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場令人筋疲力盡的連任選戰(zhàn)之后,奧巴馬總統(tǒng)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是,如何阻止伊朗的軍事核計劃。兩黨的先后兩位總統(tǒng)都一直宣稱,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沒有什么選擇是不可能的”。隨著伊朗的鈾濃縮能力繼續(xù)提高,并且將這些活動轉入地下,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已經宣布,將以明年春季作為采取反擊行動的最后期限。在這種情況下,應當賦予美國已經公布的目標怎樣的實際意義呢?
伊朗或成另一個朝鮮
美國和伊朗顯然正在通過正式或半正式的使者進行雙邊談判,拋棄了此前的多邊會談程序。關于伊朗核計劃的談判沒有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十幾年來,伊朗先后讓“歐盟三國”(法國、德國、英國)和“P5+1”(聯(lián)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加上德國)關于伊核問題的談判陷入停滯。伊朗的態(tài)度時軟時硬,這取決于它是否正在擴大、隱藏或疏散其核設施。如果不對它進行任何限制,那么伊朗的技術進步將主宰事件的進展。但伊朗應在哪個階段,以哪種方式被剝奪軍事核能力?這一直是關于“紅線”的討論的核心。
一些人主張給禁止伊朗發(fā)展核武器畫一條界線,但事實將證明,這是很難做到的。一旦伊朗生產出足夠的可裂變材料,制造并裝備核彈頭將是相對不費時間、在技術上也很容易實現(xiàn)的過程,要及時發(fā)現(xiàn)這個過程幾乎是不可能的。
伊朗可能成為另一個朝鮮,擁有隨時可能啟動的軍事核計劃。每個擁有核選擇的國家都將競相縮短獲得完全軍事核能力的時間。“阿拉伯之春”所體現(xiàn)的改革主義傾向———這種傾向目前已經面臨巨大壓力———將被這一過程淹沒。奧巴馬總統(tǒng)對全球削減核武器進程的設想將遭受重創(chuàng),或許是致命的打擊?! ?/p>
外交行動時間很緊迫
一些人認為,即使出現(xiàn)最壞的情況,也可以通過威懾制服擁有核武器的伊朗。然而,這種想法忽視了冷戰(zhàn)時期威懾的巨大成本、復雜性和四處彌漫緊張氣氛的事實,忽視了伊朗這個神權國家發(fā)出的災難性預言,也忽視了如果伊朗擁有核武器,幾個地區(qū)大國短期內將緊隨其后成為有核國家的必然性。如果核平衡是在以下情況下形成的,即沖突已經不再像冷戰(zhàn)時那樣僅限于雙邊沖突,牽扯其中的國家又都是事故預防能力仍處于起步階段的發(fā)展中國家,那么出現(xiàn)互相動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
這就是美國為何一直堅持限制伊朗的鈾濃縮活動。隨著伊朗的濃縮能力不斷提高,其獲得軍事核能力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取得外交成果所剩下的時間也會越來越少。外交進程因此必須到達一個決策點。“P5+1”或美國單方必須拿出一個精確的計劃,在具體的有限時間內減少伊朗的鈾濃縮活動。
認真對待伊安全擔憂
戰(zhàn)爭還是和平的最終決定權應該還是掌握在奧巴馬總統(tǒng)手中。為什么要和這樣一個表現(xiàn)出如此敵意、總是讓人捉摸不透的國家談判?確切原因是,局勢太令人擔憂了。外交手段或許能取得一個各方都認為可以接受的結果。或者,外交上的失敗可以動員美國和全世界人民。這將使局勢明朗起來,到底是引發(fā)一場不斷升級的危機,直至軍事施壓,還是最終默許伊朗核計劃的存在。不管哪種結局都要求我們對它的最終影響進行清楚的分析。我們承受不起又一次戰(zhàn)略災難。
鑒于伊朗表示愿意承擔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的責任,而不是追求革命的宗教事業(yè),并愿意接受可執(zhí)行的核查,那么關于伊朗安全憂慮的一些因素就理應得到認真對待,包括在嚴格的濃縮限制得到實施和執(zhí)行的情況下,逐步取消對該國的制裁。但時間緊迫。必須讓德黑蘭明白,達不成協(xié)議的結果不是新一輪談判,利用談判來爭取時間將導致嚴重后果。有創(chuàng)意的外交和堅決的戰(zhàn)略或許仍可以防止危機,前提是美國在定義可接受的結果的過程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