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城市工作的群眾基礎
我們應該肯定地承認,如果沒有健強的城市工人運動,使城市與鄉(xiāng)村的爭斗配合發(fā)展,是不能保證無產階級對于土地革命的領導作用的,鄉(xiāng)村斗爭的發(fā)展,將受農民小資產階級意識的領導,而必然產生許多錯誤的結果。
過去城市黨部因為沒有群眾工作的基礎,反動局面一來,便與群眾隔離起來,甚至有些縣委執(zhí)行機關都建立在鄉(xiāng)村,幾乎放棄城市工作,或者是沒有能夠迅速地改變工作方式,運用工人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打入群眾中去,只憑借恐怖手段去威嚇群眾,當然不能產生什么強有力的工人運動,黨也自然不能成為群眾中的領導核心。
目前各級黨部應當有極大的決心打破一切困難,以多量的精力去創(chuàng)造城市工作的基礎,特別是廣州、上海、武漢、長沙、鄭州、天津、九江、南昌、青島、濟南等城市的黨部應更加倍地努力,就是縣委也應當打破過去忽視城市工人運動只做農村工作的錯誤傾向。中央嚴重警告過去因白色恐怖困難而放松城市工人運動的各級黨部!須知城市與鄉(xiāng)村革命運動若不能配合發(fā)展,農民小資產階級意識只有日益擴大,暴動政策便沒有實現的可能。
城市中心工作當然是職工運動,但若單純只做工人運動而放棄小資產階級(小商人、學生、貧民等)的工作和士兵運動,也是不正確的工作的路線(過去有些地方的情形就是如此),這是我們必須深刻注意的。
目前城市工作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是:
第一,建立工人群眾統(tǒng)一戰(zhàn)線
現在全國各地除我們領導的工會外,尚有下列各種不同性質的工會組織:
一、由工人自動起來為保障自己經濟利益而組織成的工會。這類工會,帶著勞資妥協(xié)的精神,站在工人地位求工人生活的改善并防止資本的進攻,不是絕對放棄階級斗爭的方式。在政治上不反對國民黨,并且形式上還是發(fā)生關系,實際是脫離政治斗爭,純?yōu)榻洕娴墓M織,如上海郵務、商務印刷所、商務印書館、報業(yè)、南洋及英美煙公司、電汽等七工會。這類工會比較是有群眾基礎的。
二、國民黨御用的工會。這類工會組織的領袖多半是國民黨指定的,他們相當地站在工人利益上來調停勞資的糾紛,并且有相當的群眾,其政治上當然完全受國民黨的指揮,如廈門、福州等地之工會組織。
三、完全是由國民黨指定的“忠實同志”所組織的御用工會。但是這類工會沒有群眾基礎,只有上層機關而無下層組織,因為它們事實上是離開工人利益,利用政治勢力壓迫工人爭斗,時常引起工人群眾的反對,如上海工整會等組織。
四、在貴族工人領導下的法西斯式的工會組織。這類工會在政治上與國民黨有極深的關系,因為歷來與我們沖突,而我們過去沒有注意獲得其群眾的工作,故其對CP[11]非常仇恨,如廣東機器工會,不過僅僅在廣東有此種組織。
我們運用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的根本意義,是統(tǒng)一各派工人群眾斗爭的行動,在斗爭中去獲得工會的群眾。
