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wǎng)友大家好,歡迎收看黨史話中話我是主持人李妮瑋,小的時候我們都戴過紅領巾。那么紅領巾是怎么來的?老師曾經(jīng)告訴我們,紅領巾是五星紅旗的一角,其實最早佩戴紅領巾的就是在1927年的8月1日南昌起義。那么今天我們有情到了高進老師為我們來講一講南昌起義的故事,高老師您好。
高敬:主持人您好!
主持人:請問高老師,為什么我這張圖片中的南昌起義軍要佩戴紅領巾?
高敬:南昌起義佩戴紅領巾,是為了在作戰(zhàn)中與敵人區(qū)分開來。南昌起義是在8月1日凌晨發(fā)起的。在7月31日的傍晚時分,起義的總指揮部給大家做了一個部署,要求所有的起義軍都佩戴紅領巾,然后在臂上綁上白毛巾。另外在起義軍手里拿的馬燈,還有手電筒照明的工具上都貼上紅十字的標志,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與敵軍區(qū)別開來。為什么說需要與敵軍區(qū)別,因為我們知道在作戰(zhàn)中,原本是用軍裝來識別敵我的標志??墒钱敃r起義軍穿的軍裝和敵人穿的軍裝是一樣的。為什么是這種情況?這就得從南昌起義背景說起,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由于蔣介石和汪精衛(wèi)相繼的背叛失敗了。蔣介石和汪精衛(wèi)他們背叛革命的一個最主要的表現(xiàn)就是提出了清黨,要把共產(chǎn)黨清理出來,對共產(chǎn)黨人展開了到屠殺。造成了共產(chǎn)黨人在1927年3月份統(tǒng)計大約有6萬多人,最后到1927年底,只剩下了一萬多人。有的共產(chǎn)黨人被殺害了,有的共產(chǎn)黨人脫離了組織,也有的背叛了。當時可以說是血雨腥風。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決定發(fā)動武裝起義,通過武裝起義來反抗這種反動統(tǒng)治。那么武裝起義就需要有軍隊了,當時我們黨能夠掌握和影響的軍隊,都是當年的國民革命軍里面的,也就是說和國民黨的軍隊是同樣的,都是北伐軍也就是國民革命軍里面的。起義要依靠這些軍隊來發(fā)動,所以我們就看到,就是我們的起義軍和敵軍穿的服裝都是一樣的。當時還沒有成立紅軍,也沒有共產(chǎn)黨自己軍隊的軍服,所以在南昌起義的時候,就戴了紅領巾與敵人區(qū)別開來,這就是戴紅領巾的主要原因。
當時起義軍還是打著國民黨的旗號。當時中央的考慮主要是國民黨內還有一部分左派是支持革命的,希望能夠把他們拉過來,壯大革命的力量,討伐汪精衛(wèi)、蔣介石這種被怕革命的人。實際到了后來,一個多月以后,毛澤東去領導秋收起義的時候,毛澤東到湖南做了一些實地調查,發(fā)現(xiàn)國民黨這個旗號不管用了,才給中央寫信建議不要再用國民黨的旗幟了。所以說秋收起義是第一個打出共產(chǎn)黨領導旗號的起義,而南昌起義是我們最早的共產(chǎn)黨直接領導的起義,但是當時是用的國民黨旗號,這是當時的一些情況。
主持人:南昌起義過程是什么樣的?
