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陳毅元帥在贛南三年游擊戰(zhàn)爭(1934-1937)中百折不撓、絕處逢生的歷史,總結黨團結帶領人民戰(zhàn)勝艱難險阻、化解危局困境的成功經(jīng)驗,能夠得到許多重要啟示。
信念堅定,襟懷坦蕩:就是剩下我一個人還要干
由于國民黨軍隊的瘋狂“清剿”,紅軍游擊隊被迫風餐露宿、晝伏夜行,過著“野人般的生活”。再加上“北山事件”及此后發(fā)生的幾次叛徒事件,極少數(shù)意志不堅定的人便牢騷滿腹:“革命,革命,革到大家都沒命!”“革命,革命,革得大家鉆山洞!”陳毅聽說后,鼓勵大家坦誠交心,并且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通過科學分析形勢,幫助大家消除悲觀情緒,堅定革命必勝的信念。無論是在戰(zhàn)斗間隙,還是在轉戰(zhàn)途中,陳毅經(jīng)常給游擊隊員分析形勢,講解政策,指明前途,激勵斗志。
關于政治形勢,陳毅講“我們現(xiàn)在躲起來,長期堅持,完全是保存自己,鞏固游擊區(qū),給時局若干影響。”“到時,抗日戰(zhàn)爭必然到來……我們這里就成了一個中心??谷諔?zhàn)線要加強,國民黨一定會派人來找我們合作,派軍樂隊來歡迎我們下山。”
關于革命的發(fā)展前途,陳毅和戰(zhàn)士們談心,讓大家知道現(xiàn)在處在革命的低潮時期。“但是只要剩下一個人,也要頑強堅持下去。共產(chǎn)黨的紅旗不能倒,游擊隊的旗幟不能倒。革命的火種是消滅不了的,黑暗總會過去,革命必然會到來!”
關于個人,陳毅堅定地說:“紅軍的干部戰(zhàn)士都應該是革命的英雄。勝利的時候要當英雄,困難的時候更要當英雄。”“我是不能走,我的任務在這個地方。我走,到上海,馬上穿起西裝,很舒服。再到西北找關系很容易,我的關系很多。但我不能走,我的任務在這里。”“黨交給我個人的任務就是在這里堅持游擊戰(zhàn)爭,就是剩下我一個人還要干,共產(chǎn)黨的紅旗不會倒,革命的火種是撲滅不了的,毛委員在井岡山時就說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的火種一定會燒遍萬里江山!”
正是因為陳毅有著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才能在危局困境中生發(fā)出視死如歸的革命樂觀主義,才會“在革命斗爭中所經(jīng)歷的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發(fā)揮出卓越的領導藝術,以昂揚的奮斗精神出色地完成黨交付的任務。一個人蛻變、一個政黨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越是身處危局,越要加強黨性修養(yǎng),堅定心中的信仰,去戰(zhàn)勝千難萬險。
實事求是,服從中央:承認失敗并不是悲觀失望,而是政治上堅強的表現(xiàn)
面對挫折與失利,陳毅對形勢的判斷比較客觀準確,他認為要承認紅軍暫時的失敗,當務之急就是及早部署和開展游擊戰(zhàn)爭,他還多次提出建議:“失敗就是失敗,承認失敗,還可以不失敗或少失敗些,現(xiàn)在要趕快部署打游擊”,“大家穿便衣背起快槍,脫下軍裝,打游擊去”。面對其他領導人的錯誤主張,陳毅實事求是地指出,正是陣地戰(zhàn)這種死打硬拼的戰(zhàn)術,把中央根據(jù)地搞垮的。他說,“承認失敗并不是悲觀失望,而是政治上堅強的表現(xiàn)。應當冷靜地面對現(xiàn)實,認真地組織這次退卻,迅速地、堅決地適應形勢,拋棄舊有的一套,實行徹底的轉變。在政治上,要準備迎接大風暴,進行艱苦的長期的敵后斗爭;在軍事上,要堅決分散,展開廣泛的群眾性的游擊戰(zhàn)爭;在組織上,要改變我們的領導方式、工作方法。”
陳毅在回憶當時情況時曾說,我們要保存自己,到抗戰(zhàn)時“我們有幾個人就可以成立幾百人的隊伍,有幾百人就可以成立幾千人的隊伍,有幾千人就可以成立幾萬人的隊伍。”全國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的事實已經(jīng)證明,當時以保存自己、積蓄力量為主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