在這一原則之下,對于如工整會一類完全沒有群眾而極反動的組織,我們只有在工人群眾中揭破其黑幕,防止它的影響在工人中發(fā)展;對于第一、二、四類工會,應按其性質與內容的差別,而切實運用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
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的運用,有上層機關接洽與下層群眾聯(lián)絡兩種方式,但是下層群眾聯(lián)絡與宣傳是主要而且必須經常進行的工作,上層機關的接洽談判僅在一定條件之下方可采用。惟須注意上層接洽必須同時進行下層群眾中的工作,下層工作是可以單獨經常進行的原則,庶可使右派工會群眾日益左傾而監(jiān)督或影響其領袖。
在這一原則之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具體運用方式是:
一、對于一、二、四類工會的群眾,須經常用我們領導下的工會(或其他工人結社)名義,提出當地工人最迫切而實際的要求綱領,極廣泛地向工人群眾宣傳,尤其使這些宣傳深入到右派工會組織和影響下的工人群眾中去,鼓動工人群眾在這些要求之下作一致行動。
二、在他們有組織的工廠中,必須設法產生黨的支部組織,并且派一部分色彩不甚濃厚的同志加入他們的工會活動,主要作用是去推動其群眾左傾,用結拜兄弟姊妹等方法組織左派運動,監(jiān)督其領袖分子的行動。我們在右派工會內須要求實現民主主義,多開會員大會,實現民主選舉制,去求改造其指導機關,排斥極右而反動的分子。對于第一類工會,我們暫可采取占領指導機關的策略。但是廣東機器工會內我們領導的左派運動,必須退出機器工會,加入赤色工會方面去,根本破壞其組織(因機器工會為廣東工人所反對)。對第二類工會則暫可斟酌情形決定。
三、在他們領導的斗爭爆發(fā)時,我們的工會應該在工人階級利益上號召工人起來援助,如發(fā)宣言、傳單,派代表慰勞群眾,以至于舉行同情的怠工或罷工等,表示我們的確是希望一致行動的,去影響其群眾。但必須注意其領袖妥協(xié)畏縮或中途出賣等事實,利用這些向他們的群眾做廣大宣傳。
四、在爭斗緊張時候或是斗爭爆發(fā)之前,我們的工會可以用書面形式要求第一、二類工會作一致行動(但對廣東機器工會不必如此),對第一類工會并可派代表與其上層機關或領袖談判一致爭斗的條件,對第二類工會必要時亦可采用。如果得到他們的同意,便可與之作一致的斗爭。如果被其拒絕,或在一致行動中他們的領袖表現畏懼退后時,仍必須向群眾宣布其欺騙黑幕,以取得其群眾?!?
第二,糾正過去爭斗方式之錯誤
過去我們發(fā)動斗爭的方式有兩種錯誤傾向,第一就是用恐怖手段威迫群眾,派人以武力制止工人進廠工作,去造成罷工形勢。第二就是把罷工暴動看成是工人爭斗的目標,而忽視小的能夠爭取群眾的爭斗之發(fā)動。這兩種傾向都足以妨礙職工運動的發(fā)展,應即糾正。
現在全國工人群眾的經濟生活已入于最痛苦的時期。南方工人在國民黨反叛后,一切以前所得的條件完全被資本推翻,而白色恐怖又掩護資本向工人猛烈進攻,加時、減資、開除工人是普遍現象。北方工人在初脫離奉系軍閥[52]壓迫之后,亦有改善生活的斗爭要求,上海、北京、天津、武漢等處常有自發(fā)的經濟爭斗現象。