高敬:起義是在8月1日凌晨兩點開始的。當時南昌城里的起義軍大概有兩萬多人,國民黨的軍隊大概只有六千多人,所以說戰(zhàn)斗很快就結束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歷史書上寫的,我們殲滅敵軍三千多人,實際上所謂的殲滅敵軍大部分是我軍俘虜?shù)???匆恍├贤镜幕貞?,?zhàn)斗大概進行了三四個小時就結束了,也就是到天亮的時候。8月1日南昌城整個被起義軍占領了,這是南昌城里的這個過程。
聶榮臻對老上級鳴槍示警
當時在南昌和九江之間,還有一個地方叫馬回嶺,在那個地方還住著一支部隊,是我們黨能夠直接掌握的25師的部隊。在南昌起義前,周恩來就派聶榮臻去那把這支部隊拉回來。當時周恩來和聶榮臻約定一個暗號,在南昌起義成功之后,周恩來會派一列火車往馬回嶺方向走,聶榮臻看到這個暗號之后就拉著馬回嶺附近的部隊往南昌走。8月1日南昌起義發(fā)生的時候是在凌晨,聶榮臻他們并不知情。他們一直在盯著這個暗號,看看什么時候能夠看到這個暗號。到了8月1日下午的時候,他看到一列火車從南昌過來,聶榮臻就馬上組織部隊。聶榮臻和周士第兩位同志組織部隊,把25師能夠拉出來一部分人全都集結起來,去和南昌起義軍會合。那么在這個時候還發(fā)生了一個小插曲.當時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總指揮張發(fā)奎,他也聽說南昌這邊起義了,他也知道這個馬回嶺的部隊有可能會被共產(chǎn)黨拉走。他匆匆忙忙帶著他的衛(wèi)隊,想著到馬回嶺這來把起義的部隊給叫回去,因為這些人都是他的老部下,他自己是這樣認為他到這邊說話管用。結果張發(fā)奎帶著衛(wèi)隊坐著火車來的時候,聶榮臻下令讓部隊向他們鳴槍警告。張發(fā)奎一看就有點驚慌,然后匆匆忙忙就跳車走了。結果他這個衛(wèi)隊也整個被起義軍繳械了。繳械之后,然后到了8月2號,馬回嶺的部隊就到了南昌和南昌起義軍的部隊會合了,這是另一部分起義軍,參加南昌起義的。
主持人:那我們軍隊離開南昌之后他們去了什么地方?
高敬:起義成功之后,起義軍按照中央的部署從8月3號到6號,陸陸續(xù)續(xù)的離開了南昌南下。當時中央的考慮是這樣的,起義軍南下,進入廣東。因為廣東是大革命的老根據(jù)地,大革命就是在廣東發(fā)展起來的,廣東有一定的革命基礎。進入廣東,占據(jù)一個入???,這樣當時共產(chǎn)國際答應讓蘇聯(lián)在入??诮o起義軍一些援助。8月3號到6號,起義軍陸陸續(xù)續(xù)離開了南昌,當走到江西進賢那個地方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事,當時起義軍蔡廷鍇領導的一個師突然離開部隊走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蔡廷鍇這個人他不是共產(chǎn)黨員,但是他也沒有明確提出要反共。當時南昌起義打南昌的時候蔡廷鍇本人并沒有在南昌,他在九江,蔡廷鍇部隊里面有兩個團長是共產(chǎn)黨員,等起義成功之后,蔡廷鍇回到南昌時候,起義領導人就跟他談,問他愿不愿意參加?蔡廷鍇當時態(tài)度有點猶豫,后來想想就勉強參加了。但是中途還是走了,他為什么走?是因為他的上級張發(fā)奎給他發(fā)電報,說你回來吧,你畢竟還是我的人,你又不是共產(chǎn)黨員,回來之前把你部隊里面的共產(chǎn)黨員全部就地處決。蔡廷鍇走的時候,他想來想去還是覺得那樣做不厚道。于是他就把他部隊里面幾個共產(chǎn)黨員軍官叫在一起,說你們走共產(chǎn)黨的路,我們走我們的路,這樣你們就不要在我的部隊里面呆了,我給你們每個人給一些錢,你們離開我的部隊走吧。這些共產(chǎn)黨的這幾個軍官離開之后,蔡廷鍇就給張發(fā)奎回了電報,說我已經(jīng)把他們處決了。當然后來蔡廷鍇成為抗日名將,證明也是一個愛國軍人,但是只是他不是共產(chǎn)黨員,他不一定能夠跟著黨一直走下去的。
