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金磚國家”的一員,印度的經(jīng)濟指標并不是最好的,然而對于俄羅斯和西方一些軍工企業(yè)來說,印度這個新興經(jīng)濟體相比中國、巴西,可以說更像一塊純度十足的“金磚”。根據(jù)著名智庫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最新報告,從2007年至2011年,印度是世界上進口武器最多的國家,總額高達126億美元,占到了世界同階段武器進口總額的約10%。
都買了啥?
滿眼都是先進武器
在軍事新聞中,敏感的人會感受到印度軍購的頻繁,似乎印度有著花不完的錢,有著數(shù)不清的軍購項目。俄羅斯無疑是印度軍購的主要供應者。從蘇-30MKI、米格-29K戰(zhàn)斗機到“頂板”艦載雷達再到SA-19防空導彈、SS-N-25反艦導彈,甚至包括艦炮、便攜式防空導彈這種相對簡單的武器系統(tǒng),印度都從俄羅斯購買。從俄羅斯出口印度的武器清單上,可以說除了核導彈和戰(zhàn)略轟炸機以外,應有盡有。
美國是新近崛起的對印武器出口大戶,而且據(jù)相關新聞顯示,未來美國還有進一步超越俄羅斯的可能。僅從航空產(chǎn)品上,美國從2007年到2011年,就向印度出口了6架C-130中型運輸機和10架C-17重型運輸機,總價值接近50億美元??梢哉f美國對印出口雖然數(shù)量相對少,但價值巨大。
除了美俄,法國和以色列也是對印武器出口的主力軍。法國的反艦導彈和反坦克導彈一直在出口印度,而且還在不斷從為印度空軍升級幻影-2000戰(zhàn)斗機的項目中賺錢。尤其是2012年,法國“陣風”中標印度的新戰(zhàn)機項目,其對印武器出口必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這個人口和領土面積對于印度來說都極為“袖珍”的國家,卻憑借著過人的航空電子技術占據(jù)了相當?shù)挠《仁袌?。以色列在近幾年向印度出口了大量的機載電子雷達、空空導彈和無人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出口印度的3部EL/M-2075“費爾康”機載預警雷達,總價值11億美元。
為何要買?
要“買”出個軍事現(xiàn)代化
從印度龐大的軍購清單上,我們可以確實感受到,印度利用其所謂“最大民主國家”的身份,除了核武器可謂是無所不買。中國人講究自力更生,印度則是走了另一個極端:買出一個軍事現(xiàn)代化。
印度不是常任理事國,但印度的大國志向可一直都不小。而要成為大國,沒有強大的槍桿子是不行的。從冷戰(zhàn)以來,美國單邊主義在國際上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頭”,為了自身霸權利益,動輒使用武力。印度雖然世界大國暫時做不成,但自我感覺管管印度洋還是可以的,起碼要在軍力上具備全面壓制宿敵巴基斯坦的能力,以便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全面控制南亞次大陸。
但從裝備上看,印度雖然數(shù)量上遠超對手,但是原來從前蘇聯(lián)進口的大批舊式裝備,已經(jīng)不適應信息化戰(zhàn)爭的需要。印度必須擁有一支能夠打贏現(xiàn)代化局部戰(zhàn)爭的軍隊。然而印度這樣一個工業(yè)技術相對落后的國家,相當長的時期是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的。因此,外購幾乎成了印度唯一的選擇。
從印度經(jīng)濟逐漸崛起后,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印度軍方描繪了一幅巨大而美好的藍圖,其目的也是打造一支信息化體系作戰(zhàn)的強大軍隊。然而這張藍圖上的無數(shù)節(jié)點,卻大多是由外購組成的。印度軍隊成為了一個單純的國際軍火采購商,從世界貨架上挑選不同的產(chǎn)品,卻很少考慮經(jīng)濟可承受性、是否適合自己的需要,以及未來在后勤供應上可能造成的麻煩。這種“采購”型軍隊,看起來很嚇人,滿眼都是先進武器,但實際上卻非常脆弱。
世界五大武器進口國
(2007年至2011年)
名次 國家 金額(美元)
第一名 印度 126億
第二名 韓國 70億
第三名 巴基斯坦 69億
第四名 中國 63億
第五名 新加坡 51億
世界五大武器出口國
(2007年至2011年)
名次 國家 金額(美元)
第一名 美國 391億
第二名 俄羅斯 305億
第三名 德國 117億
第四名 法國 97億
第五名 英國 52億
觀察
印度狂買 誰得利?
西方和俄羅斯的軍工企業(yè)當然是最大的獲利者。尤其在西方經(jīng)濟不景氣、減少國防開支的情況下,印度這樣的軍火采購大國,不僅僅是難得的“金主”,而且成為向美俄及西方軍事工業(yè)輸血以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從這個角度來說,印度本國的軍事工業(yè)正瀕臨死亡。
其次,印度相關政客也從中漁利。柏林的反腐敗組織“透明國際”公布的印度的腐敗狀況在183個國家中排名95位,遠低于中國,僅次于俄羅斯。此外最近印度陸軍參謀長自曝某軍火商以280萬美元向其行賄。
從上述信息中我們不難推測,在對外軍事采購這種頗具專業(yè)性、牽涉金額巨大的經(jīng)濟行為中,印度某些政客和高級軍官會拿到多少“回扣”?印度一些政客雖然到處宣揚中國威脅論,但實際清楚印度在南亞次大陸的地位長時間中沒人會觸動,印度龐大軍購背后,是一個盤根錯節(jié)的既得利益集團。軍火商賺足了錢,政客也花錢買來了貌似強大的武器,照樣名利雙收。至于戰(zhàn)爭中實際表現(xiàn)怎么樣,那就看哪個倒霉蛋背黑鍋吧。
深度解析
為什么聽不到西方喊“印度威脅論”
印度如此大規(guī)模購買武器,但在西方輿論中,卻很難找到“印度威脅論”的痕跡。首先印度已經(jīng)被西方視為制衡中國的重要棋子,因此被賦予“民主國家”的國際形象,那么就不能有印度威脅論的標簽;而且在西方輿論眼中,印度購買武器成了“抵御中國軍力的崛起”。
其次,正如上文所述,印度軍隊這種“暴發(fā)戶”式行為,也實難成為一種威脅。如果印度要威脅自身利益,美俄軍火公司只要一紙禁運命令,印度軍隊的大量進口裝備馬上就地“趴窩”,動彈不得。這樣的一支軍隊,怎么會成為威脅?
是否損害印度本國軍工業(yè)
有觀點認為,印度長期大量購買國外的先進武器,對其本國的軍事工業(yè)是個巨大的損害??陀^來說,這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印度每年的國防支出在世界第十名左右,卻維持這樣一個世界第一的武器進口位置,就意味著對本國軍事工業(yè)的采購量極為有限,長此以往必然陷入惡性循環(huán)。
然而,這種觀點卻也有些“思維中國化”。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包含著“家國天下”的使命感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因此創(chuàng)建獨立自主國防工業(yè),打造強大軍隊成為了近現(xiàn)代中國精英的共識。但對于印度的文化傳統(tǒng)和現(xiàn)在松散的政治體制,卻未必將“國防自主”看得有多么重要。
印度龐大的軍購,打得是軍隊現(xiàn)代化的幌子,實際上已經(jīng)成為西方軍火企業(yè)和政客的美元盛宴。表面都是主義,實際都是生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