工人中的某種成分對于斗爭是表示非常愿意參加的,但是害怕CP,不敢加入CP的工會和CP領導的斗爭。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CP所受的政治壓迫過于嚴厲,使他們害怕(因發(fā)一張CP的傳單都可以被捕至于槍斃),同時過去爭斗方式的錯誤,亦有很大的關系。今后我們發(fā)動工人斗爭必須注意:
一、拋棄武力脅迫的方式,而著重“說服”群眾的工作。這就是說,我們須努力宣傳教育群眾,使群眾接受我們爭斗的主張,尤須有黨的獨立宣傳,向工人解釋黨的政策,使工人群眾了解黨,不致因白色恐怖而不敢與我們接近,僅如此在爭斗時才能夠獲得廣大群眾起來參加。為此目的,黨必須定出很切實際的工人要求綱領(每個工廠支部必須制定本廠工人特殊要求條件),向工人群眾作普遍的宣傳。平時召集工人飛行集會,推銷工會與黨的宣傳品及刊物,應視為工廠支部的經常工作。僅僅如此才能擴大黨與工會的影響,使廣大群眾團結在黨的政治影響之下,隨時受我們調動。
二、我們須切實領導工人日常微細的斗爭,因為在白色恐怖環(huán)境之下,大的斗爭在工人群眾沒有相當組織力量與爭斗決心時,是很難收到勝利效果的。小的斗爭便是準備大爭斗的方法。黨的每個工廠支部必須注意到每件能引起爭斗的事件(如飲料不潔,空氣惡濁,工頭監(jiān)工欺壓工人,工資不按期照發(fā)等),鼓動工人起來反抗。斗爭的方法如派代表交涉,停工幾分鐘要求答復,鼓噪群眾起來威嚇監(jiān)工、包圍廠家等等,都可采用,不應抱著非罷工不算斗爭的觀念。在這些爭斗中必須注意宣傳工作與工會組織工作,發(fā)展黨的支部與擴大影響,聚集群眾力量去發(fā)動大的斗爭,僅如此大的爭斗方容易收到勝利的效果。
三、赤色工會的組織工作,各地始終是進行得很遲緩,全國赤色工會下有組織的工人群眾尚不及四萬的數目,這足以看出本黨在工人群眾中的組織影響薄弱的程度。因此,赤色工會之建立及工人結社(兄弟姊妹團等)之發(fā)展,應當成為每個支部的任務,并須開始注意使我們組織的工會取得公開存在的地位(惟已公開的工會必須注意秘密機關的保存)。當此工人群眾要求出路的時機,我們應多用過去老工會名義(如上海、湖北、湖南總工會,廣州工人代表會等)散發(fā)宣言傳單,號召工人群眾起來爭斗。
四、除開工人群眾的組織工作十分緊要以外,工人武裝組織亦應有計劃地開始進行。在赤色工會之內,必須按中央軍事決議案原則,組織赤衛(wèi)隊或自衛(wèi)隊等組織,甚至可用體育隊、習武社等名義,公開組織衛(wèi)護工人的團體。
五、手工業(yè)工人運動過去很少注意,這是職工運動中的一個缺點。尤其在工業(yè)不發(fā)達的縣市中,放棄這一工作更加是最大的錯誤,因為這些縣市中手工業(yè)工人運動是城市工作的主干。關于手工業(yè)工人運動,同樣以發(fā)動斗爭,建立工會為主要工作,各級縣市委應即按照當地實際情形規(guī)定具體工作計劃。關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及手工業(yè)工人運動,中央將另有通告。
第三,發(fā)展反帝運動
在民權革命時期中,反帝運動是本黨根本任務之一,但是過去各地黨部不甚重視這一工作,甚至將反帝運動看成是國民黨的工作,這顯然是一種錯誤觀念。在這次反日運動中,我黨表現的領導力量非常薄弱,確是極大缺憾!