10月3號這一天,起義軍的一些主要領導,在一個叫流沙鎮(zhèn)的地方的教堂里面,召開了一次會議討論怎么辦?這次會議大家情緒都不高,周恩來當時患了嚴重的瘧疾,葉挺說部隊都打成這個樣子了,怎么辦?我們就學流寇了。葉挺的意思就是我們帶著剩余的部隊就地打游擊算了。賀龍說部隊到了這個樣子,我不甘心,我要回到湘西去從頭再來。因為湘西是賀龍的老家,賀龍最早就是在那起兵的。最后大家作出一個決議,就是起義的領導人和骨干先紛紛轉移,先轉移到香港、上海、或者到其它地方,然后再謀下一步怎么辦。
團營級的干部很多都紛紛離開了部隊,下面連一級的干部也有人要離開部隊。林彪當時是個連長,他就去找朱德談,說我們部隊這個樣子了,我們覺得沒有信心了,但是不是說我們放棄革命,我們想回到上海找到組織之后在別的地方再干。但還是被朱德給勸住了。
朱德化名王凱,帶部隊藏身在結拜兄弟那里
當時朱德了解到一個情況,他有一個老同學,叫范石生,范石生當時是國民黨第16軍的軍長,國民黨的陸軍上將。朱德和范石生這兩個人是云南講武堂時的同學,兩個人在滇軍里工作的時候關系非常不錯,是結拜兄弟,金蘭之交。朱德就想看看能不能找這個人提供一些幫助,雖然他是國民黨。朱德就給他寫一封信把情況說了一下,那么這個范石生他本人是軍閥部隊里的,但是他還是比較傾向革命的。范石生的部隊里面也有共產(chǎn)黨員在搞統(tǒng)戰(zhàn)工作,這個時候范石生就派了他手下的共產(chǎn)黨員出來尋找朱德的部隊,他聽說朱德的部隊在廣東那邊失敗了,希望給這個老同學、老朋友提供一些幫助。這樣雙方一接頭,朱德就帶著部隊到范石生這里來、到了湖南南部,兩人見面了。見面之后朱德跟范石生談了三個條件,第一我的部隊在你的部隊里面,我們不要求你給我們增加兵源,但是你也不要把我的士兵拉到你的部隊里面,組織上我們是獨立的;其二政治上我們有自己的政治工作,你不要干涉,政治上我們是自主的;另外在行動上,我們哪一天要走了,你不要攔我們。范石生全部都答應了,而且范石生跟朱德講,我們是老朋友,你到我這來,你的人不多,我給了你一個團的番號,然后你就放在我的部隊里面。朱德的名氣很大,當時為了工作方便,縮小目標,朱德就化名叫王楷,住在范石生的部隊里面。當時范石生給起義軍補充了很多的給養(yǎng)、衣服,對朱德起義軍是非常熱情的。而且范石生還覺得讓朱德在自己部下當個團長有點說不過去,于是他又給朱德一個總參議的頭銜。這樣朱德的部隊就在范石生部隊里面隱藏了大概有一個多月。但是后來一個多月以后,蔣介石和張發(fā)奎都知道了,南昌起義的部隊在范石生的部隊里面藏著,這時候就給他打電報,說必須把這支部隊給解決掉。范石生知道之后告訴朱德說我這你留不住了,被人發(fā)現(xiàn)了,趕緊撤吧。范石生就給朱德寫了一封信提了幾點自己的意見。后來朱德回憶信的大意,一個是他引用孟子的話說:“孰能一之,不嗜殺人者能一之?!本褪菍碚l能夠統(tǒng)一天下?不愛好殺人的人能夠統(tǒng)一天下;第二就是說你們的道路是正確的,將來你們是能夠成功的。這是對共產(chǎn)黨一種信任;另外一點就說現(xiàn)在我這種情況,我愛莫能助。然后派人給朱德的部隊送了幾萬個大洋,趕緊撤吧。
朱毛會師是怎樣接上頭的?
主持人:他們撤到哪?