這些實踐表明,越是身處危局,越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科學研判形勢與任務,分析和評估危局困境的根源、形式、態(tài)勢和可預見的后果。正因為黨始終保持自我批評、修正錯誤、追求真理的勇氣,才始終擁有應對危局、走出困境的力量和能力。
依靠人民,為了人民:我們自己很節(jié)省,而對群眾卻很豪爽
贛南三年游擊戰(zhàn)艱苦卓絕,“我們的全部地盤,就是這么幾個‘島子’,但是我們有著浩瀚的海洋作依托,那便是廣大的人民群眾”??紤]到“游擊戰(zhàn)爭是長期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為了避免“游擊隊到群眾家里,反動派就殺人、燒房子。搞久了,人民生活不下去,老百姓遭殃”,陳毅提出“要有組織、有計劃地搞黃色村莊、搞兩面派”,以“爭取群眾的支援,鞏固我們與廣大老百姓的團結”。
根據(jù)陳毅這個策略,紅軍游擊隊派了一些沒有暴露身份的共產(chǎn)黨員、革命群眾和開明人士去擔任保甲長,使其名義上聽命于國民黨,實際上支持共產(chǎn)黨,為共產(chǎn)黨辦事,此為白皮紅心的“兩面派”。同時,在赤白交界地區(qū)建立“黃色村莊”,游擊隊與老百姓配合默契,一個打空槍、一個假告密,使敵人確信“黃色村莊”的可靠性。“兩面派”和“黃色村莊”的策略擴大了紅軍游擊隊的生存空間,正如陳毅所言:“敵人根本的致命傷,就是我們與群眾相結合。敵人采用種種辦法來對付我們,都是白搭。”
對于受到敵人迫害的老百姓,紅軍游擊隊雖然自己食不果腹,但仍然盡其所能給予經(jīng)濟上的幫助。陳毅說:“那時我們有很多錢,但我們自己卻很節(jié)省,而對群眾卻很豪爽。敵人把老百姓的房子燒了,游擊隊給錢幫他修起來;坐了班房,共產(chǎn)黨幫他保出來;老百姓被打死了,我們送錢去救濟。”視人民為“重生親父母”,視己為“斗爭好兒郎”,實乃“革命強中強”。
習仲勛曾說:“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特別是在危局困境中,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形成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根本力量。黨與人民的血肉聯(lián)系,是黨應對和化解危局困境的根本保證。
嚴于律己,立黨為公:我們是靠政策得人心的,在百姓中的信譽,是我們的命根子
大家都知道,陳毅生活儉樸,多次提出反對游擊隊某些領導同志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的作風。尤其是陳毅第五次反“圍剿”時大腿坐骨負傷,長期風餐露宿傷口時常復發(fā),一路上咬緊牙關堅持行軍。但他沒有多花一分錢治傷,僅靠一盒萬金油鎮(zhèn)痛。當警衛(wèi)員勸他花錢買一點好藥治傷時,他總是搖搖頭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錢一定要花在該花的地方。我的腿在突圍前,黨中央給我用最好的藥,軍委周副主席親自關心給做手術,已經(jīng)花了組織上不少錢了?,F(xiàn)在,腿已經(jīng)好多了,能堅持就不要亂花錢嘛!”“錢是人民的財產(chǎn),拿到錢不浪費、不私用、不自由支配。”
盡管部隊內(nèi)部困難艱苦,紅軍游擊隊卻始終嚴守革命紀律。有一次,交通員給南雄縣游擊隊送來上百套單衣,說是委托大塘圩縫紉店胡老板做的。陳毅問給錢了沒有。交通員說:“財佬的錢,我們用了就算了。他一個資本家,也不缺這200塊銀洋。”陳毅聽了立刻嚴肅地說:“同志,這可不光是錢的問題,是黨的工商業(yè)政策。我們是靠政策得人心的,在百姓中的信譽,是我們的命根子!”他派交通員把200塊銀洋裝在毛竹里給胡老板送去。胡老板夸贊說:共產(chǎn)黨游擊隊講信譽,確實信得過!
這些實踐啟示我們,危局困境是對黨的自身建設的考驗,沒有什么外力能夠打倒我們黨,能夠打倒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只有以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才能增強應對和化解危局困境的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堅強領導核心。
(作者單位:北京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