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是中國第十二個烈士紀念日。每逢這一承載著民族追思的特殊日子,習近平總書記都會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以最莊重的儀式傳遞崇高敬意。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撫今追昔,一番番真情流露,最終凝聚成蕩氣回腸的堅定信念:“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今天,讓我們共同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將這份敬意與傳承融入前行的每一步。

9月30日,民警在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塘沽烈士陵園獻花。新華社發(fā)(杜鵬輝攝)
9月30日,中國第十二個烈士紀念日。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天安門廣場,那座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在晨曦中更顯莊嚴。這一莊重的時刻,不僅是對歷史的回望,更是對未來的昭示:一個銘記英雄的民族,才能擁有光明的未來;一個傳承精神的國度,才能永葆奮進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表達對英烈的深切緬懷:"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這番話語質樸卻分量千鈞,道出了一個民族對待歷史的基本態(tài)度。從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到長征路上的艱難跋涉,從抗日戰(zhàn)爭的浴血奮戰(zhàn)到解放戰(zhàn)爭的勢如破竹,從抗美援朝的保家衛(wèi)國到和平年代的默默堅守,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這些數字和故事提醒我們:今天的和平與繁榮,絕非從天而降,而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珍貴禮物。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沉湎于過去,而是為了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在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一組數據顯示:烈士平均年齡不足30歲。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犧牲前寫下催人淚下的絕筆信,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堅守。在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江竹筠等革命先烈面對酷刑寧死不屈的事跡,展現(xiàn)了共產黨人鋼鐵般的意志。這些精神財富構成了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譜系,成為激勵后人攻堅克難、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包括抗戰(zhàn)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
傳承英烈精神,需要每個人從自身做起。在烈士紀念日這一天,全國各地中小學開展的"緬懷先烈"主題活動,讓青少年在儀式中感悟歷史;各地烈士陵園迎來的掃墓人群,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先烈的敬意;網絡空間掀起的"云祭掃"熱潮,讓更多人能夠跨越時空向英烈致敬。更為重要的是,要將英烈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工作中恪盡職守,在生活中弘揚正氣,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在利益面前堅守底線。正如一位老戰(zhàn)士所說:"紀念烈士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們?yōu)橹畩^斗的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望,那些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獻身的先烈們,如同璀璨星辰永遠閃耀在歷史的天空。他們的犧牲與奉獻,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他們的精神與品格,正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接續(xù)奮斗。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以最虔誠的心意緬懷先烈,以最堅定的步伐傳承精神,讓英烈們的崇高理想和不朽功勛,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告慰那些長眠地下的英靈:這盛世,如您所愿;這未來,因您而更加光明。
作者:郭元鵬
責編:王燦熙(實習生)
校對:吳成玲
審核:于川、張凌潔
監(jiān)審:彭亞南、劉斌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自新華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