現在中國資產階級尤其是江浙的資產階級表現很積極地抵制日貨,并且籌備全國反日代表會議,國民政府亦高唱廢約修約[53]等論調,企圖取得反帝運動的領導權,而抑制工人的反帝行動。因此反帝工作此時特別重要。各地應認真執(zhí)行中央歷次反帝的通告,去發(fā)動群眾反帝高潮,揭破資產階級與國民黨反帝的黑幕,而取得這一運動的領導地位。
有些同志認為反帝高潮已經過去,我們用不著費盡精力來發(fā)展這一運動,中央認為這同樣是極危險的錯誤傾向。其實在濟案[49]發(fā)生以來,反帝的民眾運動因國民黨的壓迫和我黨沒有積極領導而尚未起來?,F在日本駐屯山東、滿洲及天津一帶的軍隊肆行無忌,日本政府對于國民政府提出的廢約案,顯然是不能接受,將來濟案的交涉也必定是使國民政府完全屈服。若是本黨不能發(fā)動民眾的反帝斗爭,揭破國民黨投降帝國主義的賣國,民眾必將受國民黨欺騙政策所蒙蔽,而反帝運動消沉下去,則我們直等于放棄反帝運動的領導責任。
過去中央通告已經提出反帝運動必須與反國民黨和爭民權自由及本身利益斗爭聯(lián)系起來,才能發(fā)展擴大并且可以激起廣大小資產階級群眾參加,使小資產階級站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而脫離國民黨的影響。
在這一方針之下,各級黨部尤其是城市黨部應當切實估量過去反帝工作的成績與缺點,繼續(xù)努力發(fā)展這一工作。一切城市工作與群眾爭斗,都應引入反帝反國民黨的運動中。
反帝運動應特別努力的就是:
一、擴大反帝反國民黨的宣傳,除多量發(fā)散傳單、宣言、標語,組織灰色反帝刊物外,必須組織講演隊,動員全體同志參加口頭宣傳鼓動工作,工廠等部須設法組織飛行集會鼓動工人反帝情緒,惟須特別注意本黨主張的獨立宣傳。
二、切實有組織地參加抵制日貨運動,揭破資產階級包攬抵制日貨運動的黑幕,檢出大商店的日貨須采取嚴格處置的辦法,由抵制日貨運動擴大到不供給日人糧食伕役,組織日廠工人的罷工與示威運動。
三、組織和擴大反日大同盟、外交監(jiān)督會、救國十人團等類群眾組織,做公開活動的工具,同時進行爭取集會、結社、言論自由的斗爭。
四、同時注意領導商人進行反對苛捐重稅、反對庫券的斗爭,引導到反帝反國民黨的政治爭斗。同樣從學生本身利益的爭斗,鼓動學生群眾參加反國民黨與反帝的運動。
五、國民黨組織的反帝團體,我們必須打進去,提出徹底的主張,去揭破國民黨的反帝實際是阻止民眾反帝斗爭的黑幕。
農村工作的整頓與發(fā)展
過去農村工作的缺點與錯誤正如前述,一般的現象就是許多地方的農民運動沒有走入正確的軌道,尤其是缺少農村經常的組織工作。
現在正值農民生活的青黃不接恐慌時期,并且接著就是秋收發(fā)展爭斗的機會,這正是我黨農村工作發(fā)展的極好時機。農村工作的主要方針,就是發(fā)動農民抗稅、抗債、抗捐、分糧,一直到秋收時抗租、沒收土地,在群眾與我們有力量的地方即須實行割據與暴動。我黨應即抓住這一秋收時機創(chuàng)造農村工作的新局面,尤其是在湘鄂贛粵四省必須特別注意在此時期中推進全省總暴動的布置。
目前農村工作應當特別注意的:
一、防止離開群眾、受農民意識支配的盲動主義傾向。農民群眾的心理常認縣城是地主、豪紳、貪官、污吏會集之所,以為只要殺戮了在縣城的壓迫者便是農民的天下。因此把縣城看得很象是鄉(xiāng)村的敵人而主張完全毀滅,忘掉城市中貧苦民眾的革命作用,稍有力量即要求孤注一擲地攻取縣城或鎮(zhèn)市,不顧城市中工作的重要,不管自己是否可以戰(zhàn)勝城市,也不管打下縣城后的出路如何。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傾向。結果是被敵人個別的擊破,消失農民爭斗的勇氣。我們應糾正這種傾向。攻取縣城必須在下列條件之下:
