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連第是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1919年生,天津市北倉鎮(zhèn)人。出身貧寒,當過學徒、電工、鞋廠傭工、三輪車夫,受盡苦難。1949年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縱隊。195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入伍后工作積極,吃苦耐勞,成績卓著。1949年9月,為保證人民解放軍順利進軍西北,在搶修隴海鐵路8號橋施工中,他機智勇敢,創(chuàng)造單面腳手架,攀上45米高的橋墩,僅以一塊木板作掩護,連續(xù)實施爆破百余次,清除橋墩混凝土26立方米,整平5座橋墩頂面,提前20天完成任務,立大功一次,獲“登高英雄”稱號。1950年9月,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工農(nóng)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
同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抗美援朝前線。歷任副班長、副排長、副連長等職,隨部隊轉(zhuǎn)戰(zhàn)于朝鮮前線各鐵路大橋之間,多次出色完成搶修鐵路、橋梁等任務,立小功兩次,大功一次。1951年5月,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第五次戰(zhàn)役中,所在連搶修龍津江大橋時,材料極度缺乏,他冒著美軍飛機的轟炸掃射,沿著從橋上垂下的半截鋼軌登上17米高的橋墩,取下橋梁枕木40多根,解決了工程的急需。7月,清川江大橋被洪水沖毀,他創(chuàng)造出“鋼軌架浮橋”法,帶領1個排,在流速6米/秒的激流中,奮戰(zhàn)30多個晝夜,12次架設鐵路浮橋,保證了洪水期間鐵路暢通并使正橋得以順利搶修通車。同年9月,出席鐵道兵團第一屆英雄模范代表大會。10月,被特邀列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1952年5月15日,他在指揮連隊搶修清川江大橋時,英勇犧牲,時年33歲。6月4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并追授“一級英雄”稱號,命名其生前所在連隊為“楊連第連”。鐵道部命名隴海鐵路8號橋為“楊連第橋”,在橋頭建立楊連第紀念碑。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