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父親的一雙手老是在我的面前揮動……
我想起人生路上的三次遠足,都是父親去送我的,他站在路上,遠遠地向我揮動著手,佇立在路邊的人影由大而小,一直到我看不見……
第一次送別是我小學畢業(yè),我考上了一所郊區(qū)的住宿中學,那是60年代初。那天去學校報到時,送我去的是父親。那時父親還年輕,鼓鼓囊囊的鋪蓋卷提在他的手中并不顯得沉重。中學很遠,坐了兩路電車,又換上了到郊區(qū)的公共汽車。從窗外掠過很多陌生的風景,可我根本沒有心思欣賞。我才14歲,從來沒有離開過家,沒有離開過父母,想到即將一個人在學校里過寄宿生活,不禁有些害怕,有些緊張。一路上,父親很少說話,只是面帶微笑默默地看著我。當公共汽車在郊區(qū)的公路上疾馳時,父親望著窗外綠色的田野,表情變得很開朗。我感覺到離家越來越遠,便忐忑不安地問:“我們是不是快要到了?”父親沒有直接回答我,指著窗外翠綠的稻田和在風中飄動的林蔭,答非所問地說:“你看,這里的綠顏色多好。”他看了我一眼,大概發(fā)現(xiàn)了我的惶惑和不安,便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肩胛,又說:“你聞聞這風中的味道,和城市里的味道不一樣,鄉(xiāng)下有草和樹葉的氣味,城里沒有。這味道會使人健康的。我小時候,就是在鄉(xiāng)下長大的。離開父母去學生意的時候,只有12歲,比你還小兩歲。”父親說話時,撫摸著我的肩胛的手始終沒有移開,“離開家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季節(jié),比現(xiàn)在晚一些,樹上開始落黃葉了。那年冬天來得特別早,我離家才沒有幾天,突然就發(fā)冷了,冷得冰天雪地,田里的莊稼全凍死了。我沒有棉襖,只有兩件單衣褲,冷得瑟瑟發(fā)抖,差點沒凍死。”父親用很輕松的語氣,談著他少年時代的往事,所有的艱辛和嚴峻,都融化在他溫和的微笑中。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并不是一個深沉的人,但談起遙遠往事的時候,盡管他微笑著,我卻感到了他的深沉。那天到學校后,父親陪我報到,又陪我找到自己的寢室,幫我鋪好了床鋪。接下來,就是我送父親了,我要把他送到校門口。在校門口,父親拍拍我肩膀,又摸摸我頭,然后笑著說:“以后,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開始不習慣,不要緊,慢慢就會習慣的。”說完,他就大步走出了校門。我站在校門口,目送著父親的背影。校門外是一條大路,父親慢慢地向前走著,并不回頭。我想,父親一定會回過頭來看看我的。果然,走出十幾米遠時,父親回過頭來,見我還站著不動,父親就轉(zhuǎn)過身,使勁向我揮手,叫我回去。我只覺得自己的視線模糊起來……在我少年的心中,我還是第一次感到自己對父親是如此依戀。
父親第二次送我,是“文化革命”中了。那次,是出遠門,我要去農(nóng)村“插隊落戶”。當時,父親是“有問題”的人,不能隨便走動,他只能送我到離家不遠的車站。那天,是我自己提著行李,父親默默地走在我身邊??旆质謺r,他才訥訥地說:“你自己當心了,有空常寫信回家。”我上了車,父親站在車站上看著我。他的臉上沒有露出別離的傷感,而是帶著他常有的那種溫和的微笑,只是有一點勉強。我知道,父親心里并不好受,他是怕我難過,所以盡量不流露出傷感的情緒。車開動了,父親一邊隨著車的方向往前走,一邊向我揮著手。這時我看見,他的眼睛里閃爍著晶瑩的淚光……
父親第三次送我,是我考上大學去報到那一天。這已經(jīng)是1978年春天。父親早已退休,快70歲了。那天,父親執(zhí)意要送我去學校,我堅決不要他送。父親拗不過我,便讓步說:“那好,我送你到弄堂口。”這次父親送我的路程比前兩次短得多,但還沒有走出弄堂,我發(fā)現(xiàn)他的腳步慢下來。回頭一看,我有些吃驚,幫我提著一個小包的父親競已是淚流滿面。以前送我,他都沒有這樣動感情,和前幾次相比,這次離家我的前景應(yīng)該是最光明的一次,父親為什么這樣傷感?我有些奇怪,便連忙問:“我是去上大學,是好事情啊,你干嗎這樣難過呢?”父親一邊擦眼淚,一邊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可是,我想為什么總是我送你離開家呢?我想我還能送你幾次呢?”說著,淚水又從他的眼眶里涌了出來:這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父親花白的頭發(fā)比前幾年稀疏得多,他的額頭也有了我先前未留意過的皺紋。父親是有點老了,唉,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兒女的長大,總是以父母青春的流逝乃至衰老為代價的,這過程,總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悄悄地進行,沒有人能夠阻擋這樣的過程。
在我的所有讀者中,對我的文章和書最在乎的人,是父親。從很多年前我剛發(fā)表作品開始,只要知道哪家報紙雜志刊登有我的文字,他總是不厭其煩地跑到書店或者郵局里去尋找,這一家店里沒有,他再跑下一家,直到買到為止。為做這件事情,他不知走了多少路。我很慚愧,覺得我的那些文字無論如何不值得父親去走這么多路。然而再和他說也沒用。他總是用欣賞的目光讀我的文字,盡管不當我的面稱贊,也很少提意見,但從他閱讀時的表情,我知道他很為自己的兒子驕傲。對我的成就他總是比我自己還興奮。這種興奮,有時我覺得過分,就笑著半開玩笑地對他說:“你的兒子很一般,你不要太得意。”他也不反駁我,只是開心地一笑,像個頑皮的孩子。在他晚年體弱時,這種興奮竟然一如十數(shù)年前。前幾年,有一次我出版了新書,準備在南京路的新華書店為讀者簽名。父親知道了,打電話給我說他要來看看,因為這家大書店離我的老家不遠。我再三關(guān)照他,書店里人多,很擠,千萬不要湊這個熱鬧。那天早晨,書店里果然人山人海,賣書的柜臺幾乎被熱情的讀者擠塌。我欣慰地想,好在父親沒有來,要不,他撐著拐杖在人群中可就麻煩了。于是我心無旁騖,很專注地埋頭為讀者簽名。大概一個多小時后,我無意中抬頭時,突然發(fā)現(xiàn)了父親,他拄著拐杖,站在遠離人群的地方,一個人默默地在遠處注視著我。唉,父親,他還是來了,他已經(jīng)在一邊站了很久。我無法想象他是怎樣拄著拐杖穿過擁擠的人群上樓來的。見我抬頭,他沖我微微一笑,然后向我揮了揮手。我心里一熱,筆下的字也寫錯了……
現(xiàn)在,每當我一人靜下心來,面前總會出現(xiàn)父親的形象。他像往常一樣,對著我微笑。他就站在離我不遠的地方,向我揮手,就像許多年前他送我時,在路上回過頭來向我揮手一樣,就像前幾年在書店里站在人群外面向我揮手一樣……有時候我想,短促的人生,其實就像匆忙的揮手一樣,揮手之間,一切都已經(jīng)過去,已經(jīng)成為過眼煙云。然而父親對我揮手的形象,我卻無法忘記。我覺得這是一種父愛的象征,父親將他的愛,將他的期望,還有他的遺憾和痛苦,都流露宣泄在這輕輕一揮手之間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