1.在這縣以內的農村斗爭有普遍的發(fā)展,至少要有幾個區(qū)域的斗爭已有群眾的基礎或是已造成了幾個鄉(xiāng)村的割據,具備相當的武裝力量。
2.縣城以內的城市工作有好的基礎,不獨工人群眾具備相當組織基礎與武裝爭斗的力量,并且在反動武裝中有相當工作,一般小資產階級的群眾對統(tǒng)治階級厭惡,統(tǒng)治階級表現動搖崩潰不能維持其統(tǒng)治。
3.這一縣的鄰近各縣具備相當農民運動的群眾基礎,不致使爭斗孤立而失敗??h城的占領必定是成為某一區(qū)域(幾縣)暴動割據的中心,或是全縣總暴動的完成。省會所在地之縣城,必定是全省總暴動快要完成時方作最后的進攻,萬不應任意做進攻的嘗試。
二、注意城市與鄉(xiāng)村及各區(qū)之配合發(fā)展。過去各地爭斗的失敗多半由于斗爭孤立發(fā)展而無配合的結果,這樣當然容易被敵人個別的擊破,以后必須注意:
1.城市內職工運動與小資產階級的群眾中的工作,須按一般城市工作原則組織工人及手工業(yè)工人的赤色工會,發(fā)動工人及小商人、學生等的反苛捐雜稅、爭民權自由的斗爭,建立黨在縣城鎮(zhèn)市中的基礎。過去湖北、江蘇一帶的外縣工作僅限于農民運動的錯誤應即糾正,力求城市與鄉(xiāng)村配合發(fā)展。
2.一區(qū)之中的各鄉(xiāng),一縣之中的各區(qū),一省之內的各縣或區(qū)域的相互之間,必須力求配合適應地發(fā)展,這尤是在湘鄂贛粵四省之內應當特別注意,省市縣委及特委應當切實審查過去工作布置的缺點并設法補救。
三、加緊農民群眾的組織工作。過去各地很少重視農民群眾的經常組織工作,只是臨時鼓動群眾起來斗爭,不論爭斗勝利或失敗之后,群眾仍然是散亂無組織的狀況,這仍然不能聚集群眾力量,更不便于群眾的教育工作,顯然是已往工作的極大錯誤!今后在未割據區(qū)域,必須努力于農民協(xié)會或農民委員會的組織。每次斗爭的勝利與失敗,不應僅以是否達到部分的經濟要求來決定,必須著重于農民協(xié)會組織是否有廣大群眾,對于黨的主張與土地革命及政權是否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要求,黨的組織與影響是否發(fā)展深入。這些將決定我們的勝利與失敗,就是斗爭失敗了,如果仍能擴大群眾組織,取得群眾對于本黨的信仰,仍然是我們的勝利,因為這就可以準備繼續(xù)的進攻。因此各級黨部必須注意:
1.建立并發(fā)展農民協(xié)會(或用其他名義)的組織,如果不能公開地存在,亦須秘密建立起來。我們估量自己在鄉(xiāng)村中的領導力量,必須看我們組織群眾的數量來決定。蘇維埃必須是快要進到暴動的時候方才可以組織,須改變以前一有群眾起來立時組織蘇維埃的方式。在蘇維埃割據區(qū)域農民協(xié)會自然應當取消,因為蘇維埃即變成廣大群眾的政權組織。
2.注意鄉(xiāng)村無產階級群眾的特殊組織工作。在蘇維埃割據區(qū)域,農民協(xié)會取消之后,便須建立雇農工會組織。在未割據區(qū)域,應即建立單獨的手工業(yè)工人工會,團結鄉(xiāng)村以內的手工業(yè)工人,并代表他們的利益做經濟斗爭(手工業(yè)工會在割據區(qū)域亦應存在)。當農民協(xié)會已有相當群眾基礎時可以設立雇農部,注意雇農特殊利益,并可用農協(xié)名義召集不定期的雇農群眾會議討論他們特殊利益問題。但是農協(xié)尚未組織之前,不必組織單獨的雇農協(xié)會。
