀完了書為止……許多按規(guī)定上過150小時學的兒童,在印花廠呆了6個月以后再回到學校時,他們的知識和他們當初作為工廠兒童剛上學時一樣……他們把前一次上學所學到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保ā豆S視察員報告。截至1857年10月31日為止的半年》第41—42頁,亞歷山大·雷德格雷夫的報告)

 

    “還有一些印花廠,上學的事完全取決于工廠的營業(yè)需要。每6個月內所必須達到的時數是由每次3至5小時零碎湊成的,而且可能分散在這6個月內……例如,一天是從上午8點到11點上學,另一天是從下午1點到4點上學,在兒童有些天不上學之后,又從下午3點到6點上學;他可能連續(xù)上三四天或一個星期,然后又停3個星期或一個月。而當他的雇主偶然不需要他的那些日子,他又回去混一些小時,因此,兒童可說是被推來推去,從學校推到工廠,再從工廠推到學校,直到湊滿150小時為止?!保ㄍ?,第42—43頁)

 

    十小時工作日法令對提高勞動強度的影響。

 

    “各種機器的巨大改進,大大提高了它們的生產力;豪無疑問,工作日的縮短推動了這種改進,特別是使機器在單位時間內轉數提高的那些改進。這種改進[ⅪⅩ—1231]以及工人緊張程度的加強,使得……在一個已經縮短了的工作日內完成的工作量,和通常在一個較長的工作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一樣多。”(《工廠視察員報告。截至1858年10月31日為止的半年》第10頁,萊·霍納的報告)

 

    “童工調查委員會——它的報告近年來已經發(fā)表——發(fā)現(xiàn)許多駭人聽聞的情況,而且至今還繼續(xù)存在;其中有些情況甚至比以前指責過的印花廠和其他工廠更糟?!保ㄍ希?/p>

 

    積聚。

 

    根據議會報告的材料,蘇格蘭工業(yè)的主要部門從1835年到1857年的20年間發(fā)展如下:

 

    亞麻廠

 

年份

工廠數

在    業(yè)   人    數

男子

婦女

共計

1835年

 

1857年

170

 

168

3392

 

8331

10017

 

23391

13409

 

31722

 

    “這里引用的亞麻工業(yè)的材料表明,工廠數減少兩個,而在業(yè)工人數目大大增加(增加了18313人),這一點證明了上述時期內較小的工廠被較大的工廠所排擠的規(guī)模?!保ㄍ希?0頁,約翰·金凱德爵士的報告)

 

    在同一報告中,金凱德談到了一個學校:

 

    “教室約長15英尺寬10英尺,里面有75個兒童,不知在嘰嘰喳喳講些什么?!保ㄍ?,第32頁)

本文關鍵詞: 馬恩第三十卷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鄭瑜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