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經濟發(fā)展來說,當前我們遇到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房地產業(yè)的問題。去年,我們在起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時,曾經專門組織了半天的時間聽取房地產及相關領域對房地產業(yè)的意見,其中也包括消費者。在討論中,大家對房地產業(yè)存在著明顯的意見分歧。一部分人認為,當前的房地產業(yè)盡管出現了價格下降、成交量萎縮等情況,但房地產價格仍然處在一個相對高的水平,超出了很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所以,政府應該繼續(xù)容許房地產業(yè)的價格進一步下降,讓價格回落到正常水平,把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徹底釋放,房地產業(yè)才能走上一條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道路。這種觀點的意思是政府對房地產業(yè)應當放任自流,不應當干預。另一部分人的意見也是我的意見,認為房地產業(yè)是一個十分特殊的產業(yè),從宏觀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的角度來講,政府應當及時采取措施,讓房地產業(yè)走出“價跌量滯”不斷發(fā)展和蔓延的狀況。之所以說房地產業(yè)是一個特殊的產業(yè),主要“特殊”在三個方面。第一,房地產業(yè)是與國民經濟高度關聯的產業(yè)。按照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部的說法,房地產業(yè)直接相關的產業(yè)近60個,2007年房地產業(yè)的產值占GDP的比重在6%左右,房地產業(yè)的投資占整個城市投資比重的1/4到1/5。第二,房地產業(yè)是與金融業(yè)息息相關的產業(yè)。房地產開發(fā)商買土地、蓋房子的錢大多來自銀行貸款,把房子蓋好賣給老百姓,老百姓買房子也大部分是通過銀行貸款,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與金融業(yè)高度關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以后,很快導致五大投資銀行破產,對它的金融業(yè)產生了強有力的沖擊。所以,只要房地產一出問題,背后一定是金融業(yè)出問題,如果房地產市場持續(xù)低迷下去,可能會對中國金融業(yè)穩(wěn)定產生影響。第三,價格波動對供求的特殊影響。普通商品價格下降意味著需求上升,供給減少,所以價格自然會回歸到均衡狀態(tài),不需要政府干預。但是,房地產業(yè)跟普通商品不太一樣。從需求角度來說,當房價持續(xù)上升時,很多人可能將購房計劃提前,這就透支了未來消費,并無限滾動透支;可當價格持續(xù)下降時,不能夠進一步透支未來的需求,需求立馬伴隨價格一同萎縮;另外還有一部分人持幣觀望。從供給角度看,由于在過去價格大幅上升時很多買房人并不是自住,而是一種投資,價格上升,房地產成為搶手貨導致供給不足;但當價格下降,這些人會將房子賣出,過去已經實現的需求就轉變?yōu)楣┙o,使市場供給反而增加。因此,當房地產業(yè)出現價格下降時,一方面需求會減少,另一方面供給還會增加,矛盾會越來越激烈,單靠“看不見的手”很難回歸到均衡狀態(tài),就需要政府給予強有力的支持和干預,以解決當前房地產業(yè)所面臨“價跌量滯”不斷發(fā)展和蔓延的境況。
從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產業(yè)因素來看,房地產和汽車兩大核心產業(yè)的加速增長帶動重化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是2003年到2007年中國經濟擴張的主要力量,也就是說,這連續(xù)五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主要是由于消費結構升級,住房和汽車成為新時期的消費熱點,帶動房地產和汽車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從而帶來鋼鐵、水泥、建材、有色金屬、石化等重化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這是支撐中國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力量。這些產業(yè)具有產業(yè)鏈條長、相關產業(yè)多、占國民經濟比重大的特點。當房地產、汽車產業(yè)進入調整期后,產生投資收縮效應,并沿著產業(yè)鏈的上游和下游蔓延,進而放大到對整體國民經濟的負面影響,這是當前從國內經濟發(fā)展來說導致經濟增長加速滑坡的主要原因。當房子賣不出去時,房地產開發(fā)商減少投資,結果就是鋼材、水泥賣不出去;當老百姓持幣觀望,不去買房子時,建材、家具、家電就賣不出去了。
再從世界經濟衰退對中國的影響來分析。從宏觀層面上來講,世界經濟衰退對中國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下降。2005—2007年,進出口增量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分別達到2.5、2.2和2.3個百分點,也就是這三年里,中國經濟增長每年有兩個百分點以上來自于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未修訂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7年的經濟增長是11.9%,所以我按11.9%計算,在這11.9%的經濟增長中,有4.7個百分點來自消費,4.9個百分點來自投資,2.3個百分點來自貨物或服務的進出口,那么整個進出口增量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所占比重是近20%。今天我們就面臨著這么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們20%左右的經濟增長依賴于外部需求,當美國、歐盟、日本,這些既是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又是中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的國家經濟衰退時,中國出口產品需求會大幅度的下降,20%的經濟增長就不可能繼續(xù)。第二個問題是消費占GDP的比重是48.8%。在當前的情況下,擴大消費遇到兩個問題。一是社會保障。想讓老百姓敢大把花錢,就必須建立起完善的覆蓋全體居民的城鄉(xiāng)統籌的社會保障制度。二是消費占GDP的比重很低。這個比例在發(fā)達國家都在60%以上。這是因為我們老百姓勞動所得占GDP的比重很低。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時,勞動者、資本、政府這三個部分中勞動者所得占的比重很低,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很低,所以消費能力不足。如何提高消費占GDP的比重呢?就必須改革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制度,大幅度提高勞動所得占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但我們的消費品市場總體處于供大于求的格局,絕大多數的工業(yè)消費品都處于供給大于需求的狀態(tài)。
