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后,特別是五四運動前后,社會思想十分活躍,各種思潮紛然雜陳。五花八門的資產(chǎn)階級和小資產(chǎn)階級思想流派競相登場,最終又都曇花一現(xiàn)。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十月革命影響下傳入中國不久的馬克思主義,很快以其科學真理性,在同各種思潮的爭鳴交鋒中,站到了社會思想大潮的前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到這面旗幟下,指導中國革命不斷打開新的局面。
80多年后的今天,時代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克思主義不斷與時俱進,社會思想更加紛繁多樣。那么,我們是否還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否還要用馬克思主義一元化的指導思想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想?
思想多樣化怎么看
2005年春天的北京,各種文化大餐琳瑯滿目。單看戲劇舞臺上,從國粹京劇《楊門女將》到地方戲曲《變臉》,從話劇《雷雨》到民間歌舞劇《劉三姐》,從兒童劇《Hi,可愛》到民族舞劇《紅樓夢》,從經(jīng)典芭蕾《羅密歐與朱麗葉》到原生態(tài)歌舞集《云南映象》,真是讓人應接不暇。北京之夜不再單調(diào),人們的文化生活五光十色、精彩紛呈。北京文化生活的狀況,也是當今中國人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的一個縮影。
文化生活和社會思想密不可分,文化生活的多樣化折射著社會思想的多樣化。改革開放20多年來,人們的觀念日新月異,社會思想呈現(xiàn)出多樣、多元、多變的特點。
從社會思想的內(nèi)容上說,呈現(xiàn)出多樣的形態(tài):各種社會思潮應時而生,正確的與錯誤的彼此交織,積極的和消極的相互激蕩。既有進步向上的思想,又有反動落后的思想;既有正確科學的思想,又有偏頗謬誤的思想;既有積極健康的思想,又有消極腐朽的思想;既有高尚文明的思想,又有低級庸俗的思想。特別是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一些形形色色的有害思潮乘虛而入,對社會生活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
從社會思想的性質(zhì)上說,呈現(xiàn)出多元的格局:既有占主導地位的馬克思主義,也有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意識,還有一些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想;既有社會主義的主流思想,也有資本主義的錯誤思想和腐朽觀念,還有封建主義思想的殘余。
從社會思想的發(fā)展過程說,呈現(xiàn)出多變的特征:一方面,經(jīng)濟在發(fā)展,體制在轉(zhuǎn)軌,現(xiàn)代社會變化的節(jié)奏和知識更新的周期加快,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也越來越快;另一方面,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和現(xiàn)代信息傳播手段的普及,地球變小了,時間變短了,國際國內(nèi)八面來風,對人們思想的影響更大了。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在某種意義上說,社會思想多樣化是一種正常狀態(tài)。我國社會經(jīng)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日趨多樣化,決定了社會思想的多樣化。
應該看到,社會思想的多種多樣,不同觀點的爭鳴切磋,有利于增強人們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平等意識和民主法治意識,激發(fā)創(chuàng)造活力。在碰撞中產(chǎn)生火花,在比較中學會鑒別,將大大拓寬人們的視野,推動文化、理論等各方面的創(chuàng)新,促進社會的進步。
但也不可否認,在這種情況下,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一些錯誤的思想觀點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也在滋長。比如,有人國家觀念淡薄,集體意識淡化,個人欲望膨脹,追捧極端個人主義;有人對社會主義前途喪失信心,信念動搖,悲觀失望,出現(xiàn)了某種程度的信仰危機;有人宣揚指導思想多元化,鼓吹多黨制,主張照搬西方的政治經(jīng)濟制度,等等。
這些錯誤思想雖然不是主流,但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否則會擾亂人們的思想,造成社會思想的混亂,從而影響到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大局。
一元化指導怎么講
1991年7月,當時的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召開中央全會,作出了一個舉世震驚的決定:取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實行指導思想的多元化。
這一決定的結局已很清楚:由于放棄了馬克思主義在蘇聯(lián)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就在蘇共這次中央全會一個多月后,這個執(zhí)政70多年的大黨瞬間土崩瓦解,并導致民族分裂、國家解體。
可以說,要不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元化指導,蘇共從反面給我們上了深刻的一課。
一個社會,經(jīng)濟基礎和政治制度決定意識形態(tài),而意識形態(tài)又對經(jīng)濟基礎和政治制度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任何國家,不管其經(jīng)濟結構和社會思想多么復雜多樣,總會有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并對整個社會的思想文化發(fā)揮著強大的引領和整合作用。
從歷史上看,在階級社會,歷代統(tǒng)治階級總是力圖用他們的指導思想來主導整個社會的思想。有的是用宗教信仰統(tǒng)一人們的精神世界,如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統(tǒng)治;有的是用一套社會政治倫理體系統(tǒng)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如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儒家學說長期居于社會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有的是打著所謂人類理性的幌子進行思想灌輸,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宣揚的資產(chǎn)階級自由、平等和天賦人權等思想觀念。
在社會主義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居于主導地位,反映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旗幟和靈魂的馬克思主義,引領著整個社會思想。
有人說,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yōu)槭裁催€要堅持產(chǎn)生于100多年前的馬克思主義呢?其實,一種理論要不要堅持,并不在于它產(chǎn)生時間的長短,而是決定于它正確與否。我們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的指導思想,從根本上說,是由馬克思主義鮮明的階級立場、嚴密的科學體系和巨大的實踐指導作用所決定的。
馬克思主義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和不容置疑的邏輯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為人類進步、社會發(fā)展,為全人類的最后解放,指明了正確方向。馬克思主義產(chǎn)生于工人運動中,是指導工人階級實現(xiàn)自身解放的強大思想武器。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種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與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命運如此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過去曾有種種同情人民群眾的思潮或?qū)W說,但只有馬克思主義才真正為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說話,反映和代表他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中國,廣大工人、農(nóng)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創(chuàng)造著美好的生活。