3.建立農民武裝與游擊戰(zhàn)爭問題。過去中央通告[54]指出,“游擊戰(zhàn)爭,必須是群眾斗爭中發(fā)動出來的,至少也必須是發(fā)動群眾斗爭的”。但各地多半把游擊戰(zhàn)爭仍然看成單純離開群眾的殺人放火,沉溺于赤色恐怖的方式,這樣離開群眾的行動必定是造成鄉(xiāng)村反動勢力的進攻而致嚇退群眾爭斗的勇氣,必須糾正這種錯誤。
游擊戰(zhàn)爭必須是在群眾爭斗中為抵抗反革命武力(民團、團防或軍警)或向反革命武力進攻(解除豪紳地主武裝)時的一種武裝斗爭的方式,用少數武裝擁護群眾斗爭向前發(fā)展。因此它不能和群眾斗爭相離開,并且須注意由群眾中產生武裝的組織。
但是農村中的某種成分,往往認為發(fā)動斗爭必須先殺掉反動的豪紳方有辦法。在必要的時候,我們當然不絕對禁止對于農村反動分子的赤色恐怖手段,但必須向群眾解釋不應以赤色恐怖的暗殺手段看成是發(fā)動斗爭的重要方法,而須相信群眾的力量。我們對于農村的斗爭同樣是“只有說服群眾,使他們相信黨所提議的方法之正確,只有取得群眾中之絕對的贊助和完全的信仰,才能指導運動”[55]。這就是說在爭斗發(fā)動之前必須廣泛地做宣傳鼓動及組織群眾的工作,使他們在黨的土地革命政綱及口號之下起來斗爭。
但是游擊戰(zhàn)爭同時有發(fā)動群眾爭斗的意義,所以在下列環(huán)境之下,我們是可以并且應當派遣游擊隊去幫助農民起來爭斗:
1.在割據區(qū)域有公開紅軍及赤衛(wèi)隊組織的地方(必須向外發(fā)展擴大),我們應當派遣紅軍、赤衛(wèi)隊到鄰近鄉(xiāng)村去發(fā)動群眾起來斗爭。
2.在我們服務的工農學生軍駐屯地方(如吉安有五百余槍),亦必須分出隊伍到鄉(xiāng)村中去發(fā)動群眾起來爭斗。
3.在農民已經起來斗爭或是有很高的爭斗情緒與要求,但因某種反動勢力(民團、團防等)的鎮(zhèn)壓而不能擴大或發(fā)動時,我們可以派遣游擊隊去幫助斗爭的發(fā)動與擴大。
游擊戰(zhàn)爭的武裝力量既須由群眾中產出,所以黨必須經常注意建立農民武裝的工作。過去我們一組織農民武裝就必須集中武裝,組織正式的工農革命軍甚至是象一般雇傭軍隊的形式一樣(集中起來自然就需要發(fā)餉去維持他們家庭生活),得不到給養(yǎng)時就成土匪流寇式的隊伍,這種方式顯然是需要改變。以后農民武裝建立須注意下列幾點:
1.不宜一組織武裝就集中武裝成立工農革命軍隊,必須使武裝分散在農民手中,按照區(qū)域去編成自衛(wèi)隊(或用其他名義),每隊人數不必過多(八人、十人),惟求其容易集中調遣。
2.農村武裝不限于使用快槍等利器,棒、刀、梭標、尖串甚至犁鋤等都是農民的武器。我們應當用習武社等形式去組織農民公開的武裝組織,給農民軍事訓練機會。
3.在割據區(qū)域當然需有常備的紅軍組織,但必須適用志愿軍的原則,尤須注意赤衛(wèi)隊普遍的建立。
4.我們的武裝對于比我們弱的反動軍事勢力固然可以用敏捷的方法去奪取其武裝,但對于比我們過于強大的軍隊宜避免決存滅勝負的戰(zhàn)爭,須用分散襲擊方法去求戰(zhàn)勝敵人軍隊,因此民眾普遍的武裝組織與訓練應特別注意。
