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庶:教授下跪,悲情的維權藝術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李忠庶:教授下跪,悲情的維權藝術

導語:冤情或維權本身不是重點,引起別人關注自己的冤情才是重點,維權似乎已變成了一種行為藝術。

11月1日長江大學教授在荊州市區(qū)兩級政府前下跪,要求政府關停學校周圍的一家污染嚴重的小鋼廠。11月3日下午,荊州區(qū)政府對該廠采取了停電措施,長江大學師生投訴的排污企業(yè)已停止生產。

教授下跪的舉動引來很大爭議。很多人不能理解,教授算是社會地位很高的群體,而且文化人多桀驁不馴,有以向權貴低頭為恥的傳統(tǒng)。此番下跪,多被人解讀為知識向權力低頭。然而事件最終的解決,卻得益于教授的舉動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關注,“倒逼”政府行政干預。

聯想到之前山東警察進京上訪,浙江檢察官政府前上訪,不由得感慨,在利益受到損害時,任何人都會成為上訪的主體,淪為事實上的弱勢群體。這些事件的共同點在于,正常的渠道走不通,或者走了沒有效果。而這些事情最終能得到解決,還是有賴于媒體的關注和公眾輿論的壓力。輿論的這種“奇效”讓很多人產生了幻覺或依賴,即媒體可以充當維權的救命稻草,在體制內的申訴沒有效果時,可以寄望于媒體。這種認識不能說是錯誤的,因為媒體的關注確實發(fā)揮了效果。功利點來講,下跪只是一時受辱,鋼廠被停卻能換得一段時間的安寧。

這種維權的心理同媒體的操作結合起來,我們就能發(fā)現其中的漏洞。在媒體看來,“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所以教授下跪、警察上訪這些因為身份特殊、舉止奇特的案例,才會得到媒體的關注,而那些整天跪在政府、法院門前的平民卻很難得到媒體的青睞。我們不能說那些平民的冤屈就比教授們受到的污染傷害更嚴重。事實上,那些常年奔波在上訪路上的人,很多都是房子被強拆,或是親人蒙冤下獄,或是被黑心醫(yī)院誤診致殘,這些身體、財產上的損害比起教授們受到的沒有定論的污染,確實是要嚴重很多。但其中只有很少的案例,能引起媒體的關注和報道。更遑論媒體的報道能在多大程度上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并得到解決。跟教授下跪維權得到政府部門如此神速的解決相比,這種不平等的待遇,實在令人唏噓。

更重要的是,同政府不同,嚴格意義上的媒體并不是納稅人養(yǎng)活的,所以媒體并不天然具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義務,也不能真正替民眾維權。所以媒體關注社會弱勢群體,是帶有一種崇高感而非使命感的,這種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使得媒體掌握著主動權和選擇權。對于普通人來說,媒體監(jiān)督的這種選擇性和效果的不確定性,無形中抬高了這種維權方式的門檻。也就是說,那些人首先要迎合媒體報道的口味,勾起媒體報道的興趣,媒體在確認有報道傳播價值的前提下,才會施予援手。這是一個主動迎合和被動迎合的過程,有時候媒體會主動尋求這種新聞,有時候就需要人們去主動吸引媒體的注意。錢明奇上訪十年得不到媒體關注,而制造爆炸后卻成為各媒體爭搶的頭條,形象地說明了這種維權的尷尬。

所以,制造一些非常之舉,往往能夠更快地引起媒體關注,而為了引起關注,人們無奈中競相開始創(chuàng)新之舉。冤情或維權本身似乎不是重點,引起別人關注自己的冤情才是重點,從這個角度去講,維權似乎變成了一種行為藝術,越是夸張奇特,越是吸引人眼球,就越可能進入媒體與公眾的視線,公眾輿論的效應越能震動有關部門,從而解決問題。

而在一個民主法治健全的社會,民眾維權當然首選問題的最終解決者——政府,政府才是民眾權利的天然維護者,畢竟政府才是納稅人養(yǎng)的。在這里,冤情本身才是重點,樸素準確的冤情陳述才是問題最終得以解決的第一要素。

從這個角度出發(fā),衡量一個國家的民主法治程度,媒體摻和維權的數目就可以成為指標之一。

本文關鍵詞: 李忠庶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鄭瑜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