高敬:朱德就撤出了,還是在湖南南部,走到了宜章縣這個地方遇到一個紅軍的早期將領胡少海,他們正在組織湘南暴動,就是湖南南部的農(nóng)民起義 然后朱德和陳毅就帶著他的部隊幫助農(nóng)民起義軍在湘南暴動,幫助他們成功了。這樣的話,就是在當?shù)匾步⒘艘恍疤K維埃政權”,在湘南。
這時候朱德和中央已經(jīng)聯(lián)系上了,中央也通知朱德毛澤東上了井岡山,建議他們去井岡山和毛澤東會合。這個時候毛澤東也知道朱德有一支部隊在湖南南部一帶,派人出來尋找這支部隊,派的是何長工。朱德這邊也派人去尋找毛澤東的部隊,那么后來雙方就遇上了,之后一談,雙方都知道毛澤東在井岡山創(chuàng)建了根據(jù)地,我們可以去那里。到了1928年4月,就有了后來的井岡山會師。我們的紅軍從“朱毛”紅軍主要就是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這支紅軍發(fā)展下來的。
有一些人比如說周恩來,葉挺,聶榮臻這些人,據(jù)聶榮臻回憶,當時他們從流沙會議之后撤走的時候他們三個人一起走的,當時周恩來患了很嚴重的病,剛開始是坐著擔架走的,但是由于太亂,走著走著,擔架員跑了,沒辦法,最后只剩下他們三個人。
就是聶榮臻,葉挺和周恩來,只剩下三個人。而周圍敵人又在追他們,那么這三個人還沒有武器,只有葉挺有一支小手槍,周恩來和聶榮臻沒有帶武器。這時候就很危險。
周恩來一葉扁舟漂香港
在他們走的過程中,遇到了當時的地方黨組的一個同志,叫楊石魂當時是中共汕頭的市委書記,遇到楊石魂和周恩來大革命時期很熟悉,老朋友,一看到這個情況,楊石魂搞到一條船,聶榮臻回憶是這樣的,什么叫一葉扁舟,把周恩來放在船艙里面躺著,另外這三個身,就是楊石魂、聶榮臻和葉挺三個人只能在船面上坐著,就坐了一夜扁舟漂泊漂泊,漂到了香港。到了香港之后周恩來先把病治好之后,和中央取得聯(lián)系,取得聯(lián)系后來就是回到上海。
當時葉挺當時準備想在香港安家,把家屬都從廣東接到了香港,但是很快中央有指示,要求葉挺和聶榮臻去廣州參加廣州起義,因為12月份廣州起義就開始了,所以葉挺和聶榮臻就回到了廣州,然后葉挺又是廣州起義的總指揮,軍事總指揮。
陳賡大將家的放牛娃背了他幾千里
高敬:在南下廣東的路上,陳賡受了重傷,他的腿被敵人的子彈打斷了。當時陳賡是起義軍里邊的一個營長,這時候據(jù)陳賡同志自己回憶,他受傷之后由于自己的起義軍已經(jīng)撤走了。
他受傷沒有來得及跟下去,他身邊只跟著一個戰(zhàn)士,這個戰(zhàn)士叫盧東升,他為什么一直死死的跟著陳賡,原來盧東升本身是陳賡家的放牛娃,但是他比陳賡小5歲,盧東升和陳賡從小就認識,兩個人關系非常好,盧東升就跟陳賡叫哥哥,叫大哥,就是這種關系、很親密的關系。當陳賡受傷的時候,由于腿被敵人打斷了,那么這時候陳賡就叫盧東升,你趕緊跟大部隊跑,我是跑不了了,盧東升就死活不走,后來敵人的搜索隊就上來了,這時候陳賡就示意盧東升趴在草叢里,趴在遠處躲起來別動,陳賡自己沾著自己的血,把自己的臉、身上抹了很多血,這時候有敵人的搜索隊上來之后,一看這有人,就上去踢了一腳,陳賡一動都不動,敵人都以為是陳賡死了,后來敵人就撤了,等敵人撤了之后,盧東升又背著陳賡繼續(xù)追趕部隊,追趕部隊,等追上部隊之后,到了福建長汀的時候,那么這時候陳賡的腿才得到很好的治療,
后來在潮汕失敗之后,還是這個放牛娃盧東升一直跟著陳賡,那么這個時候,其余的領導人紛紛的退往香港,轉移到香港。這時候就是盧東升帶著陳賡、背著陳賡,找到一條船,上了船往香港走,去香港。
到了香港之后還是盧東升背著陳賡,然后躲,因為當時香港巡捕很多,在路上他是城市里邊,就好象現(xiàn)在的城管在驅趕小商販似的,一看一個有傷的人,他們也不敢在大街上走,最后盧東升實在沒有辦法,在路邊找了一個廁所,把陳賡背到廁所里面去了,那個時候陳賡的傷還沒有好,很痛苦,盧東升就問,您需要什么,咱們怎么辦,因為他剛剛開始參加革命,盧東升當時什么都不懂,然后陳賡迷迷胡胡的就說,我就想吃點西餐,盧東升說好吧,我出去給你叫西餐去,盧東升身上其實也沒有錢,然后找了一家西餐館,叫人家給送西餐,給送過來,送西餐的伙計,拿著西餐到這一看,原來是送到廁所里邊去,結果把他們痛罵一頓,又把西餐拿走了。
就是這樣堅持了下來,后來陳賡在香港接上了組織關系,然后后來傷好之后,被組織上派到上海和周恩來一起搞地下工作,也做出了很多貢獻。
主持人:陳賡他的放牛娃最后的命運是怎么樣的?