四、加緊士兵運動。北伐[56]“成功”之后,在“裁減軍隊”宣傳之下,國民黨的軍隊更加動搖。士兵群眾以極大的犧牲參加北伐,成功后他們得不到絲毫利益,不獨舊欠薪餉沒有領到的希望,更加上一種被裁減淘汰及失業(yè)的恐慌,此時正是我們發(fā)展士兵運動的機會。同時各派軍閥新的公開沖突未爆發(fā)之前,他們必定在“肅清共匪”口號下加緊對于工農斗爭的進攻。因此士兵運動關系我們爭斗的工作十分重要,今后不獨努力使城市與鄉(xiāng)村的工農運動適應地發(fā)展,各地應即切實計劃進行這一工作。對此,中央已另有通告,不再詳述。惟須特別注意秘密技術。軍隊中的組織、士兵委員會及其他軍事機關須獨立地組織。除負責同志與其有關系之機關或個人發(fā)生關系外,絕對禁止與黨的機關發(fā)生關系,以避免有破壞時相互連帶的危險。
五、在實現上列各種任務過程中,必須同時努力于黨的組織之整頓與改造工作?,F在組織上的情形就是支部渙散而脫離群眾,省委與縣市委隔閡,各級機關的關系非常不親密。較遠的省份中央政策甚至半年還不能達到支部,有些地方連八七會議[57]的決議尚未收到,仍繼續(xù)與國民黨合作政策,這些現象應當努力改正。
今后支部工作的整頓與改造應當引起各級黨部特別嚴重的注意,尤其在嚴厲白色恐怖壓迫下的本黨,若不能有健強的支部組織,可以造成黨與群眾完全隔離的現象。
改造支部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努力做到每個同志都要參加一種黨的工作,實行驅逐一切不工作的畏懼動搖的分子,尤其是城市的黨組織應當切實執(zhí)行這一原則。只有如此改造,才能形成布爾什維克的組織。對于那些同情于黨而不愿工作的成分,可將他們組織于黨的周圍,使他們在黨的影響之下而行動。
各級機關的關系應當設法親密,下級黨部務必經常詳細向上級機關報告工作,上級機關同樣應經常給以指導,指導內容須求具體,尤須注意工作方法的指示,并須時常派人巡視下級組織的工作,做實際考查與指導。
過去上級機關發(fā)出通告,下級機關多不能迅速轉達下級黨部。有些省委接到中央重要通告并不詳細討論,只是簡單地照例轉發(fā),市縣區(qū)亦同此,甚至因技術關系連轉發(fā)都沒有辦到。這樣的結果,不是支部收到長而且深的通告無從討論(尤其是工廠及農村支部),就是簡直看不到中央文件,自然不會明了上級機關政策,更難談到執(zhí)行了。
今后下級機關接到上級的通告及信件,應當詳細討論適用到所屬黨部范圍以內具體執(zhí)行的辦法。直接指導支部的機關(區(qū)委或市縣委)必須擬出討論大綱提交支部討論,不應只是簡單地轉發(fā)。僅這樣方才能夠提高同志的政治教育,并使黨內群眾了解黨的政策。
教育訓練工作,目前非常重要,指導機關應當有計劃地進行這一工作,除用實際工作與通告文件去訓練教育同志外,省市縣委應盡可能地出版帶訓練性質的刊物,多根據當地工作經驗編成訓練的材料,以供給支部討論并可作同志工作的參考。
對外宣傳鼓動工作目前特別重要,尤其在小資產階級動搖不滿國民黨時,我黨負有思想上領導的重大責任。同時關于土地革命、暴動政策、中國革命性質等類問題和工農生活及斗爭狀況的宣傳,以及目前反帝的鼓動,都需要黨以很大的力量有計劃地擴大。關于這些工作除開推銷黨的刊物宣傳品外,每個同志必須成為群眾中的宣傳鼓動家,尤須注意利用一切公開可能以發(fā)展黨的宣傳工作。
關于一般組織與宣傳工作,最近中央均有詳細通告,各級黨部應當很認真地根據執(zhí)行。
*這是任弼時為中央起草的文件《城市農村工作指南》的目前任務部分。文件要求進一步糾正城市農村具體工作中的盲動主義。當時,全黨對革命形勢的估量,對建立農村根據地的重要性,以及對民主革命的長期性和艱苦性,還在認識過程中,文件也反映了這一歷史情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