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北京市百姓宣講團的具體實踐,北京市委講師團團長崔耀中談到了主旋律作品應具有的“四個意識”。
首先,主旋律作品應具有“時代意識”,百姓宣講主題鮮明、傳誦快捷、緊扣時代脈搏,與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大背景相契合,實現(xiàn)了良性互動;其次,主旋律作品還應該具有“百姓意識”——百姓講、百姓聽、說百姓話。群眾不再只是旁觀者,不再只是聽眾,而是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響應者、參與者和主持者,真正成為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的主角;三是具有“貼近意識”,創(chuàng)作、講述者能夠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深入研究受眾心理,探索將主旋律題材用故事化的形式表現(xiàn),在如何動情、動心、動人上下功夫,用真情的宣講、真實的故事、精練的篇幅、精湛的制作,使受眾聽得懂、坐得住、記得牢、有共鳴;四是具有“媒體意識”。百姓宣講團運用了群眾易于接受的形式,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用多媒體視覺片、背景音樂等手段對百姓宣講員的講述進行立體烘托,同時將宣講與現(xiàn)代傳播技術相結合,使百姓宣講能夠進廣播、上電視、掛上網、編成讀物,給人以聽覺、視覺藝術的綜合享受。
本報記者董城整理 發(fā)布時間: 2009-08-25 07:40 來源:光明日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