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高蹺秧歌又稱高蹺,是一種廣泛流傳于中國各地的漢族舞蹈,因舞蹈時多雙腳踩踏木蹺而得名。高蹺秧歌的歷史久遠,源于古代百戲中的一種技術表演,北魏時即有踩高蹺的石刻畫像。 據可考史料,遼西高蹺秧歌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歌的特點是蹺高,最低的90公分,依次升高,最高的可達240公分,演員需坐在房檐上綁蹺腿。因蹺高且富彈性,舞者為保持全身平衡,雙臂必須上下不停擺動,才能表演自如,由此構成遼西高蹺“大大舞”的基本動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