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xiàn)階段備戰(zhàn)的重點還是獲得更多的參賽名額,在北京冬奧會上參加項目越多越好,沒有參賽名額就去談北京冬奧會的目標則是空談。”國家速度滑冰隊中長距離組主教練王秀麗說道。“腳踏實地”已成為速度滑冰中長距離組的備戰(zhàn)關鍵詞。
5月18日,在北京體育大學集訓的國家速度滑冰隊中長距離組結束最后一堂訓練課后,隊員們紛紛奔赴各地方取冬季訓練裝備。不久后隊伍將重新集結,赴加拿大卡爾加里進行為期近5個月的冰上訓練。
5月18日也正好是速度滑冰隊中長距離組成立一周年,據(jù)了解,為更好地備戰(zhàn)北京冬奧會,國家速度滑冰隊在去年分為短距離組、中長距離組和創(chuàng)新組,由不同教練帶隊。其中中長距離由王秀麗擔任主教練,并組建了復合型團隊。王秀麗是加拿大的功勛教練,具有豐富的執(zhí)教經(jīng)驗,曾多次帶領加拿大速滑隊在冬奧會中奪得獎牌。成立一年來,中長距離組一步一個腳印,在人才選拔、訓練、比賽的各方面以堅實的步伐邁向北京。
王秀麗介紹,目前中長距離組隊員分為三個來源,一是一直從事大道訓練的專項隊員,二是由輪滑跨項而來的隊員20人,此外還有13名是前不久由短道速滑轉(zhuǎn)項而來的隊員。隊伍為此還專門配備了兩名跨項教練,總共50名運動員的隊伍將采取動態(tài)淘汰機制,優(yōu)勝劣汰。
“郭丹在平昌冬奧會的表現(xiàn)讓輪滑運動員看到了跨項的可行性,而且我們也允許隊員同時兼顧兩個項目,郭丹目前就正在備戰(zhàn)亞運會。”王秀麗說:“而由短道轉(zhuǎn)項大道在國際上很普遍,張虹也是從短道轉(zhuǎn)項而來,還獲得了冬奧會冠軍,我們也想為運動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中國冰雪運動想實現(xiàn)發(fā)展,需要在“跨”字上做文章,速度滑冰隊廣招跨界跨項人才拓寬了運動員選材面,為項目發(fā)展擴充了人才基數(shù)。
過去的一年中,國家速度滑冰隊共參加了4站世界杯,共取得一銀一銅的成績,獲得了平昌冬奧會10個項目的參賽名額。平昌冬奧會上,高亭宇男子500米銅牌實現(xiàn)了速度滑冰男子奧運獎牌零的突破,女子團體追逐的第五名和李丹女子集體出發(fā)的第五名,同樣也創(chuàng)造了歷史。談及新周期備戰(zhàn)思路,王秀麗稱仍以多打出參賽資格為主,“現(xiàn)在首要任務是增加世界杯名額,平昌冬奧會與前一年的世界單項錦標賽相比,速度滑冰隊伍多獲得了6個小項的參賽資格,這也是未來我們的首要目標。”
速度滑冰隊伍在國際大賽的參賽面越來越廣,其實力也逐漸得到認可。去年在世界杯挪威斯塔萬格站比賽前,獲得過9枚奧運獎牌的德國速度滑冰名宿佩因施泰因看到正在訓練的中國姑娘主動要求加入訓練,王秀麗稱此前從未遇到外國運動員跟中國隊訓練的情況,甚至不讓中國運動員跟隨其訓練。從“跟著滑”到“帶著滑”,中國速度滑冰正逐漸融入世界速度滑冰大家庭,也體現(xiàn)了中國大道水平的提高。速度滑冰是冰上基礎大項,中國目前在世界上還不具備很強的競爭力,還有4年,中國速度滑冰隊伍需要一年一臺階,積跬步以致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海,完成北京冬奧會“辦賽精彩,參賽出彩”的目標。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