馬克思主義雖然誕生于19世紀,但絕沒有停留在19世紀。作為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100多年來她始終與時代同行、與實踐同步。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絕不是關閉了真理之門,而是打開了認識和發(fā)展真理的通途。一個半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總是不斷地吸收、借鑒和融合各種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創(chuàng)新中不斷前進,在創(chuàng)新中不斷發(fā)展。中國共產(chǎn)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先后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生動而具體地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活力。
馬克思主義既是指引革命的學說,更是指導建設的理論,是在推動社會變革發(fā)展中不斷得到檢驗的科學理論。在倫敦海格特公墓的馬克思墓碑上,鐫刻著他的一句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彼煤喚毜恼Z言向世人表明,馬克思主義不是被束之高閣、藏之名山的學說,而是以改造世界為己任的理論。100多年來,正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現(xiàn)實,深刻改變著人類社會歷史的走向。
蘇東劇變后,西方一些政要和右翼思想家迫不及待地放言“馬克思主義已經(jīng)死亡”,宣稱“自由與民主的理念已無可匹敵,歷史的演進過程已走向完成”。這些論調(diào)既不符合事實,也不是西方學者的一致認識。德國著名學者哈貝馬斯在蘇東劇變后指出: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的變化,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的失敗,失敗的只是“蘇聯(lián)模式的社會主義”。法國思想家德里達在《馬克思的幽靈》一書中一口氣列舉了當代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十大禍害,隨后指出,面對這十大禍害,人們只有求助于馬克思主義才能獲得正確認識。許多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認為,蘇東劇變并不是馬克思主義本身所致,它并沒有給馬克思主義帶來傷筋動骨的損害,而是使她變得更加純潔、更有吸引力,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因此,雖然世界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挫折,但是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并沒有改變。特別是在中國,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一個貧窮落后的中國,變成為一個初步繁榮昌盛、欣欣向榮的中國,向世界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
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些國家出現(xiàn)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jīng)受鍛煉,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
歷史和現(xiàn)實都表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革命和建設事業(yè)才會興盛;反之,如果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僅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大廈會傾覆,而且必將導致整個社會的思想混亂和政局動蕩,國家不知何去何從,人民將失去前進的方向。
引領多樣化怎么引
有人說,用馬克思主義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想,會不會阻礙人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造成社會思想的單調(diào)和窒息?
其實,這種擔心是完全多余的。我們講用一元化引領多樣化,并不是用一元化代替多樣化。我們反對指導思想的多元化,但并不是無視社會思想多樣化的趨向。
既然如此,面對社會思想的多元、多樣、多變,我們怎樣用馬克思主義來引領呢?
俗話說,打鐵還須自身硬。用馬克思主義一元化的指導思想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想,首先要堅持和發(fā)展好馬克思主義。要把牢固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作為一條最根本的政治原則,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的動搖。堅持不懈地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同時,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立足新的實踐,總結新的經(jīng)驗,不斷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大力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盡快形成全面反映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的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發(fā)展和前進,始終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
用一元化引領多樣化,必須對社會思想狀況有全面準確的把握。我國正處于社會轉(zhuǎn)型、體制轉(zhuǎn)軌的關鍵時期,現(xiàn)實生活的矛盾很多,人們的思想困惑也很多。特別是各種社會思潮也風起云涌,對人們的思想和生活產(chǎn)生著影響。
社會思潮,是一定時期內(nèi)反映一定階級、階層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廣泛傳播并對社會生活產(chǎn)生一定影響和作用的思想傾向、思想潮流。用馬克思主義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想,關鍵是要引領好各種社會思潮。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認真分析當前我國社會矛盾各方面的變化,揭示社會思潮形成和流傳的社會基礎,加強對社會思潮的超前預測,研究社會思潮的基本內(nèi)容、表現(xiàn)形式和演變規(guī)律。
面對社會思潮的紛繁多變,要根據(jù)其不同的性質(zhì),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導其沿著健康的軌道前進,向著積極的方面發(fā)展。緊緊圍繞社會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針對群眾的特點和需求,作出深入分析和回答,把疑惑說明白,把道理講透徹,切實增強馬克思主義的說服力和戰(zhàn)斗力。在對社會思潮進行疏導的過程中,要堅持破中有立、立中有破,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清是非,明確界限,努力消除各種錯誤思潮對人們思想的消極影響。
無論何種社會思潮,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渠道傳播。馬克思主義要深入人心,也離不開大眾傳媒這個途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引領社會思潮,都要求我們高度重視和加強思想理論陣地的建設和管理。當前,社會思想文化活躍,廣播、影視、報刊、圖書等媒體特別是網(wǎng)絡發(fā)展迅速,各種論壇、講座、報告不勝枚舉。這是社會思想豐富多樣和學術繁榮的表現(xiàn)。對于這些思想文化陣地,我們要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加強建設,更好地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求;同時又絕不能放任自流,不能給錯誤的、不健康的思想觀點提供傳播渠道,必須依法加強管理,在規(guī)范、引導中使其健康發(fā)展,成為宣傳科學理論、弘揚社會正氣、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的有效載體。
相關鏈接:
任仲平:《用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2001年8月31日《人民日報》
湖南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加強對社會思潮的正確引導》,2005年4月22日《人民日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