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威縣充分發(fā)揮革命老區(qū)的地域特色,結合正在開展的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在全縣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群眾及青少年中廣泛開展以“黨史學習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農村、進培訓課堂”為內容的“四進”活動,搭建起資政育人、服務現(xiàn)實的有效載體,使黨史學習教育在全縣形成濃厚的氛圍。
黨史教育進機關。把《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簡史》、《中國共產黨新時期簡史》等作為機關干部的日常學習教材,要求大家在認真研讀《弘揚老區(qū)精神 推動跨越發(fā)展》基礎上,廣泛開展威縣老區(qū)精神大討論,以黨史教育引領干部群眾主流思想,使其能夠時刻用黨的光輝歷程鼓舞和激勵自己。
黨史教育進學校。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校內開展黨史人物巡展活動,巡回展出徐向前、鄧小平、劉志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威縣戰(zhàn)斗、生活的圖片資料,激發(fā)青少年愛黨愛國愛家鄉(xiāng)的豪情;在校外依托114烈士陵園、129師部舊址教育基地,對廣大青少年進行全方位教育,激發(fā)其民族自豪感報效祖國的熱情。
黨史教育進農村。在農村黨員干部和群眾中分別開展“學黨史、感黨恩”、“學黨史、愛家鄉(xiāng)”讀書活動,依托“農村書屋”,對農村黨員干部群眾進行黨史知識教育,使廣大黨員群眾深切感受到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給老百姓帶來顯著的變化。
黨史教育進培訓課堂。實施了青年干部培育工程,把黨史知識列為全縣青年干部培訓六大板塊內容之一,先后邀請韶山毛澤東紀念館首任館長馬玉卿和省、市委黨校教授孟慶云、逯小平定期講授黨史知識,砥礪青年干部精神追求,極大激發(fā)了學習工作熱情。充分利用黨校干部培訓主陣地,把黨史宣傳教育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新黨員和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通過系統(tǒng)的黨史教育培訓,在廣大黨員干部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該縣為充分挖掘豐厚的黨史資源,去年以來實施了黨史資料搶救工程,先后撥款100余萬元,作為黨史資料搶救、黨史編纂、革命遺址普查的專項經費,整理出版了《紅色的土地 英雄的人民》一書,搶救黨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以建黨90周年為契機,征集到徐向前、鄧小平、陳再道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威縣用過的方桌、方凳、馬燈等工作、生活用具,積極籌建冀南黨史紀念館,以告慰先烈,教育后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