在世界經濟增長減緩,出口增收下降的情況下,國際市場需求旺盛時期形成的生產能力被迫轉向國內市場。2000年,中國加入WTO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很快就成為世界工廠,大量的企業(yè)是面向國際市場生產,這樣的企業(yè)叫外向型企業(yè)、出口導向型企業(yè)。國際市場需求旺盛時期,我們形成了大量的面向國際市場的生產能力。可是,當國際市場不景氣時,大量過去面向國際市場的生產能力被迫轉向國內市場,幾乎我們所有的行業(yè)都出現過度競爭、惡性競爭,生產能力閑置的現象更加普遍、更加嚴重。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大幅度下降,迫使企業(yè)壓縮利潤空間來消化吸收生產成本的上升。企業(yè)在生產中,資金成本、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上升,但在產品的銷售環(huán)節(jié),又遇到了過度競爭、惡性競爭,市場越來越擁擠,最終產品的銷售價格不斷下降,意味著企業(yè)的利潤大幅度下降,這是目前大量企業(yè)限產、停產,甚至破產倒閉的根源,這也可以說是全球性金融危機對中國微觀主體即企業(yè)的負面影響。這還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另外,國際市場原油期貨價格2008年7月11日達到每桶147美元之后,持續(xù)回落;鐵礦石的降幅也在20%以上。我國進口原油和鐵礦砂的價格大幅度下降,問題在于原油、鐵礦石等初級產品價格和工業(yè)品出廠價格在短期內大幅度回落,工業(yè)企業(yè)前期高價進口的原材料成本無法轉移到制成品當中。高價原材料與低價制成品產生的價差損失,成為2008年世界工業(yè)企業(yè)利潤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這個問題還會延續(xù)到今年。
我們再看看股票市場。股票市場紅火會產生財富效應,股票市場跌得一塌糊涂,很多人該買的房子不買了,該買的車不買了,所以股票市場跟宏觀經濟是高度關聯的。十年以前面臨亞洲金融危機時,我國宏觀經濟政策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現在我們的宏觀經濟政策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顯然,宏觀經濟政策的力度要超過了十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但為什么股票市場并沒有隨著這些利好消息的不斷出臺而大幅度上揚呢?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們上市公司的業(yè)績大幅度滑坡。在現在的情況下,我認為寄希望于證券市場一片紅火是不正常的。經過仔細研究,我判斷,2008年上市公司的業(yè)績虧損或者業(yè)績下滑應該在90%以上。
2009年經濟發(fā)展展望
由于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所以要分析中國2009年的經濟走勢,就必須對世界經濟作出一個判斷。這是個更麻煩的問題,我們借助國際上一些知名的機構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一個是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大概每隔三個月對世界經濟做出一個新的展望報告。2009年1月28日,IMF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認為,世界經濟增長將會從2007年的5%,2008年的3.7%,下降到2009年的0.5%。如果IMF在最近再做一次新的展望報告的話,我估計它會把對2009年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測下調到零,甚至是負數。因為從美國、歐盟和日本的情況來看,他們先后公布的去年四季度的經濟增長所出現的經濟衰退情況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發(fā)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從2007年的2.6%,2008年的1.4%,轉為2009年的負增長,這叫經濟衰退或者經濟緊縮。其中IMF預測,2009年經濟增長美國為-1.6%,歐元區(qū)-2.0%,日本-2.6%。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整個發(fā)達經濟體首次出現的負增長。IMF預測,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是6.7%。相關部門對此高度重視,我先后參加了多次有關部門組織的座談會,分析我們今年保八能不能保得???還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我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講得很清楚:2009年的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是8%左右。注意,是左右。我認為,不要用數字把自己捆死。再從地方反映的情況來看,就我掌握的材料,全國設定2009年經濟增長最低目標的是廣東,為8.5%。所以我說,把地方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達到8%也許是可能的。
今年的情況異常復雜。金融危機首先從美國次貸危機演變?yōu)槊绹慕鹑谖C,然后導致西歐出現明顯的金融沖擊和金融威脅,最近擴散到東歐。因為當出現流動性不足時,西歐的金融機構就開始把借給東歐的錢不斷收回,東歐經濟開始出現明顯的衰退,這是金融海嘯的第二波。大多數人認為,第三波應該是亞洲。整個世界的工業(yè)生產集中在亞洲,當整個世界的主要市場出問題后,生產企業(yè)、生產基地一定會出現問題。那么,第四波是誰呢?我想是出口原油的中東、出口鐵礦石的澳大利亞等這些資源型的國家,因為生產基地出問題,就不再買原料和原材料。而且,這幾波相互影響、循環(huán)往復。所以,面臨如此異常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我認為中國能夠達到7%都是相當不容易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