那這個盧東升后來就經(jīng)過陳賡的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后來盧東升就到了賀龍的洪湖,湘鄂邊,到了這個根據(jù)地,后來也成為紅軍的一個高級將領,后來紅軍改編成八路軍之后,盧東升就成為120師的一個旅長,也算是八路軍的高級將領,抗爭開始之后,盧東升有一個機會可以去蘇聯(lián)學習,他就去蘇聯(lián)學習軍事,在蘇聯(lián)的學習期間正好趕上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爆發(fā),盧東升就參加了蘇聯(lián)的衛(wèi)國戰(zhàn)爭,當時我們有幾個高級將領參加過蘇聯(lián)的衛(wèi)國戰(zhàn)爭,他就參加了,然后等抗戰(zhàn)勝利之后盧東升再回國,回國之后當時我們正在占領東部,被中央任命為松江軍區(qū)的副司令員,這是盧東升,但是他還沒來得及上任,有一天盧東升在街上看到幾個蘇軍的戰(zhàn)士違反紀律,在那騷擾中國的老百姓,并且掏出自己身上的蘇聯(lián)軍官證,制止他們,然后這幾個蘇軍的戰(zhàn)士是喝酒喝多了,然后就把盧東升給暗殺了,就給殺害了,造成一個很不好的結局。
“八一”建軍節(jié)為啥差點改掉?
主持人:我們都說南昌起義打響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這個提法是怎么來的?
高敬:最早提到“第一槍”這個詞的是陳毅元帥。1955年授銜的時候,陳毅元帥和賀龍元帥開玩笑,說元帥閣下,您當年和葉挺在南昌打響第一槍的時候,想沒想到今天能夠做一個元帥。他用開玩笑的語氣說的,這是看到最早談到第一槍。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南昌起義,當然就是等于說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沒有人談第一槍成文的這種。
那么具體的提出來南昌起義打響了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的第一槍是1967年的時候,有一些人,就提出來因為當時搞毛澤東的個人崇拜比較嚴重,提出來說是不能夠再把“八一”作為建軍節(jié)了,要把9月9日“秋收起義”或者說9月30日,要把這個日子作為建軍節(jié)。這個事情一直報到軍委,當時總參謀長,楊成武上將,他看到這個要求之后,他肯定作不了主他就請示周恩來,周恩來也不能表態(tài),然后就直接到了毛澤東那。毛澤東一看立刻毫不猶豫說,“八一”不能改,“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然后他就對楊成武說,這個你讓周總理整理一下。然后周恩來就把這個毛澤東的談話做了一個簡單的整理,那一年,1967年建軍節(jié)的時候,當年的解放軍報、人民日報還有一些重要雜志發(fā)的文章里,根據(jù)周恩來整理的毛澤東的談話,明確提出來, “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后來這個提法廣為流傳,被我們沿用下來了。
主持人: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從南昌起義的開始,經(jīng)過了二十二年的艱苦奮斗,創(chuàng)建出了一個嶄新的中國,好了,今天的節(jié)目就到這里,謝謝高老師,謝謝您的收看,我們再見。
?。ńY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