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思想敏銳、關注時事,富有激情、求新求異。幫助他們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理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愛國情感和責任意識,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任務。我們高興地看到,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七個“怎么看”——理論熱點面對面?2010》一書,在這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和成功嘗試。
針對性與可讀性的有機結合。該書準確把握時代發(fā)展脈搏,對就業(yè)、教育、就醫(yī)、住房、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回答。這些問題關系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大學生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疑釋惑的問題。對這些問題能否形成正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影響著他們對黨和政府的認同感和投身改革開放事業(yè)的責任感。該書抓住了這些問題,適應了青年學生的理論需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時代感。同時,該書繁簡得當,通俗易懂,現(xiàn)實案例的解剖生動,理論分析條理清晰,通俗而不失理論深度,簡潔但又說理透徹,將針對性與可讀性有機結合在一起,拉近了理論與大學生的距離。
思想的力量與方法論智慧的凸顯。馬克思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該書所涉及的七個問題,回答清楚并不容易。它之所以具有說服力,就在于它不是武斷地做出結論,而是以“思想的力量”、透徹的理論分析做到“以理服人”,處處體現(xiàn)著分析問題的方法論智慧。首先,它堅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分析問題。全書既充分肯定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發(fā)展取得的成就,又不回避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這樣就準確把握住了當前中國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其次,它堅持全面客觀地分析問題。針對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諸多矛盾和問題,該書從自然、歷史等客觀條件,從國內、國際背景等多個角度,客觀公正地分析各種矛盾和問題的成因,入情入理、令人信服。再次,它注重用歷史的、發(fā)展的眼光分析問題。既指出發(fā)展過程中諸多矛盾和問題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又強調解決這些問題的緊迫性;既指出我們有條件、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又說明解決這些問題不可能立竿見影;既使讀者對問題有清醒的認識,又給人以信心和希望。正因為該書始終以思想的力量和方法論智慧來回答問題,才充分展現(xiàn)了科學理論的魅力,為大學生科學認識這些問題提供了示范。
憂患意識與責任意識的展現(xiàn)。通讀該書,我們會感到,字里行間飽含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愛國熱忱,以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責任情懷。面對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該書特別強調,如果不能及時使人民群眾了解這些問題的成因,不能正視并積極解決問題,就必然會成為加劇社會矛盾、制約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不利因素。這顯示出作者對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深深的憂患意識和對人民群眾利益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同時,該書對問題的科學分析,更讓讀者相信在黨的領導下,集中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智慧,一定會有樂觀而美好的前景。作者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愿望、拳拳之心,躍然紙上。這對培養(yǎng)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愛國情操,無疑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該書不失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勢政策教育難得的好教材,相信它一定會受到廣大青年學生的喜愛,成為他們成長成才的良師益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