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日喀則姑娘邊巴央吉成了貢覺縣哈加鄉(xiāng)娘列村的駐村干部。“駐村兩年,從共青團員到共產(chǎn)黨員,從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yè)生到駐村工作隊隊長,從剛到村里時的羞澀女孩到如今老百姓的‘親人’,我收獲特別多。”邊巴央吉說。
“妹妹”旺久的笑容
今年25歲的旺久,是村里的特困戶。在她小的時候父母先后去世,靠鄉(xiāng)政府和幾位好心人的幫助生活。
在一次走村入戶過程中,邊巴央吉見到了旺久。“她很熱情,也很開朗,知道我們是駐村工作隊后還請我們?nèi)ゼ依锖炔琛?rdquo;邊巴央吉說。
一間低矮的土坯房屋就是旺久的家,晴天透風,雨天漏雨。大家見到旺久的家無不表示擔心。邊巴央吉和隊員們趕緊把情況向鄉(xiāng)里匯報,爭取資金支持。得知旺久的情況后,哈加鄉(xiāng)政府及時撥付安居經(jīng)費,駐村工作隊也拿出了部分為民辦實事經(jīng)費,幫助旺久修建新房。幾個月后,旺久終于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真是太感謝了,要是沒駐村工作隊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旺久感激地說。從這以后,邊巴央吉經(jīng)常去看望旺久,陪她聊天,幫她干活,兩人就成了好姐妹,有什么事旺久都喜歡說給邊巴央吉聽。
低保戶扎郎“爺爺”
“買不買酥油?20塊。”邊巴央吉正和同事們在為村民辦理醫(yī)保的時候,一個微弱的聲音從人群中傳來。
循聲望去,只見一個瘦弱的老人,拿著一塊巴掌大的酥油在那里叫賣。大家都十分奇怪。“一問才知道,原來這位老人叫扎郎,今年75歲了,是一名低保戶,老伴臥病在床,無兒無女。辦理醫(yī)保時,自己需要交20元,政府補貼160元,他沒錢繳費,這才來賣一塊酥油。”邊巴央吉說。邊巴央吉和隊員們當即幫老人繳了費,還湊了300元生活費給他。扎郎老人感激地說:“還是共產(chǎn)黨好!還是工作隊好!”“老人緊緊地拉著我的手,說我們就是他最親的親人。”邊巴央吉說:“我也把他當成了自己的爺爺,感覺很親近。”
我是卓瑪家的“大女兒”
今年7月,邊巴央吉選擇了村里的貧困戶頓珠卓瑪家作為聯(lián)系戶。頓珠卓瑪今年69歲,家里有8口人,因為勞動力少小孩多,日子過得很拮據(jù)。
頓珠卓瑪老人12歲的外孫女次仁卓瑪有天說:“我想好好讀書,將來考上大學,然后去找媽媽。”原來,在次仁卓瑪出生后不久,她的媽媽就出走了。邊巴央吉安慰說:“現(xiàn)在農(nóng)牧民子女上學可以享受國家的‘三包’政策,只要好好讀書,相信你長大后一定會找到媽媽的。”
這段時間里,邊巴央吉和“家人”一起放牧,一起收莊稼??臻e的時候,她還教孩子們讀書寫字。“漸漸地,我成了他們家的‘大女兒’,除干家務還要照顧幾個小妹妹。我感到很幸福。”邊巴央吉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